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我的博客!我是【菜鸟不学编程】
我是一个正在奋斗中的职场码农,步入职场多年,正在从“小码农”慢慢成长为有深度、有思考的技术人。在这条不断进阶的路上,我决定记录下自己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也希望通过博客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 主要方向包括 Java 基础、Spring 全家桶、数据库优化、项目实战等,也会分享一些踩坑经历与面试复盘,希望能为还在迷茫中的你提供一些参考。
💡 我相信:写作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分享是一种进步的方式。
如果你和我一样热爱技术、热爱成长,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进步!
全文目录:
前言
在 Java 开发中,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GC)是 JVM 管理内存的重要机制。GC 通过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避免了开发者手动管理内存的复杂性。然而,GC 也可能会影响程序的性能,特别是在高并发和低延迟的应用中。为了更好地理解 GC 的运作方式、调优和优化垃圾回收,本文将探讨 JVM 内存模型、各种 GC 算法、GC 日志分析与调优工具、Stop-the-world 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最后给出一个性能调优案例实战。
JVM内存模型回顾
在深入研究 Java 的垃圾回收机制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 JVM 内存模型的基本结构。JVM 内存模型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它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内存管理任务:
- 堆内存(Heap):用于存储对象实例,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区域。堆内存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年轻代(Young Generation)、老年代(Old Generation)和持久代(PermGen/Metaspace)。
- 栈内存(Stack):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栈,用于存储局部变量和方法调用信息。栈内存中的数据不会被 GC 管理。
- 方法区(Method Area):存储类的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等。JVM 在 JDK 8 后将 PermGen 区域替换为 Metaspace。
-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程序计数器,存储当前线程执行的字节码的地址。
其中,堆内存 是垃圾回收机制最为关注的区域,JVM 中的垃圾回收算法大多针对堆内存中的对象进行回收。
各种GC算法(Serial、CMS、G1、ZGC)
在 JVM 中,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下面我们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
1. Serial GC
Serial GC 是最简单的垃圾回收算法,它采用单线程进行垃圾回收,适用于内存较小且没有并发需求的应用。
-
特点:
- 使用单线程进行所有的垃圾回收工作。
- 对所有的垃圾回收操作(包括年轻代和老年代)都采用串行方式。
- 在进行 GC 时,会暂停所有应用线程(即 Stop-the-world)。
-
适用场景:适用于内存小、CPU 性能不高的单线程应用。通常在客户端应用或嵌入式系统中使用。
2. CMS(Concurrent Mark-Sweep)GC
CMS GC 是一种低延迟的垃圾回收算法,旨在减少 Stop-the-world 事件的时间。它通过并发标记和清除垃圾,尽量避免停顿时间过长。
-
特点:
- 使用多线程进行标记和清除工作。
- 标记阶段与应用程序线程并发执行,减少停顿时间。
- 但是,CMS 并不保证完全消除停顿时间,且有可能发生 Full GC。
-
适用场景:适用于对响应时间要求较高的服务器应用,尤其是对于低延迟和较高吞吐量的应用。
3. G1(Garbage First)GC
G1 GC 是为多核处理器和大堆内存设计的垃圾回收算法,它将堆划分为多个区域,通过并行和增量回收来优化垃圾回收的效率。G1 GC 提供了较好的可预测性,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的系统。
-
特点:
- 分代式回收:堆被划分为多个区域,G1 GC 选择回收那些垃圾最多的区域。
- 在增量式回收过程中,G1 GC 尽量避免全堆回收,降低 Stop-the-world 事件的影响。
- 提供了较为细致的回收调优。
-
适用场景:适用于大内存、高并发的应用,特别是在需要较长时间运行的服务中。
4. ZGC(Z Garbage Collector)
ZGC 是一种低延迟的垃圾回收器,设计目标是减少 GC 停顿时间,即使在大内存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低延迟。ZGC 采用了并行回收的方式,支持大规模的内存管理,最大支持的堆内存可以达到数百 GB。
-
特点:
- 低延迟:ZGC 旨在将 GC 停顿时间控制在 10ms 以内。
- 并行回收:采用并行标记、并行清除的方式,且不需要对应用程序线程进行大量的 Stop-the-world。
- 不适合吞吐量要求高的场景,但对延迟非常敏感的场景效果好。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极低延迟、高并发的大型数据处理应用。
