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虚拟环境未解析的引用,具有一定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大有收获,下面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Python语言特点及环境变量配置
Python语言特点:
1.易于学习:Python有相对较少的关键字,结构简单,和一个明确定义的语法,学习起来更加简单快码论文。
2.易于阅读:Python代码定义的更清晰。
3.易于维护:Python的成功在于它的源代码是相当容易维护的。
4.一个广泛的标准库:Python的最大的优势之一是丰富的库,跨平台的,在UNIX,Windows和Macintosh兼容很好。
5.互动模式:互动模式的支持,您可以从终端输入执行代码并获得结果的语言,互动的测试和调试代码片断。
6.可移植:基于其开放源代码的特性,Python已经被移植(也就是使其工作)到许多平台。
7.可扩展:如果你需要一段运行很快的关键代码,或者是想要编写一些不愿开放的算法,你可以使用C或C++完成那部分程序,然后从你的Python程序中调用。
8.数据库:Python提供所有主要的商业数据库的接口。
9.GUI编程:Python支持GUI可以创建和移植到许多系统调用。
10.可嵌入: 你可以将Python嵌入到C/C++程序,让你的程序的用户获得"脚本化"的能力。
下载地址:
懒人模式,安装提示里勾选上自动配置环境变量,pip等,安装完成后,你连环境变量都不用配置了。
但是学习的人还是要谦虚一点,配环境变量也是基本功。
“” 所在的文件夹C:\Python\Python36-32加入的环境变量的Path下面就好了
配置完成后cmd终端里检查一下,如下图没有保错,说明配置正确。
对缩进要求严格,四个空格,不建议用Tab,不同平台上缩进不一样
要输出中文在开头写上 # -\*- coding: utf-8 -\*-
我使用的IDE为Pycharm,注释为ctrl + /
官方文档
中文文档
一张图概况Python学习(转自W3Cschool)
目录:
Python基础语法:
(1)打印出hello world
(2)注释
(3)数据类型
(4)运算
(5)输入
(6)输出
(7)序列
(8)相等比较
(9)选择
(10)循环
(11)字典(dict)
(12)集合(set)(不常用)
(14)pass,del,exec,eval
(15)内建函数
Python进阶语法:
(1)文件
(2)错误和异常
(3)模块和包
(4)作用域
(5)高阶函数
(6)装饰器
(7)参数
(8)面向对象
(9)定制类(魔术方法)
(10)日期和时间
(11)数学与随机数
(12)正则表达式
Python基础语法:
(1)打印出hello world
\# -\*- coding: utf-8 -\*-
print "hello world"
print "你好 世界"
(2)注释
1、(单行注释)以 # 开头,后面的文字直到行尾都算注释
2、(多行注释)多行注释是用三引号’‘’ ‘’'包含的(单引号和双引号均可)
3、(中文注释)要注释中文必须程序开头先写上# -*- coding: utf-8 -*-,不然会报错
(3)数据类型
1、变量不需要声明,可以直接输入,大小写敏感
2、这里的var = xxxx不叫变量赋值,而叫变量绑定,一个符号可以绑定任意类型的值。
3、内置函数type(), 用以查询变量的类型
var = 1
print var #1
print type(var) #整数类型 # <type 'int'>
var = 1.1
print var # 1.1
print type(var) #浮点数类型 # <type 'float'>
var = 'hello'
print var # hello
print type(var) #字符串 # <type 'str'>
var = (1==1)
print var # True
print type(var) #布尔型 # <type 'bool'>
var = None
print var # None
print type(var) #空值 # <type 'NoneType'>
var = 1+1j 或者complex(a,b)表示, 复数的实部a和虚部b都是浮点型
print var # (1+1j)
print type(var) #复数类型 # <type 'complex'>
4、字符串以’'或" "括起来的任意文本
5、布尔型(True, False,可以用and, or, not运算,而不是C语言的&&和||)
6、多变量赋值
a = b = c = 1
a, b, c = 1, 2, "john" #等号两边都是元组,建议加上括号,增加可读性
x,y = y,x #两值交换,不需要temp,更加简洁
7、赋值语句不可以返回值,对象是通过引用传递的
y = (x = x + 1) #这是非法的
(4)运算
1、加、减、乘、除、求余、乘方
2、乘方 ** 右结合
2\*\*3=8
2\*\*2\*\*3=256
(2\*\*2)\*\*3=64
