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就是进行小规模的大小排序,对于数据量较小的数组或集合,使用该方法较好。
从大到小输出进行冒泡排序👇
简单例题
代码👇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a, b, c,temp;
scanf("%d %d %d", &a, &b, &c);
if (a < b)
{
//实现a的值与b的值交换
temp = a;
a = b;
b = temp;
}
if (a < c)
{
//实现a的值与c的交换
temp = a;
a = c;
c = temp;
}
if (b < c)
{
//实现b的值与c的交换
temp = b;
b = c;
c = temp;
}
printf("%d %d %d", a, b, c);
return 0;
}
运行结果👇
代码解释:
假如你输入3个数分别是1,2,3,此时a=1,b=2,c=3:
首先第一个if条件满足进入,先把a的值赋值给temp(空容器),此时temp=1,然后再由a=b得,
a=2,最后再由temp把值赋值给b,从而实现了a与b的值的交换,也就是a=2,b=1。
此时a=2,b=1,c=3
第二个if条件满足进入if里头,实现a的值与c的交换,此时a=3,c=2。
此时a=3,b=1,c=2
第三个if条件也满足进入循环,实现b与c的值交换,此时b=2,c=1。
此时a=3,b=2,c=1
这是满足了从大到小的排序,从而实现了程序的目的
从小到大输出👇
也就是把if条件的<号改成>号即可满足了从小到大的排序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a, b, c,temp;
scanf("%d %d %d", &a, &b, &c);
if (a > b)
{
temp = a;
a = b ;
b = temp;
}
if (a > c)
{
temp = a;
a = c;
c = temp;
}
if (b > c)
{
temp = b;
b = c;
c = temp;
}
printf("%d %d %d", a, b, c);
return 0;
}
运行结果👇
有一定的难度的例题
代码如下: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sz)
{
int i = 0;
//外层循环控制冒泡排序的趟数
//sz-1表示最后一趟的元素只剩一个,可以忽略此次冒泡
for (i = 0; i < sz - 1; i++)
{
//具体冒泡的方式是:相邻俩个元素进行比较,若前一个元素较大
//这俩个元素进行值得交换
int j = 0;
//sz-1-i是指每次排好一个元素后,那个元素不用再排了,所以减去i
//刚开始i==0,然后你排好第一个元素后,i就等于1了,你排好第二个
//元素后,i就等于2了,依次类推。
for (j = 0; j < sz - 1 - i;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int main()
{
int arr[10] = { 1,2,3,4,5,6,7,8,9,10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bubblesort(arr, sz);
int a = 0;
for (a = 0; a < sz; a++)
{
printf("%d ", arr[a]);
}
return 0;
}
代码运行
错误代码方式
sz为什么是2,
因为数组名是首元素的地址,也就是当你把数组名传递过去的时侯
也就相当于把他的首元素的地址传递过去了,而不是一个数组
在64位操作系统下,一个地址的大小是8个字节
所以这个值算出来是2
注意:
在32位操作系统下,一个地址的大小是4个字节
结语:限于水平,本篇文章写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如有错误,请大家指正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