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金属结构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质量比,复合材料还具有耐腐蚀、无磁性、可塑性好等优点,因此,自复合材料问世以来就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1.复合材料的定义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虽然复合材料各组分材料仍保持其相对独立性,但复合材料的性能却并非组分材料性能的简单加和,而是表现出远优于两者的性能。通常在复合材料中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用以粘结、固定、维持增强材料成一定形状;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相或增强体,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中不构成连续相,它在基体支持下提供强度和刚度。分散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颗粒状弥散的物料。不同增强材料的形态如图1 所示。
复合材料的分类
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按照基体材料类型可以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基体为有机聚合物高分子;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基体为金属,如铝基复合材料、铁基复合材料等;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基体为陶瓷材料(也包括玻璃和水泥等)。
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一般定义的复合材料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复合材料必须是人造的,是人们根据需要设计制造的材料;
(2) 复合材料必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分,以所设计的形式、比例、分布组合而成,各组分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存在;
(3)它具有结构可设计性,可进行复合结构设计;
(4) 复合材料不仅保持各组分材料性能的优点,而且通过各组分性能的互补和关联可以获得单一组成材料所不能达到的综合性能。
复合材料检测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
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
科学指南针为超过3000家高校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科研服务。截止2021年6月:服务1049家高校、2388家企业,提供249所高校研究所免费上门取样服务,平均每天处理样品数5000+、 注册会员数18w+、平均4.5天出结果、客户满意度超过98%。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
更多科研干货教程,可以点击下面链接获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