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在server层的操作:
-
第一步是 连接器:
-
服务器与客户端进行 TCP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
校验客户端的 用户名和密码,如果用户名或密码不对,则会报错;
-
如果用户名和密码都对了,会读取该用户的权限,然后 后面的权限逻辑判断都基于 此时读取到的权限;
-
-
第二步是 查询缓存:
-
如果 SQL 是查询语句(select 语句),MySQL 就会先去查询缓存( Query Cache )里查找缓存数据,看看之前有没有执行过这一条命令。这个查询缓存是以 key-value 形式保存在内存中的,key 为 SQL 查询语句,value 为 SQL 语句查询的结果。
-
但是如果表更新比较频繁,查询缓存的命中率很低的,因为只要表被更新了,那么这个表的查询缓存就会被清空。所以,MySQL 8.0 版本直接将查询缓存删掉了
-
-
第三步是 解析SQL
-
这个工作交由「解析器」来完成,解析器会做如下两件事情:
-
第一件事情,词法分析:MySQL 会根据你输入的字符串识别出关键字
-
第二件事情,语法分析。根据词法分析的结果,语法解析器会根据语法规则,判断你输入的这个 SQL 语句是否满足 MySQL 语法,如果没问题就会构建出 SQL 语法树
-
-
-
第四步是 执行SQL
-
预处理阶段
-
检查 SQL 查询语句中的表或者字段是否存在
-
如果语句中有*号的话,将
select *
中的*
符号,扩展为表上的所有列;
-
-
优化阶段
-
这个工作交由「优化器」来完成,主要负责确定 SQL 查询语句的执行计划,比如在表里面有多个索引的时候,优化器会基于查询成本的考虑,来决定选择使用哪个索引
-
-
执行阶段
-
这个工作是由「执行器」完成的。执行器会根据执行计划,与存储引擎进行交互,也就是通过接口与存储引擎通信。当然,这个交互是以记录为单位的
-
-
【注】
存储引擎本身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服务组件,它只负责 数据的读取和存储,而这一切的读写行为都是按照Server层提供执行计划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