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内存泄漏分析思路和案例剖析

  1. Retained Size:与 Shallow Size 不同,这个数字代表该类所有实例及其所有引用到的对象的内存占用大小;

借助一张图,可以对这几个属性有更直观的印象:

如上图,红点的内存大小代表 Shallow Size,蓝点为 Native Size,所有橙色点的内存大小则为 Retained Size;当出现内存泄漏时,我们更应该关注 Retained Size 这个数字,它的意义是,因内存泄漏导致 Java 堆内存中所浪费的内存空间大小。 因为内存泄漏往往会形成“链式效应”,从泄漏的对象出发,该对象引用的所有对象和 Native 资源都无法回收,造成内存使用效率的下降。

另外 Leaks 代表可能的内存泄漏实例数量;点击列表中的类可以查看该类的实例详情;Instance 列表中的 depth 代表该实例到达 GC Root 的最短调用链深度,在图1右侧 Reference 一栏堆栈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完整调用链,这时就可以一路追溯找出最可疑的引用,结合代码分析泄漏原因,并对症下药,根治问题。

接下来分析几个我们在项目中遇到一部分典型内存泄漏的案例:

案例剖析

案例1:BitmapBinder 内存泄漏

在涉及跨进程传输 Bitmap 的场景时,我们采用了一种 BitmapBinder 的方法;因为 Intent 支持我们传入自定义的 Binder,因此可以借助 Binder 实现 Intent 传输 Bitmap 对象:

// IBitmapBinder AIDL文件 
import android.graphics.Bitmap; 
interface IBitmapInterface { 
    Bitmap getIntentBitmap(); 
}

然而,Activity1 在使用 BitmapBinderActivity2 传递 Bitmap 后,出现了两个严重的内存泄漏问题:

  1. 跳转后再返回,Activity1 finish 时无法回收;
  2. 反复跳转时,BitmapBinder 对象会反复创建且无法回收;

先分析 Heap Dump:

这是一个『多实例』内存泄漏,即每次 finish Activity1 再打开,都会增加一个 Activity 对象留在 Heap 中,无法销毁;常见于内部类引用、静态数组引用(如监听器列表)等场景;根据 Profiler 提供的引用链,我们找到了 BitmapExt 这个类:

suspend fun Activity.startActivity2WithBitmap() {
    val screenShotBitmap = withContext(Dispatchers.IO) { 
        SDKDeviceHelper.screenShot() 
    } ?: return
    startActivity(Intent().apply {
        val bundle = Bundle()
        bundle.putBinder(KEY_SCREENSHOT_BINDER, object : IBitmapInterface.Stub()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