GC日志分析与调优工具(jstat、jmap、VisualVM)
为了优化垃圾回收,开发者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对 GC 日志进行分析,从而识别潜在的性能瓶颈。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 GC 日志分析和调优工具。
1. jstat(JVM Statistics Monitoring Tool)
jstat 是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监控 JVM 的运行状态,包括垃圾回收的统计信息。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垃圾回收的各项指标,如每次 GC 的时间、回收的内存量等。
# 查看 GC 统计信息
jstat -gcutil <pid> 1000
-gcutil
:显示各个内存区域的 GC 使用情况。pid
:JVM 进程的进程 ID。1000
:每隔 1000 毫秒输出一次。
2. jmap(Memory Map)
jmap 是另一个常用的工具,用于生成堆内存的快照,并分析内存的分配情况。它常用于生成堆转储文件,以便在后续的分析中使用。
# 生成堆的转储文件
jmap -dump:format=b,file=heapdump.hprof <pid>
- 通过分析生成的
.hprof
文件,开发者可以了解堆内存的使用情况和潜在的内存泄漏问题。
3. VisualVM
VisualVM 是一个图形化的监控工具,能够实时监控 JVM 的性能,并提供内存、线程和 CPU 的详细统计信息。它可以与多个 JVM 实例连接,支持堆转储分析、垃圾回收统计、线程分析等。
- 通过 VisualVM,开发者可以查看不同垃圾回收器的运行效果、内存使用情况,并进行性能调优。
Stop-the-world 问题与解决方案
Stop-the-world 是指在进行垃圾回收时,JVM 会暂停所有应用线程,以便完成内存的清理和回收。这会导致应用响应时间的延迟,影响系统性能,尤其是在高并发和低延迟的应用中。
解决方案
- 使用低延迟的垃圾回收器:例如 ZGC 和 G1 GC,这些回收器通过并行回收、增量回收等方式,减少了 Stop-the-world 时间。
- 减少 Full GC 的发生:通过合理调节堆内存的大小、优化内存分配,尽量避免发生 Full GC,因为 Full GC 会导致较长时间的 Stop-the-world。
- 调整垃圾回收参数:根据应用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调整 JVM 的垃圾回收参数,如调整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比例、设置 GC 暂停的时间阈值等。
性能调优案例实战
假设我们有一个 Web 应用,运行在生产环境中,发现该应用的响应时间较长,且 GC 停顿时间较高。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调优:
步骤 1: GC 日志分析
我们使用 jstat
和 VisualVM
分析应用的垃圾回收日志,发现频繁发生 Full GC,且每次 Full GC 的停顿时间较长。
步骤 2: 调整垃圾回收器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应用的内存较大且对响应时间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决定将垃圾回收器从默认的 Parallel GC 调整为 G1 GC,以减少 GC 停顿时间。
# 设置 G1 GC
-Xmx4g -Xms4g -XX:+UseG1GC
步骤 3: 调整堆内存配置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 JVM 堆内存配置过小,导致频繁的垃圾回收。于是我们增大了堆内存大小,同时调整了年轻代和老年代的大小比例。
# 设置堆内存和新生代比例
-Xmx8g -Xms8g -XX:NewRatio=3
步骤 4: 使用 ZGC
在需要极低延迟的场景下,我们最终将垃圾回收器切换为 ZGC,通过它来进一步减少停顿时间,并保证低延迟。
# 设置 ZGC
-Xmx8g -Xms8g -XX:+UseZGC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成功减少了 GC 停顿时间,提升了系统的响应性能。
总结
Java 的垃圾回收机制是 JVM 中的关键组件,它通过自动管理内存,避免了开发者手动管理内存的复杂性。理解和掌握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如 Serial、CMS、G1 和 ZGC,能够帮助开发者根据应用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提高应用的性能。通过 GC 日志分析工具、性能调优工具以及合理的参数配置,开发者可以有效识别和优化垃圾回收过程中的性能瓶颈,确保系统高效运行。在高性能应用中,解决 Stop-the-world 问题、优化 GC 停顿时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文的分析,您应该能够掌握 MyBatis 的 GC 工作原理,并有效地进行调优。
📝 写在最后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有任何想法、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你的每一个点赞 👍、收藏 ⭐、关注 ❤️,都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我是一个在代码世界里不断摸索的小码农,愿我们都能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越学越强!
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 作者:某个被流“治愈”过的 Java 老兵
📅 日期:2025-07-25
🧵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