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 CEJ:焦耳热石墨烯 / 环氧航空涂层,发射率高达 0.93 的新突破

航天器在太空极端环境中面临严峻的热管理挑战:有限的空间与能源约束使传统主动散热方式(如液冷)难以奏效,而轻量化的铝制散热器虽能减轻载荷,但其天然低表面发射率(仅 0.1–0.2)严重制约辐射散热效率——这恰恰是太空环境中唯一可行的散热途径。随着航天器功率密度持续攀升,现有散热方案已无法平衡轻量化与高效散热的需求。尽管学界尝试通过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涂层提升铝材表面发射率,却普遍忽视了一个关键工程瓶颈:热循环工况下涂层与基体的界面剥离问题。这种因材料热膨胀差异导致的失效风险,成为制约航天热控涂层实际应用的 “阿喀琉斯之踵”。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李静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 “Graphene/epoxy coating with radiation heat dissipation properties for spacecraft thermal management” 的论文,提出一种革新性涂层解决方案,成功破解上述难题,为航天热控涂层领域带来曙光。

图片

研究亮点

  • 创新性地采用焦耳热技术(2400°C/100 秒)快速制备低缺陷石墨烯,结合双组分非共价修饰技术突破其在水性环氧树脂中的分散瓶颈,开发出石墨烯 / 环氧复合辐射散热涂层(GERC)。

  • 独特地运用硅烷偶联剂 APTES 在铝基表面构筑强粘接界面,在保持涂层 0.93 超高红外发射率的同时,实现 10.6 MPa 的界面结合强度(较未处理基体提升 273%)。

  • 当改性石墨烯添加量为 4 wt% 时,涂层使铝散热器平衡温度降低 14.2°C,散热效率提升至 24.15%,且能经受住剧烈温差冲击,从分子尺度协同优化了辐射性能与界面可靠性。

图文解析

  • GERC 制备工艺 :先通过焦耳热还原技术将氧化石墨烯(GO)高效转化为低缺陷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再利用双组分非共价修饰策略改善 RGO 在水性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最终在 APTES 硅烷处理的铝基表面构建 “填料 - 基体 - 界面” 三重优化结构。

    图片

  • 石墨烯填料结构表征 :宏观形貌显示 GO→RGO→mRGO 颜色渐变,SEM 微观形貌证实 GO 呈块状团聚,RGO 呈蓬松多层堆叠,mRGO 实现单层分散;拉曼光谱、XRD、FTIR 等数据从宏观到分子尺度阐明材料改性机制。

    图片

  • 硅烷界面工程 :APTES 硅烷水解形成 Si-OH,与铝基表面羟基缩合形成 Al-O-Si 共价键,多维度实验证实其构建机理与性能,解决热循环工况下的涂层剥离风险。

    图片

  • 涂层结构与性能关联 :SEM-mapping 等表征显示 GERC 涂层多级结构与散热性能的构效关系,4wt% mRGO 涂层表现最佳,实现平衡温度最低、散热效率最高、发射率峰值最高等优异性能。

    图片

  • GERC 散热机理 :石墨烯片层形成三维导热网络,加速热量传递;表面微纳结构与内部石墨烯片层构成多重反射腔体,增强红外光吸收;高度晶化石墨烯高效转化热能为红外光子辐射,实现 “导热 - 吸热 - 辐射” 的三级协同散热机制。

    图片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焦耳热快速还原技术与双组分非共价修饰策略,开发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GERC 涂层。当改性石墨烯填料含量为 4wt% 时,涂层达成 0.93 超高红外发射率与 10.6MPa 界面结合强度,显著降低航天器散热器平衡温度、提升热管理效率,破解航天热控领域轻量化与高效散热的矛盾,开创材料设计新范式,为极端环境热管理系统提供新思路。

在航天热管理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深圳中科精研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的焦耳加热设备。其设备具备精准的温度控制、高效的加热速率以及卓越的稳定性,能够为石墨烯等材料的制备提供有力支持。例如,该设备可精准实现 2400°C/100 秒的快速升温与降温,确保材料在高温处理过程中结构与性能的稳定性。这些优势使其在材料合成领域备受关注,为科研人员探索新型航天热控涂层等前沿领域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保障,有力推动了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