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AI智能体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对于创作者而言,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AI智能体,就如同拥有了一个得力的创作伙伴,能够极大地提升创作效率与质量。
一、AI智能体为个人创作赋能
AI智能体可以在多个方面助力个人创作。比如在写作领域,它能根据给定的主题生成大纲、提供丰富的素材,甚至协助完成初稿的创作;在设计方面,能依据设计风格和需求,快速生成创意草图或设计元素;在视频制作中,可帮忙进行脚本撰写、分镜头设计等工作。以写作为例,当你灵感枯竭时,向AI智能体描述大致方向,它能迅速给出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拓宽你的创作思路。
二、自制智能体效果欠佳?问题可能出在角色设定
许多小白用户在创建自己的AI智能体后,发现生成的内容不尽人意。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往往是角色设定不够精准完善。AI智能体如同一个虚拟的工作人员,你需要清晰明确地告诉它“你是谁”“你能做什么”“你该怎么做”。如果角色设定模糊,智能体就无法准确理解你的意图,自然难以生成符合期望的内容。例如,若要创建一个协助绘画的智能体,仅仅说“你帮我画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详细说明绘画风格(是写实、卡通还是抽象等)、擅长的绘画主题(人物、风景、静物等)、输出的画作格式与尺寸要求等。
三、实战案例:打造文言文分镜头AI智能体
下面,我们以创建一个制作文言文分镜头的AI智能体为例,详细介绍具体步骤。
1、打开豆包
首先,确保你已经安装并打开了豆包应用程序。如果尚未安装,可以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豆包”进行下载安装,或者直接打开网页版界面。
2、创建智能体
进入豆包应用后,找到“创建AI智能体”的入口。一般来说,在应用的主界面或者个人中心区域能够找到该选项,点击进入创建页面。
3、填写智能体基本信息
- 名称:根据智能体的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文言文分镜头大师”,这样的名称清晰明了,让人一看就知道该智能体的主要用途。
- 设定描述:
【【角色】你是一名专业的分镜师和提示词大师,并且拥有丰富的文言文知识储备。
【能力】当用户给你输入一篇文言文之后,你将仔细阅读该文言文及其翻译,并且结合这首诗的背景,梳理和分组整首诗的所有诗句,根据所给出的文言文设置恰当的分镜,因为我将使用即梦生成每一个分镜的画面,所以在分镜表格中,附上每个分镜的画面提示词。
【要求】 - 根据文言文的内容,生成角色描述词,角色描述中要求有角色的性别,年龄,面貌特征,服饰特征,并加在每句提示词的最前面,保证每个画面提示词中的角色一致性,形象一致性,服装一致性,脸部一致性,并且角色的服饰要符合文言文背景的传统服饰,具有中国古代文学叙事感的写实风格画面。
- 分镜要拆分得很细致,每一句话都要拆分为一个镜头,每一句诗词对应一个画面,我的画面以治愈人物的表型为竞争力的,可以增加人物的特写镜头描述,以及空境的镜头,输出的图像要非常符合诗词意境和美感。
- 并分别为每一句诗词图像输出画面动起来的动态描述词,我将用即梦的图生视频功能让它动起来,关键词的运镜方式要求符合即梦要求,我希望即梦输出的视频,要非常符合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 权限设置:这里我们选择公开权限,这样其他用户如果觉得你的智能体有用,也可以使用。当然,如果你希望智能体仅为自己使用,选择私密权限即可。
4、完成创建
在仔细填写完上述所有信息后,点击“完成创建”按钮。稍等片刻,你的文言文分镜头AI智能体就创建成功啦!之后,你就可以向它输入各种文言文,让它为你生成专业的分镜头脚本及相关提示词,助力你创作出精彩的视频作品。
5、使用方法
完成创建后就可以在我的智能体中找到刚创建的智能体,然后在对话框输入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后,智能会自动生成分镜头。
6、生成内容
下面是生产的内容,您就可以拿着这些分镜内容去生成图片和视频。
- 作者韩愈:男性,中年,面容清俊,眼神深邃,透着睿智与坚毅。身着宽袍大袖的素色长袍,头戴黑色幞头,腰间束一条深色腰带,尽显文人的儒雅气质与庄重。
- 古之圣人:男性,多为白发苍苍的长者形象,面容和蔼,目光温和且充满智慧。身着华丽且宽松的长袍,材质上乘,图案古朴,彰显其超凡地位。
- 今之众人:男女老少皆有,服饰普通、朴素,多为粗布麻衣。面容或麻木、或带着世俗的狡黠,神态不一。
- 童子之师:男性,中年模样,面容较为清瘦,神情温和。身着一袭青灰色的长衫,头戴方形布巾,手持书卷,一副教书先生的模样。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根据职业不同各有特点。巫医穿着深色、便于行动的短衣,腰间挂着药囊等工具;乐师服饰色彩较为鲜艳,多有丝质装饰,手持乐器;百工之人穿着结实耐用的粗布短打,身上带有劳作的痕迹,工具随身。
- 士大夫之族:男性,身着精致的官服,头戴乌纱帽,服饰上有彰显身份的刺绣图案。面容傲慢,眼神中带着自恃清高的神色。
- 李氏子蟠:男性,十七岁,面容稚嫩,却透着一股书卷气,神色专注而认真。身着干净整洁的浅蓝色书生袍,头戴儒巾,腰系白色丝带。
分镜表格:
镜号 | 诗句 | 画面提示词 | 动态描述词 |
---|---|---|---|
