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爱穿套装进投行,一个开着豪车做财主
我家两个孩子,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路。
姐姐是那种典型的精英路线毕业就进了投行,穿着套装踩着高跟鞋,天天背着电脑在各大城市飞来飞去,电话会议、项目报告、客户应酬样样不少,生活节奏紧凑得很。她一心扑在个人成长和职业晋升上,常说一句话是:趁年轻要冲一冲。
弟弟呢?不一样。他没去大公司上班[
阅读全文]
像吞玻璃,还得盯着深渊
“Startingacompanyislikeeatingglassandstaringintotheabyss.”
——ElonMusk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震,眼泪差点就掉下来。太有共鸣了。那种熬的感觉,真的是我这些年走投资路上的真实写照。
很多人觉得做房地产投资很稳,只要有钱买房,后面就是“坐等升值,收租数钱”。但只有真的做下去的人才知道——这根[
阅读全文]
现在是后生可畏呀。
三个星期前,我带我们家“熊二”去巡视其中一栋楼,正好碰上邻居出来打招呼。他告诉我,我和他之间那栋楼准备拆掉重建了。
这栋楼原本是两套公寓结构,宽度和我家一样,但没有后院,是典型的长条形布局。几年前,每套大约以一百万美元成交。
我家这栋楼当年买下时,是整条街上最高的。房产报告里还特别标注:如果日后拆[
阅读全文]
这次我们按日期去了民事法庭。接待我们的是防火局的工作人员,我和Jack之前去过几次防火局,也见过她几面,彼此之间还通过几次邮件沟通过。
处理流程和上一次一样。因为有律师介入,案子通常会被优先处理,所以我们很快就被叫到了。照例,被带到走廊协商,对方一开口就是550美元。这价格其实不算高,但我面子上还是得演一演,于是装作嫌贵,说了句:能不能300?[
阅读全文]
神秘租客与地下室风波
收到第一张传票后,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唐纳德。他把编号记下来,淡定地说会处理,并提醒我最好亲自出庭。在我收到第三张传票后。他在电话那头笑着感叹:萤火虫,萤火虫,WhatcanIsayyourereallysomething,呵呵呵。
很快到了开庭那天,我在法庭候审时意外碰到两个熟人:一个是曾经一面之缘的地产经纪妹妹,还有小迈克律师。他是陪客户来开[
阅读全文]
这一回,我是真冤了
这一次,直到今天,我都觉得自己是真冤。事情发生后,我们反复推理、揣测,却始终没有找到确切证据能证明是谁干的。而也正是从这件事之后,我开始对房屋管理的方式做出了一些根本性的调整。
事情来得毫无预兆。
那时候,我刚刚折腾完几栋多家庭房产,正想着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没想到这口气还没喘完,就收到一批电力公司的账[
阅读全文]
有段时间我经常在法院转悠。监工这活儿挺无聊的,看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来忙去,我也就放心了,干脆四处走动,顺便熟悉一下周围环境。再说,我对美国的法庭运作也挺感兴趣,正好趁机观察观察听听故事。
一开始几次去法院填表,都是下午,那时候法庭冷冷清清,人不多,气氛有点萧瑟。后来我发现,真正热闹的是上午,人来人往,像是小型的集会,热闹非凡[
阅读全文]
法院,我已经去过好几次了。刚接手这栋楼的时候,有几户租客总是迟交租,有的甚至拖到月底最后一天才交。我曾经请了一位律师帮我修改租约,但他说他不接驱赶房客的案子。我一时也不知道该去哪找合适的律师,只好硬着头皮自己跑去法院递交驱赶申请。幸运的是,那几个年轻房客一收到法院传票,立刻把欠租补齐,然后自觉地搬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若是要找专[
阅读全文]
初入租赁市场,迎面就是一记教训
那是我第一次将翻新好的房子投放到租赁市场。对地产一无所知的我,只知道Craigslist这一个网站,于是便在那里挂了广告。其实也想过通过地产经纪来招租,但转念一想:不如自己试试看吧。
这套房子是我亲手操刀翻修的“处女作”,心里自然带着几分自豪。带朋友来看时,他指出厕所的瓷砖贴歪了、墙面油漆不均匀等等瑕[
阅读全文]
从“有没有必要”到“必须继续”
我先生重感情、不执着于金钱,是个有性格的人。
还记得读研时,我写过一篇论文《为什么与众不同,会众所难容》。他陪我一字一句敲出来,一边笑着说:“你写得真有道理。”多年后,没想到那成了预言。
我成了他朋友圈里那个“与众不同”却“不被接纳”的人。他也因我的“不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