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408知识
文章平均质量分 92
计算机408知识,根据考研知识点进行学习,里面主要以王道考研,王卓老师,胡科大等等
航Hang*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一、数据结构与算法——第1章:绪论
运算的实现是针对存储结构的,指出运算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信息的载体,是描述客观事物属性的数,字符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把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的存储单元中,元素之间的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可以不相邻,借助指示元素存储地址的指针来表示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其中的每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3)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原创 2025-08-11 16:14:31 · 1020 阅读 · 0 评论 -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计算机网络概述。原创 2025-07-01 11:05:12 · 601 阅读 · 0 评论 -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第2章:物理层
例如,在采用粗同轴电缆的10BASE5以太网规范中,互相串联的中继器的个数不能超过4个,而且用4个中继器串联的5段通信介质中,只有3段可以挂接计算机,其余2段只能用作扩展通信范围的链路段,不能挂接计算机。在传输介质中传输的是信号,但传输介质并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代表什么。若用V表示每个码元的离散电平数量(码元的离散电平数量是指有多少种不同的码元,若有16种不同的码元,则需要4个二进制位,因此数据传输速率是码元传输速率的4倍),则极限数据传输速率为理想低通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2Wlog₂V(单位为b/s)原创 2025-07-21 18:23:46 · 1135 阅读 · 0 评论 -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第3章: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让帧在一段链路上或一个网络中传输。数据链路层协议有多种,但有三个基本问题则是共同的,即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1)点对点信道,使用一对一的通信方式。PPP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点对点协议。2)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采用共享广播信道的有线局域网普遍使用CSMA/CD协议,而无线局域网则使用CSMA/CA协议。局域网1中的主机H1经过路由器R1、广域网及路由器R2连接到局域网2中的主机H2。主机H1和H2都有完整的原创 2025-07-22 18:10:36 · 537 阅读 · 0 评论 -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第4章:网络层
目录4.1网络层的功能4.1.1异构网络互连4.1.2路由与转发4.1.3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1.虚电路2.数据报4.1.4 SDN的基本概念4.1.5拥塞控制4.2 IPv44.2.1 IPv4分组1.IPv4分组的格式2.IP数据报分片4.2.2 IPv4地址与NAT1.IPv4地址2.网络地址转换(NAT)3.NAT的原理和应用4.2.3划分子网与路由聚合1.划分子网2.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3.无分类编址CIDR4.子网划分的应用举例4.2.4网络层转发分组的过程4.2.5地址解析协议1.IP地址与硬件原创 2025-07-23 22:49:34 · 996 阅读 · 0 评论 -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第5章:传输层
数据链路层提供链路上相邻节点之间的逻辑通信,网络层提供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应用层之下,它为运行在不同主机上的进程之间提供逻辑通信。传输层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显然,即使网络层协议不可靠(网络层协议使分组丢失、混乱或重复),传输层同样能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服务。从图5.1可看出,网络的边缘部分的两台主机使用网络的核心部分的功能进行端到端的通信时,只有主机的协议栈才有传输层,而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都只用到下三层的功能(在通信子网中没有传输层,传输层只存在于通信原创 2025-07-24 17:57:30 · 309 阅读 · 0 评论 -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第6章:应用层
目录6.1网络应用模型6.1.1客户/服务器模型6.1.2 P2P模型6.2域名系统6.2.1层次域名空间6.2.2域名服务器1.根域名服务器2.顶级域名服务器3.权限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4.本地域名服务器6.2.3域名解析过程6.3文件传输协议6.3.1 FTP的工作原理6.3.2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1.控制连接2.数据连接6.4电子邮件6.4.1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6.4.2电子邮件格式与MIME1.电子邮件格式2.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MIME)6.4.3 SMTP和POP31.SMTP(1)原创 2025-07-24 18:12:31 · 693 阅读 · 0 评论 -
三、操作系统——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中断(Interruption)也称外中断,是指来自CPU执行指令外部的事件,通常用于信息输入/输出,如设备发出的I/O结束中断,表示设备输入/输出处理已经完成。时钟中断,表示一个固定的时间片已到,让处理机处理计时、启动定时运行的任务等。异常(Exception)也称内中断是指来自CPU执行指令内部的事件,如程序的非法操作码、地址越界、运算溢出、虚存系统的缺页及专门的陷入指令等引起的事件。异常不能被屏蔽,一旦出现,就应立即处理。原创 2025-07-25 18:22:46 · 596 阅读 · 0 评论 -
三、操作系统——第2章:CPU
目录2.1进程与线程2.1.1进程的概念和特征1.进程的概念2.进程的特征2.1.2进程的组成1.进程控制块2.程序段3.数据段2.1.3进程的状态与转换2.1.4进程控制1.进程的创建2.进程的终止3.进程的阻塞和唤醒(1)进程阻塞的事件与时机(2)进程唤醒的事件与时机2.1.5进程的通信1.共享存储2.消息传递3.管道通信4.信号2.1.6线程和多线程模型1.线程是一个基本的CPU执行单元,也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位。2.线程与进程的比较3.线程的属性4.线程的状态与转换5.线程的组织与控制(1)线程控制原创 2025-07-25 18:55:24 · 903 阅读 · 0 评论 -
