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系大模型创业关键人物盘点

共同探讨有深度的生成式AI技术前沿洞见、技术迭代、案例解析、方法和实践,请关注“神州问学”公众号,加入社群!

在大模型的浪潮中,我们总能看到清华校友和教授的身影,称这些清华校友和教授创立的公司为“清华系”公司。当一家AI公司拥有“清华系”这个title,人们从心里都会更看好这家公司,这也是人们在不断的和清华系的公司与创业者打交道之后产生的信心。本期我们梳理了这次大模型浪潮中清华系的关键人物,以及他们所创立的公司。

【张钹&姚期智】清华系人工智能奠基者


在谈论这些清华系的人工智能创业者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清华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者 -- 张钹教授和姚期智教授。

图片

      张钹       

图片

   

       姚期智

张钹教授可谓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者,为国家培养、输送一批高科技专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张钹教授在1935年3月26日出生于福建福清,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计算机应用专

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时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名誉院长。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958年,当时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并留校任教,期间历任多个职务,包括讲师、副教授、教授等。1990年至1996年,张钹担任了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

张钹在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模式识别、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等方面。他的科研成就包括1984年成立中国首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并和张铃摘得一项欧洲人工智能奖项,成为首次获得该领域国际重要奖项的中国人。1990年联合成立中国首个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1979年在他的领导下,清华大学率先设立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专业。

在学术理论方面,张钹教授提出了商空间理论,并将其应用于不同领域,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性。他还提出了基于规划和基于点集覆盖的学习算法,这些方法在人工神经网络领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图片

张钹教授与其他几位清华大学的老师共同推动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的教学与科研方向。他在1980年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深入学习人工智能,以缩小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差距。虽已经86岁高龄,但是张钹仍担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活跃在科研创新领域。他的努力促进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钹教授还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人工智能领域的专才,至2021年9月,已培养了90余名博士研究生。张钹教授所培养的学生们有许多都投身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浪潮中,其中包括生数科技的首席科学家朱军以及一流科技的CEO袁进辉。张钹教授自己也亲身参与到创业当中,担任了一流科技的首席科学家。

姚期智教授则是另外一位对清华人工智能领域影响深远的关键人物:2003年到2006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期讲席教授组织,邀请世界知名教授参与教学和博士生培养,并要求教授组每年累计保证9个月在清华大学工作。参与的教授大部分专注于计算机科学理论领域,其中就包括图灵奖得主姚期智。

姚期智后来成为清华长聘教授,并在2005年创建了“姚班”,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标志性成就。如今AI领域的“清华系”人工智能大牛们,也有大量出自姚期智2005年创办的姚班。在“AI四小龙”时期,就有大量的领军人物出自姚班,如旷视科技的印奇、唐文斌、杨沐,小马智行的楼天城等。

和“AI四小龙”时期相似,本次的大模型热潮中也有众多清华学子和教授的身影。诸如智谱、深言科技、一流科技、百川智能等清华系大模型企业,都展现了清华在培养人才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唐杰、刘知远、黄民烈、杨植麟等众多清华大学知名AI学者纷纷参与这些企业,成为大模型创业浪潮中的核心力量。接下来,我们将探索这些清华系大模型企业及其创始人的故事。

【唐杰&张鹏】智谱AI


智谱AI的历程始于2006年的清华实验室,当时清华知识工程实验室的一个团队发布了名为AMiner的科研情报挖掘产品。该技术由清华计算机系的知名教授唐杰带领,一经推出便积累了一批客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