3、整数运算结果仍然是整数,浮点数运算结果仍然是浮点数。
但是整数和浮点数混合运算的结果就变成浮点数了。
4、字符串与整数相乘
print 'abc' \* 3 结果 abcabcabc
5、因为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 False,其他数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 True
True and ‘a=T’ 计算结果是 ‘a=T’
继续计算 ‘a=T’ or ‘a=F’ 计算结果还是 ‘a=T’
要解释上述结果,又涉及到 and 和 or 运算的一条重要法则:短路计算。
①在计算 a and b 时,如果 a 是 False,则根据与运算法则,整个结果必定为 False,因此返回 a;如果 a 是 True,则整个计算结果必定取决与 b,因此返回 b。
②在计算 a or b 时,如果 a 是 True,则根据或运算法则,整个计算结果必定为 True,因此返回 a;如果 a 是 False,则整个计算结果必定取决于 b,因此返回 b。
所以Python解释器在做布尔运算时,只要能提前确定计算结果,它就不会往后算了,直接返回结果。
6、不支持自加(i++)和自减(i–)
7、地板除(//)除法不管操作数何种数值类型,总是舍去小数部分,返回数字序列中比真正的商小的最接近的数字。
print 5//3 #1
print 1.0//2.0 #0.0
print -1/2 #-1
(5)输入
x = input() #1+2
print type(x) #<type 'int'>
y = raw\_input() #1+2
print type(y) # <type 'str'>
1、由此可见, input() 在对待纯数字输入返回所输入的数字的类型(int,float)
而raw_input() 将所有输入作为字符串看待,返回字符串类型。
为了避免类型发生错误,一般情况下使用 raw_input() 来与用户交互。
(6)输出
1、Python2 里面print可以直接接字符串或者运算。
2、Python3 里面print变成了一个函数,上面的写法不支持了,必须用一个括号括起来,否则会报告语法错误。
3、>>>是Python解释器的提示符,不是代码的一部分。
4、print语句也可以跟上多个字符串,用逗号“,”隔开,遇到逗号“,”会输出一个空格:
print '1+2=',1+2 #1+2= 3
5、多行输出使用三个引号和使用换行符\n一致
print '''哈
哈
哈'''
print "哈\\n哈\\n哈"
\# 输出结果
\# 哈
\# 哈
\# 哈
\# 哈
\# 哈
\# 哈
6、转义
print r'C:\\'
print 'C:\\\\'
\# C:\\
\# C:\\
7、print 语句与字符串格式运算符( % )结合使用,可实现字符串替换功能
print "%s is number %d!" % ("Python", 1)
%s表示由一个字符串来替换,%d表示由一个整数来替换,%f表示由一个浮点数来替换。
Python 非常灵活,即使将数字传递给 %s,也不会像其他要求严格的语言一样引发严重后果。
(7)序列
1、序列有两种:list (可变列表) 和tuple(不可变元组)
2、定义:序列是一组有顺序的元素的集合,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元素,也可以没有任何元素。
list = \[0,1,2,3,4,5\] #列表用中括号,可改变,理解为数组
tuple = (0,1,2,3,4,5) #元祖用小括号,不可改变
由于Python是动态语言,所以list中包含的元素并不要求都必须是同一种数据类型
2、序列的通用操作
seq = "0123456789"
print seq\[0\] #序列元素的下标从0开始。注意不要越界
print seq\[-1\] #倒序索引,-1代表倒数第一。
print seq\[1:5\] #支持切片操作,seq\[start:end\],start包含在结果中,end不包含在结果中。
print range(1,101)\[0:10\]#从第1个数元素开始取,到第11元素结束
print seq\[7:\] #seq\[start:end\]中的end可以省略。
print seq\[-3:\] #分片也支持负数。
print seq\[:3\] #seq\[start:end\]中的start也可以省略。
print seq\[:\] #全部省略会复制整个序列。
print seq\[::2\] #支持步长。
print seq\[::-1\] #逆序输出。
print seq\[9:1:-1\] #支持负步长。
print range(1,101)\[2::3\]#从第三元素开始取,每隔2个取一个元素,即3的倍数
print range(1,101)\[4:50:5\]#从第五个取,每隔4个取一个,50以内5的倍数
print \[1, 2, 3\] + \[4, 5, 6\] # 序列支持相加,这解释了为啥字符串可以相加。
print \[1, 2, 3\] \* 3 #序列支持相乘,这解释了为啥字符串可以相称。
