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22)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听说你想研究巨噬细胞极化?
巨噬细胞是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免疫细胞,也一直是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巨噬细胞的极化。在不同的刺激下,巨噬细胞可以通过极化呈现出不同表型,进而发挥不同的功能。由于巨噬细胞的这种多样性和可塑性,使其在发挥免疫功能和抗原提呈时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诱发产生极化,而巨噬细胞极化的失调将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2025-08-15 08:50:35
1012
原创 【技术应用】应用TR-FRET技术的酶活性检测
酶作为许多生物过程的催化剂,参与细胞代谢、信号转导、免疫反应等关键功能。在疾病治疗中,许多病理状态与特定酶的异常活性密切相关,例如癌症、感染性疾病、代谢紊乱等。因此,靶向特定酶的抑制或激活,成为了药物开发的主要策略。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t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通过荧光蛋白对间的非辐射能量转移实现了对10 nm范围内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检测。
2025-08-14 16:21:59
428
原创 非编码RNA与可变剪接的相互作用
基因组中lncRNA基因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种,如酿酒酵母中只有1%的基因是lncRNA基因,而在人类中,它们占所有已识别基因的82%(图3)。NONCODEv6是一个收集和注释17个不同物种lncRNA的公共数据库,已记录了涵盖355074个lncRNA基因的总共549813个转录本,包括来自文献和其他公共数据库(如Ensembl、RefSeq、lncRNAdb和GENCODE)中新鉴定的lncRNA(Khan et al., 2023)。
2025-08-14 13:36:39
701
原创 带你了解关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简单介绍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是指在翻译后的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上通过添加或移除特定的基团进行化学修饰,从而调节蛋白质的活性、定位、折叠、以及蛋白与其他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这种调控方式对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疾病发生都有重要影响。PTM通过修饰或引入磷酰基、甲基、乙酰基和糖基等官能基团动态调节蛋白质活性、位置和分子相互作用。PTM通常出现在作为重要结构或表现出关键功能的蛋白质中,例如组蛋白、膜蛋白和分泌蛋白。
2025-08-13 11:16:22
605
原创 【技术应用】Hi-C如何解锁医学研究新视角?典型案例解析三维基因组奥秘
哺乳动物的四肢发育起源于胚胎期肢芽组织的精密调控过程。胚胎肢芽细胞起源于侧板中胚层,在三维空间内通过近-远轴(PD)、前-后轴(AP)和背-腹轴(DV)的协同发育最终形成功能完整的肢体。这三个轴向的建立依赖于FGF8/SHH/LMX1B等关键信号分子及其调控网络的精准时空表达,其中涉及的长程增强子-启动子互作和染色质拓扑结构域(TAD)的动态调控,使得解析这些发育相关基因的三维表达调控机制成为骨骼发育研究的前沿领域。该研究构建肢芽特异性Hnrnpk。
2025-08-13 09:58:44
560
原创 【收样说明】收藏级干货:邻位连接技术(PLA)收样全攻略
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研究里,邻位连接技术(Proximity Ligation Assay, PLA)以“单分子分辨率”成为蛋白互作研究的新宠。然而,实验再高端,也怕第一步——样品准备。今天,我们一次性把的PLA收样细节给您捋清。图 邻位连接技术(PLA)原理(Wang et al., 2015)。
2025-08-12 17:03:38
826
原创 一文了解百蕊颗粒的成分及其应用
中药代谢组学的数据库是结合标品及Metlin、mzCloud、HMDB、GNPS、MassBank、LipidBlas、Lipidmaps公共库而建立,其中数据库包括50000+种物质,标准品有5000+物质。数据库的物质类型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酚类、醌类、萜类、糖类、甾体、二苯乙烯类等50000+种代谢物。表1 中药代谢组学数据库(部分展示)。
2025-08-12 13:32:56
770
原创 亚细胞定位技术要不要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亚细胞定位?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亚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的结构复杂精巧且高度有序,亚细胞是比细胞结构更细化的结构,根据功能和空间分布的不同,细胞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细胞区域或细胞器,即亚细胞,其结构一般只有在电子显微镜(EMs)下才能看到。它们的特点是在细胞内,功能和空间相互隔离,又共同协调维持完整的细胞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亚细胞结构等同于细胞器,不过像细胞膜虽然可以叫亚细胞结构,但不是细胞器。
2025-08-11 10:11:51
777
原创 新型细胞器——迁移体的自我介绍
1974年,Albert Claude因其在细胞结构和亚细胞结构上的发现和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亚细胞结构是比细胞结构更细化的结构,一般在电子显微镜(EMs)下才能看见。它们的特点是在细胞内,功能和空间相互隔离,又共同协调维持完整的细胞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亚细胞结构等同于细胞器,不过像细胞膜虽然可以叫亚细胞结构,但不是细胞器。每种亚细胞结构中都存在一组特定的蛋白质,亚细胞结构为这些蛋白质行使功能提供了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场所。想要了解更多亚细胞定位的知识,可详细阅读“”一文。
