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的AI医疗江湖里,曾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判断一个创业团队的“血统”是否纯正,看看创始团队里有没有“IBM Watson”出身的大佬。
这个说法,在2017年的数坤科技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印证。
那一年,AI的火种刚刚被AlphaGo彻底点燃,烧向了各行各业。在医疗这个古老、严谨又充满想象空间的领域,一场关于技术与资本的“双雄会”正在悄然上演。故事的主角,是两位从蓝色巨人IBM出走的顶级玩家——毛新生和马春娥。
1
故事要从毛新生说起。
在创立数坤之前,毛新生的履历闪闪发光:北大硕士毕业、IBM中国研究院院长、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他是那种典型的技术理想主义者,站在全球科技浪潮之巅,思考着如何用最前沿的技术改变世界。
在IBM,他深度参与了那个试图“让AI成为医生”的宏大项目——Watson Health。Watson的理念是颠覆性的,它让毛新生和许多技术从业者第一次窥见了AI在医疗领域的无限可能。但同时,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了Watson在商业化上的“水土不服”——技术过于理想化,与临床真实的工作流、医生的核心痛点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AI不应该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专家’,它应该成为医生手中最好用的‘武器’。”毛新生后来这样总结。
而将这个想法落地,需要一个同样懂技术、更懂商业和市场的伙伴。这个人,就是马春娥。
马春娥同样是“老IBM人”,在IBM工作十余年,负责的正是Watson Health在中国的商业化推广和战略合作。她跑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医院,与无数科室主任、一线医生深入交流。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医院需要什么,医生讨厌什么,一个AI产品如何才能真正被临床所接受,而不是成为一个昂贵的“花瓶”。
“医生们太累了,尤其是影像科医生。他们每天要看成千上万张片子,进行大量重复、繁琐的手动操作,我们为什么不能用AI帮他们把这些体力活干了?”马春娥看到了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
一个技术大牛,一个商业精英;一个仰望星空,一个脚踏实地。2017年,当两人(此时两人已结为夫妻)决定联手创业时,“数坤科技”的故事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他们选择的第一个战场,是医疗AI影像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心脑血管。
心脏冠脉CTA的后处理,是影像科医生公认的“天坑”级工作。血管纤细如发丝,走形复杂多变,医生需要在数百张断层图像中,像绣花一样,一点点手动重建出三维模型,过程枯燥、耗时,且诊断标准极易受主观影响。
“我们就从这里开始,为中国医生打造一颗不知疲倦、精准高效的‘数字心脏’(Digital Heart)!”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颇为大胆。AI医疗影像赛道已然拥挤,大部分玩家都选择从肺结节、糖网筛查等相对简单的领域入手。而数坤,一起手就挑战了“地狱难度”。
这既是技术的自信,也是对临床痛点深刻洞察后的商业抉择。
2
一个“顶配”的创始团队,加上一个“黄金”赛道,数坤从诞生之日起,就牢牢吸引了资本的目光。
他们的融资故事,堪称一部教科书级的“独角兽”养成记。
-
技术掌门人:董事长毛新生,是全球公认的技术领袖,他的名字本身就是技术实力的保证。
-
商业操盘手:CEO马春娥,深谙医疗行业的商业逻辑和落地细节,让投资人看到了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
黄金赛道:AI医疗影像,市场空间巨大,政策东风正劲,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
于是,一场资本的接力赛开始了。
表1:数坤科技融资历程一览
时间 |
轮次 |
融资金额 |
关键投资方 |
2018年 |
A轮 |
1亿元人民币 |
华盖资本、远毅资本 |
2019年 |
B轮 |
2亿元人民币 |
华盖资本、创世伙伴CCV、远毅资本 |
2020年12月 |
战略融资 |
5.9亿元人民币 |
红杉资本、中再资本、启明创投、春华资本等 |
2021年8月 |
战略融资 |
7亿元人民币 |
春华资本、高盛中国、红杉中国等 |
天使轮 & A轮:伯乐
在数坤创立之初,专注医疗科技投资的远毅资本就发现了这对“黄金搭档”。他们看中的,正是数坤团队对临床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毛新生、马春娥的完美互补。“他们不是拿着锤子找钉子,而是真正从医院的痛点出发,用技术去打造最合适的工具。” 2017年远毅资本进行天使轮投资,2018年进行A轮跟投。
B轮 & B+轮:中银国际入局,王者加冕
2019年,随着“数字心脏”产品在多家顶级医院的试用中大放异彩,其处理速度和精准度远超行业水平,顶级VC中银国际投资闻风而至。中银国际的入局,不仅是资金上的加持,更是对数坤行业领军地位的确认。AI医疗影像的卡位战中,数坤凭借其在高壁垒心血管领域的绝对优势,抢占了最有利的身位。
战略融资轮(C轮 & D轮):疫情催化,高盛、中金的重磅押注
2020年,是数坤迎来“现象级”爆发的一年。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社会对智慧医疗、高效诊断的需求达到了顶峰。数坤迅速响应,推出了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为抗疫一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品牌声誉日隆。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这一年,数坤的“数字心脏”产品,正式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国内首张心血管AI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张“三类证”的含金量,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意味着数坤的产品不再是“科研软件”,而是可以合法合规地作为医疗设备进入医院收费,真正打通了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此消息一出,资本市场彻底沸腾。高盛、春华资本、中金等国内外最顶级的投资机构蜂拥而至,在一年之内完成了两轮总计近10亿的巨额融资。数坤的估值水涨船高,成为了AI医疗赛道最耀眼的独角兽。