print \[None\] \* 10 #生成一个空序列。
print 1 in \[1, 2, 3\] #成员判断。
print range(1,101)\[4::5\]\[-10:\] #切片可以嵌套,最后10个5的倍数,先获得5的倍数再取后10个
记住倒数第一个元素的索引是-1。倒序切片包含起始索引,不包含结束索引。
3、可变的列表(list)
list = \[0,1,2,3,4,5\]
list.append(7) #append()总是把新元素添加到list的尾部
print list # \[0, 1, 2, 3, 4, 5, 7\]
list.insert(0,-1) #insert()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是索引,第二个是元素
print list # \[-1, 0, 1, 2, 3, 4, 5, 7\]
list.insert(-1,6) #insert(-1)是最后一个元素之前,即倒数第二个元素,因为insert()前插
print list # \[-1, 0, 1, 2, 3, 4, 5, 6, 7\]
() #pop()方法总是删掉最后一个元素
print list # \[-1, 0, 1, 2, 3, 4, 5, 6\]
(0) #参数为索引
print list # \[0, 1, 2, 3, 4, 5, 6\]
list\[6\]=7 #对list中的某一个索引赋值,就可以直接用新的元素替换掉原来的元素
print list # \[0, 1, 2, 3, 4, 5, 7\]
list\[0\],list\[-1\]=list\[-1\],list\[0\] #第一与最后位置调换
print list # \[7, 1, 2, 3, 4, 5, 0\]
在使用可变对象的方法如 sort(),extend()和 reverse()的时候要注意,这些操作会在列表
中原地执行操作,也就是说现有的列表内容会被改变,但是没有返回值!
4、不可变的元组(tuple)
字符串是一种特殊的元组
没有 append()方法,也没有insert()和pop()方法,也不能赋值
Tuple 比 list 操作速度快.如果您定义了一个值的常量集,并且唯一要用它做的是不断地遍历它,请使用 tuple 代替 list.如月份,星期。
print (1,) #一个元素的元祖。
因为()既可以表示tuple,又可以作为括号表示运算时的优先级,结果 (1) 被Python解释器计算出结果 1,导致我们得到的不是tuple,而是整数 1。正是因为用()定义单元素的tuple有歧义,所以 Python 规定,单元素 tuple 要多加一个逗号“,”,这样就避免了歧义。
可变的元组:tuple的元素指向list,而list内的值可变
5、序列解包
x, y, z = 1, 2, 3
print x, y, z
(x, y, z) = (1, 2, 3)
print x, y, z
(x, y, z) = \[1, 2, 3\]
print x, y, z
(8)相等比较
#== 和 is的差别,==比较的是值,is比较的是引用。
x = \[1, 2, 3\]
y = x
z = \[1, 2, 3\]
print(x == y) #True
print(x == z) #True
print(x is y) #True
print(x is z) #False
(9)选择
1、Python代码的缩进规则。具有相同缩进的代码被视为代码块
2、缩进请严格按照Python的习惯写法:4个空格,不要使用Tab,更不要混合Tab和空格
3、格式
if 条件1:
statement
elif 条件2:
statement
elif 条件3:
statement
else:
statement
If后面不需要括号,但是条件后面需要冒号
elif 即 else if
4、三元运算符
x, y = 4, 3
if x < y:
result = x
else:
result = y
print result
#等价于
result = x if x < y else y
print result
(10)循环
1、for循环依次把list或tuple的每个元素迭代出来
格式
for 元素 in 序列:
statement
name 这个变量是在 for 循环中定义的,意思是,依次取出list中的每一个元素,并把元素赋值给 name,然后执行for循环体(就是缩进的代码块)
L = \['Adam', 'Lisa', 'Bart'\]
for name in L:
print name
这样一来,遍历一个list或tuple就非常容易了。
2、while循环,不会迭代 list 或 tuple 的元素,而是根据表达式判断循环是否结束。
while 条件:
statement
3、中断循环 break和continue
4、range()的用法
range(1,5) #代表从1到5(不包含5) \[1, 2, 3, 4\]
range(1,5,2) #代表从1到5,间隔2(不包含5) \[1, 3\]
range(5) #代表从0到5(不包含5) \[0, 1, 2, 3, 4\]
5、Python中,迭代永远是取出元素本身,而非元素的索引。
