塞尚: (在校友读书会上的发言)后印象派:在十九世纪末,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梵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虽然后印象派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甚至每一个后印象派画家都曾经有过印象主义作品,但后印象派绝对不是对印象派的传承和光大,而是站在了印象派的对立面。虽然他们尊重印象派的光色成就,但更多遵循于内心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后印象派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他们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二十世纪产生了现代主义艺术的诸多艺术思想,例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 保罗·塞尚,法国著名画家,后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 "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一篮苹果》: 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比如作品《一篮苹果》,其画面通过白色的桌布与鲜艳水果的强烈对比,反衬出冷暖的色彩对比。圆形、半圆形、方形和棱形互相衬托,弧线、竖线、斜线互为交错,这些色和线的交响,构成了统一和谐的布局,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他旨在将自身与功用完全脱离开来:水果的分布除了要形成画面布局上的构架外并无任何其他的道理可言。餐巾上的皱褶和波浪起伏似的台布使得餐桌不至于看上去像是人们熟悉的居家用品,同时也掩盖其四四方方的形状;桌面画得既不完整也不合理,桌子的左边就比右边要低得多。事实上,物体都不是从一个固定的视点来表现的,这使物体获得了一种独特的生命力。通过这种方式,塞尚就把静物从它原来的环境中转移到绘画形式中的新环境里来了,这种方法是塞尚经常采用的。《圣维克多山》: 在《圣维克多山》这幅作品中,塞尚把高山描绘得遒劲有力和巍然庄严,山势显得十分险峻。前景的概括性使观者与山岩峭壁挨得更近,在山崖的简略的形体中包藏着潜在的运动和潜在的斗争。热情重又压倒了静观。大地的力量挣脱了束缚,它们的怒吼取代了安谧的观察。塞尚熟练地驾驭着画面中立体图形们的塑造和它们的透视安排,前期作品中那种惴惴不安和简单化已经不见了,取代而来的是信心十足和结构上的更大复杂性。
《玩牌者》:此画为画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画中描绘着两位玩纸牌的农民,细致地刻画出两个农民玩牌时用心思考的面部表情和弯曲的肩膀,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特征。画家在安排布局人物与道具、环境的关系时,有意加强了轮廓线的阴影部分,并利用了不同的三角形和直角的变化,强调了棕红色调与蓝色的对比,这样既突出了主体人物,又能获得线条结构连接的稳固效果。 塞尚曾画过多幅玩纸牌者题材的画,画上人物多寡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幅上,共画了五个人物)。而最为著名的,要算是这幅只画有两个人物的 版主:熠熠童心于2019_01_20 12:42:52编辑
喜欢熠熠童心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