此时的数坤,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剑指港交所,目标只有一个——“中国AI医疗第一股”。
3
2021年9月21日数坤科技递交香港联交所上市申请,但此后上市进程未有再进一步,随着申请文件“已失效”,数坤和整个AI医疗行业,都迎来了一场“冷空气”。
-
市场风向转变:全球资本市场进入调整期,对高估值、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变得格外审慎。曾经被追捧的“故事”和“梦想”,开始被冷冰冰的“财报”和“利润”所取代。
-
商业化落地之困:这是整个行业的共性难题。尽管手握“三类证”,但AI产品的入院、招标、定价、收费、进医保等环节,链条长、阻力大。医院的采购决策复杂,医生的使用习惯需要时间培养,物价收费标准不统一,都让商业化收入的增长速度,远不及市场预测。
4
尽管IPO之路遭遇波折,数坤的管理层表现出了足够的战略定力。他们深知,短期的挫折无法定义公司的价值,真正的“护城河”在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进化。此后数坤迅速开启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征程。
战略一:平台化扩张,打造“数字人体”
如果说“数字心脏”是数坤攻下的第一个战略高地,那么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基于统一的技术平台,构建一个覆盖全身主要器官和重大疾病的“数字人体(Digital Human)”。
他们将“数字心脏”的成功经验,快速复制到了其他高价值领域:
“数字脑”:聚焦脑卒中(中风)这一高危疾病,提供从筛查、诊断到手术规划的全流程智能解决方案。
“数字胸”:覆盖肺癌、新冠肺炎等胸部疾病的AI诊断。
“数字腹”:针对肝脏、胰腺、肾脏等腹部器官的复杂影像分析。
通过这种“1+N”的平台化战略,数坤试图从一个单品冠军,成长为一个跨科室、多病种的智慧医疗平台型企业,极大地拓宽了市场天花板。
战略二:价值链延伸,从“诊断”到“治疗”
数坤的野心,不止于帮助医生“看片子”。他们正努力将AI技术,嵌入到更核心的治疗环节。
以心脏手术为例,数坤推出了冠脉介入手术AI规划产品。在给患者做心脏支架手术前,AI可以基于CTA影像,精准模拟血流动力学(CT-FFR),无创判断哪个血管堵塞需要放支架,并辅助医生规划最佳的手术路径。
这种从“辅助诊断”到“辅助治疗决策”的升级,不仅让AI的临床价值倍增,也打开了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战略三:放眼全球,智慧出海
在国内市场精耕细作的同时,数坤也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他们积极推动产品在海外的认证和注册,与国际顶级的医疗机构展开合作,让源自中国的AI医疗技术,服务全球的医生和患者。
写在最后
回顾数坤科技的成长史,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新经济故事:它由顶尖的人才驱动,被汹涌的资本加速,在时代的风口上起飞,也必然要面对商业化落地的现实引力。
毛新生和马春娥的“双雄会”,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一个定义技术的高度,一个决定商业的广度,这种完美的搭档关系,是数坤穿越重重迷雾的核心引擎。
如今,AI医疗赛道的泡沫正在褪去,市场的喧嚣也已归于理性。对于数坤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们能否成功让“数字人体”平台在各大医院全面铺开?能否在商业化上取得规模化的盈利?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持续领跑?
棋局仍在继续,故事还远未到终章。
5.如何学习AI大模型?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和面试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第一阶段: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
第二阶段: 在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
第三阶段: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
第四阶段: 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
第五阶段: 大模型微调开发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大模型;
第六阶段: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了文生图小程序案例;
第七阶段: 以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为主,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让程序员更加熟练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1.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
2.100套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3.100集大模型视频教程
4.200本大模型PDF书籍
5.LLM面试题合集
6.AI产品经理资源合集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