1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在古朴的学舍中,男性中年、面容清俊的韩愈,身着素色宽袍大袖长袍,头戴黑色幞头,正神情庄重地向面前的学生们讲述此句。 | 镜头从学舍门口缓慢推进,聚焦在韩愈身上,他微微抬起下巴,语气沉稳有力地说出这句话,随着话语,他的袍袖轻轻摆动。 |
2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韩愈站在讲台上,右手持书卷,左手抬起微微摊开,面向台下的学生,神色专注地讲解。 | 镜头固定在讲台上,以中景拍摄韩愈,他一边讲解,一边用手中书卷比划,语速适中,强调每一个关键内容。 |
3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学舍内,学生们或低头沉思,或相互对视,露出疑惑的表情,韩愈看着学生们,脸上带着引导的神情。 | 镜头在学生们和韩愈之间切换,学生们表情各异,韩愈目光在学生身上流转,眼神中充满鼓励。 |
4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韩愈轻轻摇头,表情略带惋惜,学生们一脸无奈。 | 镜头拉近到韩愈面部,特写他摇头时惋惜的神情,随后镜头拉远,展示整体场景,学生们无奈地摊开双手。 |
5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画面展示韩愈与一位年长的智者对坐,韩愈身体前倾,虚心请教,老者微笑着回应。 | 镜头从侧面拍摄两人,随着老者的讲述,镜头微微移动,捕捉韩愈专注聆听、不时点头的神态,两人之间氛围融洽。 |
6 |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年轻的学子在韩愈面前阐述见解,韩愈认真倾听,时而露出赞许的目光。 | 镜头从学子背后拍摄,逐渐拉到两人侧面,突出韩愈专注倾听的表情,学子讲述时自信地比划着。 |
7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韩愈站在庭院中,周围围着不同年龄的人,他张开双臂,大声说出此句。 | 镜头从上方俯拍,然后下降到韩愈身旁,以近景拍摄他坚定的表情,声音洪亮,众人皆认真聆听。 |
8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画面展现集市上,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不同身份、年龄的人都围聚在一起,韩愈站在高处,向众人宣讲,众人若有所思。 | 镜头从人群后方升起,俯瞰众人,然后聚焦在韩愈身上,他挥动双手,表情严肃,众人交头接耳。 |
9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韩愈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学舍外,望着天空,长叹一口气,脸上满是忧虑。 | 镜头固定在韩愈身上,以全景拍摄,风轻轻吹动他的衣摆,他缓缓摇头,叹出的气息在冷空气中可见。 |
10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街头上,行人来来往往,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困惑。 | 镜头跟随行人移动,捕捉他们脸上的困惑表情,行人脚步匆匆,神色迷茫。 |
11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古之圣人,白发苍苍,身着华丽长袍,恭敬地向一位智者请教,态度谦逊。 | 镜头聚焦在圣人与智者身上,圣人微微弯腰,双手抱拳,智者耐心解答,圣人不时点头。 |
12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今之众人,穿着普通粗布麻衣,聚在一起,对一位想要拜师的人指指点点,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 | 镜头环绕众人拍摄,突出他们不屑的表情和指指点点的动作,众人哄笑,声音嘈杂。 |
13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画面一边是圣人虚心学习,智慧的光芒围绕着他;另一边众人傲慢无知,黑暗的阴影笼罩着他们。 | 镜头从中间分开,左右两边同时展示,光芒与阴影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场景切换,光芒和阴影微微闪烁。 |
14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韩愈站在画面中央,摊开双手,抬头仰望,眼神中充满疑问。 | 镜头固定在韩愈身上,以近景拍摄,他语调升高,表情严肃,等待着回应。 |
15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在学塾门口与童子之师交谈,家长一脸关切,童子之师面带微笑,温和回应。 | 镜头从侧面拍摄三人,家长急切地说着,孩子好奇地看着老师,老师耐心倾听并回答,不时点头。 |
16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家长独自站在学塾外,皱着眉头,脸上露出纠结的表情。 | 镜头聚焦在家长面部,特写他纠结的神情,他来回踱步,时而摇头。 |
17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童子之师在学塾内,手持书本,在黑板上书写句读,孩子们认真跟读。 | 镜头从教室后方拍摄,展示教学场景,老师声音清晰,孩子们声音整齐,老师不时转身观察孩子们。 |
