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教程基于B站Expert电子实验室的PCB设计教学的整理,为个人学习记录,旨在帮助PCB设计新手入门。所有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使用,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涉及侵权,请随时联系,将会立即处理
目录
一、禁止自动布线
自动布线无法达到专业硬件工程师的设计水平,可能导致电气连接不合理。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使用自动布线,需手动完成布线以确保质量。
二、布线核心原则
-
顶层优先原则
- 优先在顶层布线,顶层无法布通时再切换到底层。
-
电源线加粗
- 电源线需比信号线宽(建议≥40mil,承载≥2.3A 电流),以保障电流流通顺畅。
-
避免锐角 / 直角走线
- 同一层走线角度应≥135° 或采用圆弧过渡,防止工艺腐蚀导致断线、阻抗不连续及电磁干扰(锐角可能引发天线效应)。
-
电源与电容布局
- 电源需先经电容滤波再供电,电容应贴近芯片供电引脚摆放,并就近打过孔接地(小电容靠近芯片,大电容外置)。
- 电源需先经电容滤波再供电,电容应贴近芯片供电引脚摆放,并就近打过孔接地(小电容靠近芯片,大电容外置)。
-
高频信号处理
- 高频信号线尽可能短,与其他信号屏蔽隔离;相邻层避免平行走线,遵循 3W 原则(线间距≥3 倍线宽),采用正交布线降低串扰。
-
远离边缘与添加泪滴
- 布线远离安装孔和电路板边缘,避免加工时切到导线;设计完成后添加泪滴,增强过孔与导线连接的稳固性,保护焊盘。
- 布线远离安装孔和电路板边缘,避免加工时切到导线;设计完成后添加泪滴,增强过孔与导线连接的稳固性,保护焊盘。
三、布线顺序策略
- 密度优先:从元件连接最密集的区域开始布线,避免后期空间不足。
- 关键元件优先:优先处理 DDR、射频等核心模块,确保其信号质量(初期板层干净,布线更便捷)。
- 关键信号优先:先布信号质量要求高的线路(如晶振差分线),再处理低速、低要求信号。
- 示例:先布信号线,再布电源线,最后进行地线连通,晶振电路可通过包地过孔和禁止布线层隔离干扰。
四、实战注意事项
- 参考正确布局案例(如电容贴近芯片、晶振采用对称等长布线并包地),避免反例错误(如电容摆放顺序颠倒、锐角走线)。
- 布线过程中兼顾整体布局,确保次要信号不与关键信号冲突,最终完成电气连接的合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