对于有序集合,元素确实是有索引的。使用enumerate() 函数拿到索引
L = \['Adam', 'Lisa', 'Bart', 'Paul'\]
for index, name in enumerate(L):
print index, '-', name
#结果
\# 0 - Adam
\# 1 - Lisa
\# 2 - Bart
\# 3 - Paul
使用 enumerate() 函数,我们可以在for循环中同时绑定索引index和元素name。但是,这不是 enumerate() 的特殊语法。实际上,enumerate() 函数把:
[‘Adam’, ‘Lisa’, ‘Bart’, ‘Paul’]
变成了类似:
[(0, ‘Adam’), (1, ‘Lisa’), (2, ‘Bart’), (3, ‘Paul’)]
因此,迭代的每一个元素实际上是一个tuple:
6、好用的zip()方法
for x, y in zip(range(1, 10), range(1, 10)):
print(x, y)
\# 结果
\# (1, 1)
\# (2, 2)
\# (3, 3)
\# (4, 4)
\# (5, 5)
\# (6, 6)
\# (7, 7)
\# (8, 8)
\# (9, 9)
7、列表生成式,非常简洁
要生成[1x1, 2x2, 3x3, …, 10x10]
print \[x \* x for x in range(1, 11)\]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列表生成式的 for 循环后面还可以加上 if 判断。例如:
print \[x \* x for x in range(1, 11) if x % 2 == 0\]
\# \[4, 16, 36, 64, 100\]
8、迭代器
它为类序列对象提供了一个类序列的接口。
迭代非序列集合(例如映射和文件)时, 可以创建更简洁可读的代码。
myTuple = (123, 'xyz', 45.67)
i = iter(myTuple)
print i.next() #123
print i.next() #xyz
print i.next() #45.67
i.next() #报错
(11)字典(dict)
1、字典的元素没有顺序。你不能通过下标引用元素。字典是通过键来引用,用大括号
查找速度快,无论dict有10个元素还是10万个元素,查找速度都一样。而list的查找速度随着元素增加而逐渐下降。
dict的缺点是占用内存大,还会浪费很多内容
dict是按 key 查找,所以,在一个dict中,key不能重复
作为 key 的元素必须不可变
2、已知两个列表,一个是名字,一个是成绩,要根据名字找到对应的成绩用两个list不方便,如果把名字和分数关联起来,组成类似的查找表,即 Python中的dict
用 dict 表示“名字”-“成绩”的查找表如下:
dic = {'tom':11, 'sam':57,'lily':100}
print type(dic) #<type 'dict'>
d = {
'Adam': 95,
'Lisa': 85,
'Bart': 59
}
print d #{'Lisa': 85, 'Adam': 95, 'Bart': 59}
3、我们把名字称为key,对应的成绩称为value,dict就是通过 key 来查找 value。
4、花括号 {} 表示这是一个dict,然后按照 key: value, 写出来即可。最后一个 key: value 的逗号可以省略。
5、由于dict也是集合,len()函数可以计算任意集合的大小:
print len(d) #运算结果为3
一个 key-value 算一个,因此,dict大小为3。
6、可以简单地使用 d[key] 的形式来查找对应的 value,这和 list 很像,不同之处是,list 必须使用索引返回对应的元素,而dict使用key:
print d\['Adam'\] #95
注意: 通过 key 访问 dict 的value,只要 key 存在,dict就返回对应的value。如果key不存在,会直接报错:KeyError。
要避免 KeyError 发生,有两个办法:
一是先判断一下 key 是否存在,用 in 操作符:
二是使用dict本身提供的一个 get 方法,在Key不存在的时候,返回None:
print d.get('Bart') #59
print d.get('Paul') #None
7、在字典中增添一个新元素的方法:
d = {
'Adam': 95,
'Lisa': 85,
'Bart': 59
}
print d #{'Lisa': 85, 'Adam': 95, 'Bart': 59}
d\['lilei'\] = 99
print d #{'lilei': 99, 'Lisa': 85, 'Adam': 95, 'Bart': 59}
8、循环调用
for key in d: #或for key in d.keys()
print d\[key\]
\# 结果
\# 99
\# 85
\# 95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