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如果考古学家在若干年后挖掘出一座摩天大楼林立、港口曾经繁忙、银行密布的城市遗迹,他们或许会惊叹:啊,这里曾是个国际金融中心。然后,他们会继续往下挖,发现一些特别的化石,比如破碎的报纸、被删改的社交媒体截图、以及一张张空白的言论表达权。是的,他们挖到的是香港——一个正在从金融繁华走向话语沉寂的城市,一个活生生的“国际金融中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个世界好像永远在追求“好看”——翻开社交平台,张张精修脸庞如出一辙;走在街头,广告牌上俊男靓女笑靥如花;打开电视剧,连街边买菜的大妈都皮肤吹弹可破、眼睛水汪汪。看得人不禁疑惑:我是不是走错了人类社会,误入了“颜值星球”?但很快,低头看一眼镜子中的自己,顿觉世界果然还是“人间”,而非“天堂”。别误会,我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类的智慧,总在奇妙的场景中闪光。比如磨坊。磨坊之所以能持续运转,并不是因为驴乐于其中,而是因为人类懂得如何让驴“乐于其中”。于是,驴子的命运,在“四大发明”的荣耀中,被彻底安排清楚:一曰——蒙眼睛:不让它看见终点;二曰——堵耳朵:不让它听见别驴的哀嚎;三曰——捂嘴巴:不让它发出疑问;四曰——抽鞭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有时候,一杯牛奶的命运,并不取决于它的新鲜程度、营养价值或售价,而在于它能否煽动足够的仇恨与情绪。尤其是在意识形态至上的年代,牛奶不再是饮品,而是一种政治工具,是阶级斗争的象征,是“敌人多么坏,我们多么苦”的完美注脚。从“资本家将牛奶倒进海里也不给穷人喝”,到“宋美龄每日用牛奶洗澡”,中国宣传史上两大著名“牛奶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在许多今日享受“岁月静好”的国人眼中,苏联似乎只是一段早已过去的历史符号,是中学历史课本上的背信弃义的“老大哥”,或是军事节目中“逆火”“T-80”“苏-27”这些机械怪兽的代号。然而,真正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交恶时期的人,却至今难以忘怀那种深藏心底的“苏联恐惧”——那是一种可以量化、可以标注、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全国各地都在苦苦寻找经济突破口的时候,北京却早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不是金融,不是文化创意,也不是科技创新,而是一个更有中国特色、更有现实穿透力的词:高官出产基地。坊间流传这样一段顺口溜:“科级干部不算数,处级干部刚起步;司级干部刚醒悟,部级干部显威武。”乍一看像打油诗,细一想却道尽北京这座城市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潮州,是南国的一阙旧梦,是岭海间一首古调。那里的街巷里飘散着潮剧的咿呀唱腔,也氤氲着沙茶牛肉锅、蚝烙的香气。然而在这一众风味中,若有一道菜能以一袭“冰霜之躯”惊艳味蕾,又能在热气蒸腾的粤地饮食图谱中自成一格,那便非“潮州冻蟹”莫属。这道菜,没有刀光火影的煎炸翻炒,也没有浓油赤酱的铺张艳丽,它只凭一只螃蟹、一缕蒸汽、一阵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5-16 00:55:23)

当你在外地问起一个人“你是哪里人呀?”对方若是江苏户口,大概率不会回答你“我是江苏人”,而是略显骄傲地说:“我是南京人”“苏州人”“扬州人”甚至“徐州人”,仿佛“江苏”这个大帽子戴上去,反倒显得模糊不清,索然无味。江苏的地理构成,犹如一个被硬性拉拢到一起的联盟——苏南、苏中、苏北三足鼎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阎锡山问幕僚赵承绶:“什么叫政治?”赵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阎笑:“没那么复杂!所谓政治,就是让对手下来,咱们上去!”阎又问赵:“什么叫宣传?”赵又洋洋洒洒,说古论今。阎更加不屑:“没那么复杂!所谓宣传,就是让大家都认为咱们好,别人不好!”在当代世界,若说有谁真正把“政治简单化”演绎到了极致、甚至商业化、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在AI风潮中,Apple推出了自家的“AppleIntelligence”(以下简称“苹果智能”)。这项服务继承了苹果一贯的“以人为本”的哲学,又把AI和个人设备深度融合,从写作辅助、信息摘要、邮件润色,到图像生成、日程整理,可谓是“智商越低,生活越顺”的神器。然而,当各国用户沉浸在Siri焕然一新的语音甜言蜜语中时,中国大陆用户,却发现自己的手机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