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获取」1990-2020年中国1km分辨率降水量数据(降水量90_20)

01、数据简介

今日整理并发布的是1990年至2020年中国范围内分辨率达1km的逐年降水量数据。该数据集采用WGS84坐标系,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格式为TIF,可直接通过GIS软件进行读取与处理。具体数据示意图请参见上文,请用户结合实际需求谨慎使用。

数据概况

本数据集涵盖1990至2020年共31年的中国区域逐年降水量,空间分辨率为1km,数据以TIF格式存储,坐标系为WGS84,便于在各类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直接使用。

降水量数据的收集与计算方法

降水量的测量通常借助雨量器完成,通过收集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水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进行量化。该过程主要包括“收集”和“计算”两个步骤:

  • 收集:一般采用标准雨量器,其结构包括口径为20厘米的金属漏斗、储水器及量杯,以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现代气象站多配备自动雨量计,可实现实时收集并自动记录电子数据,有效减少因人工干预带来的时间误差。

  • 计算:降水量的本质是单位面积(1平方米)上累积的雨水深度。实际操作中,将收集到的雨水全部倒入量杯,读取其体积(单位为毫升),再通过公式“体积 ÷ 雨量器漏斗横截面积”转换为毫米。例如,若收集到10毫升雨水,使用标准20厘米口径雨量器,则降水量约为3.18毫米。

降水量测量的误差来源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与安装、环境干扰、人工操作及特殊降水类型处理四个方面,具体包括:

  1. 仪器与安装误差

    • 雨量器未水平放置会导致承接面积变化,进而影响收集雨水量。

    • 仪器老化(如漏斗堵塞、量杯刻度磨损)或使用非标准口径设备,会破坏测量基准。

    • 自动雨量计传感器故障(如翻斗卡滞、水位检测异常)会引起数据记录偏差。

  2. 环境干扰误差

  3. 风的影响:强风会使雨滴发生漂移,导致部分降水未落入收集器内,造成测量值偏低(风致误差)。

  4. 周围障碍物:如树木、建筑物等若高度超过其与仪器距离的1/10,将显著影响雨水收集。

  5. 溅水与蒸发:暴雨时地面雨水溅入仪器可导致偏高读数;高温条件下储水器内水分蒸发则会引起测量值偏小(现代设备通常配备防蒸发装置)。

  6. 人工操作误差

    • 未按规定时间读取数据,易造成降水记录遗漏或重复。

    • 读数时视线与量杯刻度不水平(俯视偏大、仰视偏小),或未将雨水完全转移至量杯中,也会带来误差。

  7. 特殊降水处理误差

    • 如雪、冰雹等固态降水需融化后测量,处理过程中若未完全融化或存在水分流失,将导致结果偏小。

02、数据详情

数据名称:1990-2020年中国1km分辨率降水量数据(降水量90_20)

03、数据截图                         

图片

图片

04、获取方式

看绑定的资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