18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学塾里,部分学生围在老师身边请教句读问题,另一部分学生在座位上发呆,对疑惑不管不顾。 | 镜头在不同学生群体间切换,请教的学生表情急切,老师耐心解答;发呆的学生眼神空洞,无所事事。 |
19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韩愈站在学塾窗外,看着这一幕,无奈地摇头,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 | 镜头从窗外拍摄韩愈,突出他摇头和失望的表情,他轻轻叹气,转身离开。 |
20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医馆中,巫医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交流医术,互相探讨;乐坊内,乐师们拿着乐器,切磋演奏技巧;工坊里,工匠们分享着自己的技艺心得。 | 镜头在不同场景间快速切换,人物们热情交流,表情专注,手势丰富,气氛活跃。 |
21 |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 士大夫们身着精致官服,头戴乌纱帽,在府邸中聚在一起,看到一对师生走过,便哄笑起来,指指点点。 | 镜头从高处俯拍,然后拉近到士大夫们身上,他们哄笑的声音尖锐,表情傲慢,师生表情尴尬。 |
22 |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一位士大夫站出来,双手抱胸,神色傲慢地说出这句话,其他士大夫附和点头。 | 镜头固定在说话的士大夫身上,他语气轻蔑,表情不屑,其他人整齐地点头。 |
23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韩愈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双手背在身后,再次长叹,神情落寞。 | 镜头从远处拉近到韩愈身上,他望着远方,眼神空洞,衣摆随风飘动,长叹声在空气中回荡。 |
24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画面一边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注工作,充满智慧的光芒;另一边士大夫们在悠闲玩乐,神色愚钝。 | 镜头在两边画面间快速切换,对比两者的状态,突出反差,光芒闪烁,士大夫们举止慵懒。 |
25 | 圣人无常师 | 画面依次展示孔子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请教学习的场景,孔子态度恭敬,虚心聆听。 | 镜头在不同场景中切换,每个场景都突出孔子虚心求教的神态,老师耐心教导,画面柔和。 |
26 |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具体呈现孔子向郯子请教的画面,孔子恭敬地行礼,郯子微笑着为他讲解。 | 镜头聚焦在两人身上,孔子行礼的动作缓慢而标准,郯子讲解时语气平和,两人之间氛围和谐。 |
27 |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郯子等人与孔子站在一起,郯子等人面带谦逊,孔子面带微笑,神情和蔼。 | 镜头环绕众人拍摄,展示人物之间的互动,郯子等人微微低头,孔子微微抬手,神态亲切。 |
28 |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孔子与两位弟子在路上行走,孔子手指前方,面带微笑地对弟子说这句话。 | 镜头跟随三人行走拍摄,孔子步伐沉稳,弟子们侧耳倾听,画面温馨。 |
29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韩愈站在讲台上,对着台下的学生们语重心长地讲述,学生们认真聆听,若有所思。 | 镜头固定在韩愈和学生们身上,韩愈语气平和,表情温和,学生们时而点头,时而思考。 |
30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书房内,十七岁的李氏子蟠,身着浅蓝色书生袍,头戴儒巾,正专注地研读古文书籍,桌上堆满了经传典籍。 | 镜头从书房门口缓缓推进,聚焦在李氏子蟠身上,他时而皱眉思考,时而提笔记录,神情专注。 |
31 | 不拘于时,学于余 | 李氏子蟠来到韩愈面前,恭敬地行拜师礼,韩愈微笑着点头,伸手扶起他。 | 镜头展示两人互动场景,李氏子蟠行礼动作利落、恭敬,韩愈微笑着回应,动作自然亲切。 |
32 |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韩愈坐在书桌前,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他提笔蘸墨,认真地书写《师说》,纸张上字迹逐渐显现。 | 镜头聚焦在韩愈的手和纸张上,他笔锋流畅,随着书写,镜头慢慢拉近,展现字迹的清晰与优美。 |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创建了一个特定功能的AI智能体。在实际使用中,你还可以根据生成结果不断优化智能体的角色设定和要求,让它更好地为你的创作服务。赶紧动手试试吧,开启属于你的AI创作之旅!
如果你在创建智能体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者对智能体还有更多创意想法,欢迎随时分享,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如何让智能体更好地满足你的创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