三、操作系统——第3章:内存管理
3.2.2请求分页管理方式请求分页系统建立在基本分页系统的基础之上,为支持虚拟存储器功能而增加了请求调页和页面置换功能。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只要求将当前需要的一部分页面装入内存,便可启动作业运行。在作业执行过程中,当所访问的页面不在内存时,再通过请求调页功能将其从外存调入内存;当内存空间不够时,通过页面置换功能将内存中暂时用不到的页面换出到外存。为了实现请求分页,系统必须提供一定的硬件支持。除了需要一定容量的内存及外存的计算机系统,还需要有页表机制、缺页中断机构和地址变换机构。原创 2025-07-28 16:01:50 · 684 阅读 · 0 评论 -
三、操作系统——第4章:文件管理
首先,文件肯定包括一块存储空间,更准确地说,是存储空间中的数据;其次,操作系统要管理大量的数据,因此必须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所以文件必定包含分类和索引的信息;最后,不同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不同,因此文件中一定包含关于访问权限的信息。再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图书馆管理图书”来类比文件。可以认为,计算机中的一个文件相当于图书馆中的一本书,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相当于图书管理员管理图书馆中的书。首先,一本书的主体一定是书中的内容,相当于文件中的数据;原创 2025-07-28 16:18:11 · 763 阅读 · 0 评论 -
三、操作系统——第5章:输入/输出管理
设备分配是指根据用户的I/O请求分配所需的设备。分配的总原是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既让设备忙碌,又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分配方法造成进程死锁。原创 2025-07-28 16:36:42 · 845 阅读 · 0 评论 -
四、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1.1计算机发展历程1.1.1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电子管时代。特点: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使用机器语言进行编程;主存储器用延迟线或磁鼓存储信息,容量极小;体积庞大,成本高;运算速度较低,一般只有几千次到几万次每秒。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特点: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运算速度提高到几万次到几十万次每秒;主存储器使用磁芯存储器;原创 2025-07-28 22:15:56 · 711 阅读 · 0 评论 -
四、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2.1数制与编码2.1.1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在计算机系统内部,所有信息都是用二进制进行编码的,这样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二进制只有两种状态,使用有两个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就可以表示二进制数的每一位,制造成本比较低,例如用高、低电平或电荷的正、负极性都可以很方便地表示0和1。2)二进制位1和0正好与逻辑值“真”和“假”相对应,为计算机实现逻辑运算和程序中的逻辑判断提供了便利条件。3)二进制的编码和运算规则都很简单,通过逻辑门电路能方便地实现算术运算。原创 2025-07-28 22:27:36 · 1182 阅读 · 0 评论 -
四、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章:存储系统
3.1存储器概述3.1.1存储器的分类1)主存储器。简称主存,也称内存储器(内存),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期间所需的程序和数据,CPU可以直接随机地对其进行访问,也可以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及辅助存储器交换数据。其特点是容量较小、存取速度较快、单位成本较高。2)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也称外存储器或外存,用来存放当前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一些需要永久性保存的信息。辅存的内容需要调入主存后才能被CPU访问。其特点是容量大、存取速度较慢、单位成本低。3)高速缓冲存储器。原创 2025-07-28 22:38:36 · 966 阅读 · 0 评论 -
四、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章:指令系统
指令就是要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引入指令系统后,避免了用户与二进制代码直接接触,使得用户编写程序更为方便。另外,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它的格式与功能不仅直接影响到机器的硬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系统软件,影响到机器的适用范围。原创 2025-07-28 22:47:29 · 1099 阅读 · 0 评论 -
四、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章:存储系统
5.1 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5.1.1 CPU的功能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其中,控制器的功能是负责协调并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执行程序的指令序列;运算器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加工。CPU的具体功能包括:1)指令控制。完成取指令(也称取指)、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操作,即程序的顺序控制。2)操作控制。产生完成一条指令所需的操作信号,把各种操作信号送到相应的部件,从而控制这些部件按指令的要求正确执行。3)时间控制。严格控制各种操作信号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出现的时间顺序。原创 2025-07-28 22:58:48 · 761 阅读 · 0 评论 -
四、计算机组成原理——第6章:总线
在第二个子过程中,设备B收到设备A发来的有关命令后,将设备A所需的数据准备好后,便由设备B申请总线使用权,一旦获准,设备B便将相应的数据送到总线上,由设备A接收。因为采用统一的时钟,每个部件或设备发送或接收信息都在固定的总线传送周期中,一个总线的传送周期结束,下一个总线的传送周期开始。突发(猝发)传送方式能够进行连续成组数据的传送,其寻址阶段发送的是连续数据单元的首地址,在传输阶段传送多个连续单元的数据,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送一个字长的信息,但是不释放总线,直到一组数据全部传送完毕后,再释放总线。原创 2025-07-28 23:01:04 · 767 阅读 · 0 评论 -
四、计算机组成原理——第7章:输入/输出系统
7.1。原创 2025-07-28 23:07:46 · 95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