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成像中的原子与核物理原理
1. 放射性核素的产生
1.1 99Tc的获取
医院使用的 99Tc 是从中央供应商处获取含 Mo 的主要放射源,然后在医院内根据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分离出所需的 99Tc。这得益于 Mo 前体相对较长的半衰期。其反应过程如下:
[−β + γ + Tc^{99m} \leftarrow Mo^{99} \leftarrow Mo^{99} \leftarrow Mo^{98} + n]
1.2 裂变产物
核反应堆内的裂变过程自然会产生多种裂变产物。较长寿命且有用的同位素可从后处理厂(如塞拉菲尔德)的乏燃料棒中回收。为提取用于医学成像的 99Mo 等同位素,必须小心处理,以去除残留铀燃料和不需要的放射性物质带来的污染。这些处理通常在反应堆周期结束、燃料棒耗尽其有用铀时进行。
裂变产生的孤立同位素具有很高的比活度,因为这些原子核都由铀产生,而非稳定元素。裂变产物往往富含中子,通常通过电子发射衰变。这些同位素可用于治疗,或者像 Mo 一样,作为仅发射γ射线的子体同位素的前体用于医学成像。
1.3 粒子轰击
对于半衰期约为两分钟的 15O 等放射性核素,由于在放射源到达医院之前大部分放射性就已衰变,因此无法在中央设施生产,而是在医院内使用小型回旋加速器产生高能(1 - 100 MeV)质子,轰击靶物质以诱导放射性。质子能量需足够高,才能克服静电排斥并穿透核势能壁垒。
2. 原子磁性
2.1 日常生活中的磁性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指南针、玩具磁铁、电动机、磁性门吸等直接体验到磁性,在娱乐和计算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