2025-08-11 09:05:45
919
原创 5分钟就能了解的基因敲除(Knock out)和基因敲入(Knock in)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改变生物体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工程技术,主要通过人工核酸内切酶实现对基因组特定基因序列的敲除、插入或精确修饰。和。(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和通过NHEJ修复DSB时,细胞常会在断裂位点插入或删除几个碱基(indel),快速将DNA连接起来,因此导致的基因序列变化而使修复后的基因突变,功能丧失,称之为。
2025-08-08 10:19:50
1369
原创 基因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即基因疗法,是一种利用基因来治疗、预防或治愈疾病或医学病症的技术,其目标是通过针对遗传原因来改变疾病进程。通常,基因疗法的工作原理是添加受损基因的新副本,或者用该基因的健康版本替换患者细胞中的缺陷或缺失基因。目前,遗传性疾病(例如血友病和镰状细胞病)和获得性疾病(例如白血病)都已通过基因疗法取得治疗,其还有望治疗多种疾病,如癌症、囊性纤维化、心脏病、糖尿病、血友病和艾滋病等。
2025-08-07 09:10:38
625
原创 关于昆虫细胞培养的进展及痛难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体外培养昆虫细胞出现了显著的增长。截至目前,已经报道了超过600种双翅目、半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的细胞系。昆虫细胞培养除了广泛应用于重组蛋白外,也越来越多地用作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病毒学基础研究的工具。昆虫细胞培养自1956年首次应用于植物病毒研究以来,已成为研究植物病毒与昆虫载体之间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作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025-08-06 15:00:15
925
原创 【技术应用】FRET成像技术检测小细胞外囊泡上的糖基化RNA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是一种基于非辐射能量转移的荧光技术,能够在活细胞正常生理状态下检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构象变化,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2025年3月24日,Ren T等人在《
2025-08-06 14:44:26
852
原创 【技术应用】双荧光-minigene:将RNA剪接转化为红绿光信号的高通量筛选工具
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是作者构建了一套双荧光-minigene报告系统,检测VEGF-A选择性剪接变化,并筛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下面我将从研究背景、方法、结果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是一个关键的血管生成调控因子。其第8号外显子的选择性剪接会产生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亚型:①VEGF-Axxxa:促血管生成(pro-angiogenic);②VEGF-Axxxb:抗血管生成(anti-angiogenic)。
2025-08-05 13:07:57
649
原创 互作蛋白组学技术对比:邻近标记与传统IP-MS、Pull down-MS优势对比
在生命科学领域,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命活动的核心网络,驱动着信号传导、基因调控、代谢途径等关键过程。为了绘制这幅复杂的“分子互作地图”,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技术,其中免疫共沉淀结合质谱(IP-MS)、Pull down结合质谱(Pull down-MS)以及近年兴起的邻近标记技术(如BioID、APEX)是核心利器。本文将对这三种技术进行详细比较,帮助大家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2025-08-05 08:51:43
1066
原创 邻近标记技术:研究蛋白互作的利器(一)
PL原理是将一个具有邻近标记功能的酶(biotin ligase,包括过氧化氢酶(如:APEX、APEX2以及HRP)与生物素连接酶(如:BioID、BioID2、BASU、TurboID、miniTurbo、Split-BioID 和Split-TurboID等))与目标蛋白融合,通过酶催化的共价修饰将邻近的蛋白标记上生物素(biotin),最后通过亲和素磁珠富集生物素标记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分析目的蛋白的互作或邻近的蛋白信息(Guo et al., 2023)(图1)。
2025-08-04 15:54:38
798
原创 邻近标记技术:研究蛋白互作的利器(二)
通过将BirA*定位到二元间隙,二元蛋白被生物素化,之后在链霉亲和素的作用下被纯化,经过蛋白质谱的方法进行筛选,鉴定出BioID组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之一是CMYA5,将它与jSR蛋白RYR2在成熟的心肌细胞中以条纹模式共定位,能观察到呈条纹图案的明亮的点状PLA信号,标记了CMYA5和RYR2非常接近的基因座,表明CMYA5是一种与RYR2密切相关的二元蛋白。心肌细胞是形式和功能的整合,心脏兴奋-收缩(E-C)耦合需要dyads,即T小管与连接肌浆网(jSR)并列形成的纳米微域结构。
2025-08-01 11:57:12
828
原创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自述
京都大学山中实验室于2006年首次报道了使用四种转录因子的混合物从小鼠体细胞(如成纤维细胞)中产生具有与胚胎干细胞(ESC)相似的基因表达/表观遗传特征和发育潜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iPSC,可分化为三个胚层(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胚层),四种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被命名为“Yamanaka因子”,统称为OSKM。2007年,Yamanaka团队成功地将人类体细胞转化为与人类ESC(hESC)具有相似基因表达谱和多能性的干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人类iPSC(hiPSC)。
2025-07-31 17:07:08
651
原创 代谢组学之新手入门级知识概览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继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另一种新兴学科,不同于基因组和蛋白组,代谢组的研究反映的是某一时刻下正在发生的生命活动情况,它可以通过高通量的方法对所研究的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内的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研究对象大都是分子量在50-1500Da之间的小分子物质,比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质等,通过分析和解释这些代谢物的组成、变化及相互作用,来揭示生物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代谢特征。
2025-07-30 11:18:39
1233
原创 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你WB实验全过程
WB即Western Blot,蛋白质免疫印迹。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半定量检测样品中某种蛋白的技术。作为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经典实验方法,WB虽看似简单,却常因各种因素做不出好看的结果图,甚至拿不到结果。今天,伯小医就带领大家从头开始,一整个过一遍超详细的实验流程,保管你一学就会,结果图好看的让人敬佩!WB是一种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到一种固相支持物(NC膜或PVDF膜),并以针对特定氨基酸序列的特异性试剂作为探针检测。
2025-07-29 09:46:41
1022
原创 国自然热点之巨噬细胞的研究思路
1884年,俄罗斯动物学家Elie Metchnikoff首次提出巨噬细胞(Macrophage)的概念,即一种位于组织内的白细胞,源自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又源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图2)。单核细胞作为常驻单核细胞或有炎症时作为炎性单核细胞迁移到常驻组织中,迁移到组织后,分化为组织特异性巨噬细胞(图3)。图2 巨噬细胞发育示意图(Shaikh A, Bhartiya D., 2012)。图3 单核细胞异质性示意图(Mosser D M, Edwards J P., 2008)。
2025-07-28 16:49:57
883
原创 蛋白表达系统之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自上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诞生以来,科学家们又推动了重组技术、纯化指南和性质鉴定等技术的急剧发展,蛋白表达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的进行,在技术方法上得到了很大发展,时至今日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越来越多的基因被发现,其中多数基因功能不明。而利用表达系统表达出目的基因是研究基因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这些“carriers”将外源基因运载到宿主细胞中,然后被转化成蛋白。
2025-07-25 10:48:28
1130
原创 超级增强子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SE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报道。大量研究表明,SE会促进癌基因的过表达,而特定的肿瘤治疗途径可能包括改变SE结构和复合物。然而,我们对SE了解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尚不清楚抑制肿瘤的SEs是如何特异性产生的,或者它们是否有助于正常细胞中的肿瘤抑制。尽管SE抑制剂目前有研究证实可能可用于治疗某些恶性肿瘤,但由于对SE复合物不同成员的生物学了解有限,迄今为止,所创造的药物仅发挥了有限的治疗效果,并没有药理学成功的迹象。
2025-07-24 13:59:00
728
原创 【文献速递】SUMOylation修饰抑制TDP-43在应激颗粒中聚集
TDP-43是一种参与RNA代谢的核RNA结合蛋白(RBP),其在细胞质中的聚集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FTD)的标志性病理特征,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2025年2月21日,Enza Maria Verde等人在《Science Advances》(IF:12.5)上发表了题为“SUMO2/3 conjugation of TDP-43 protects against aggregation”的研究性论文。
2025-07-23 10:29:58
382
原创 吐血整理的5种蛋白磷酸化检测方法,建议收藏反复看
蛋白质磷酸化是指在蛋白激酶催化作用下,把来自三磷酸腺苷(ATP)γ位的磷酸基团共价连接到底物蛋白氨基酸残基(丝氨酸(~86%)、苏氨酸(~12%)或酪氨酸(~2%))上,被激酶去除并被磷酸酶去除的过程。该过程是可逆的,催化蛋白质发生磷酸化的酶被称为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PK),而催化蛋白质去磷酸化的酶被称为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 PPase)。磷酸化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是调节和控制蛋白质活力和功能的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机制。
2025-07-23 08:51:46
1103
原创 【技术应用】一文了解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FRAP)检测细胞膜流动性
细胞膜流动性(membrane fluidity)是衡量磷脂双分子层中脂质及膜蛋白侧向运动自由度的重要物理参数,其数值由脂质组成、胆固醇含量、磷脂饱和度以及膜骨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适度的流动性对维持细胞信号转导、囊泡运输、细胞迁移及凋亡至关重要;而在肿瘤生物学中,膜流动性升高与细胞侵袭力增强、免疫逃逸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因此被视为评估恶性潜能的定量指标之一。
2025-07-22 16:05:57
1003
原创 Hi-C:全基因组空间互作信息,一网打尽
在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染色质的空间分布绝非随机,而是遵循着精密的组织原则。为了实现跨越遥远基因组距离的功能性互作——例如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元件如增强子与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空间上存在潜在关联的染色质区域会被主动拉近。这种动态的空间接近过程,使得原本在基因组线性序列上相隔甚远的调控元件得以在三维空间中物理接触。更为重要的是,细胞核本身是一个物理空间有限的微环境。
2025-07-22 13:34:17
1120
原创 荧光PCR探针检测简介及其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qPCR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高特异性、高灵敏性、可定量、无污染的优势,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荧光PCR探针检测技术主要是根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原理设计相应的荧光标记核酸探针,通过PCR反应对相应靶DNA进行均相定性定量测定。首先,一起来学习下什么是FRET吧?
2025-07-21 09:50:42
731
原创 走进科学,走进基因突变
为什么我们会长得像父母?为什么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却是双眼皮?这都是由基因决定的。什么是基因呢?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也称为遗传因子,是一段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基因能够通过复制,把自己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基因也能够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达。再来,为什么北极熊的毛是白色的?为什么长颈鹿不会得高血压?这就是基因得另一个功能——基因突变的结果。那什么是基因突变呢?本文伯小医就带领大家好好了解一下,走进基因突变的世界!
2025-07-18 15:44:17
1146
原创 血浆/血清蛋白质组学探索与创新
血浆与血清作为最主要的临床样本,是评估人类健康和疾病状态的理想生物标本,方便采集。血浆中的蛋白质来源于身体各个组织和脏器,并通过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可动态反应各种疾病问题。血浆蛋白质参与生命体的生长、修复、信号传导、运输和机体免疫等关键生命活动,会伴随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呈现出差异化的表达水平调控。因此,深入研究血浆蛋白质组对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07-18 13:40:07
950
原创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作为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检测方法也随之迅速发展,检测基因突变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下面简述几种常用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可根据检测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时参考。Southern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是1975年由英国生物学家Edwin Southern发明,为了纪念该技术的诞生将其命名为Southern blot。该技术是最早出现的blot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常用的检测DNA的方法之一。
2025-07-17 09:09:30
773
原创 【文献速递】Cell Metab揭示丙酮酸代谢酶促进肿瘤发生的机制
2025年6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刘军力团队、陈素贞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杨巍维团队在(IF:30.9)上发表了题为“Pyruvate metabolism enzyme DLAT promotes tumorigenesis by suppressing leucine catabolism”的研究性论文。据最新统计数据,肝细胞癌(HCC)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上升。代谢重编程在肝癌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其主要特征包括Warburg效应和支链氨基酸(BCAA)代谢的改变。
2025-07-16 16:41:50
454
原创 血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应用
2023年11月,Mohsen M等人在期刊上(IF=24.0)发表了题为“Plasma Proteomics to Identify Drug Targets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的文章。该研究结合遗传数据库的综合分析阐明了蛋白质的因果相关性,并发现了缺血性心脏病(IHD)和其他疾病的药物新靶标。缺血性心脏病(IHD)每年导致全球约900万人死亡,并且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人群中,其发病率逐渐上升。
2025-07-16 15:49:33
1061
原创 【技术应用】EGFP/RFP-minigene可视化揭示SLC37A4的可变剪接机制
在癌症研究中,如何高效、直观地检测和分析基因的可变剪接事件,是理解肿瘤发生机制的关键。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强大的研究工具——基于EGFP-minigene报告系统,并结合一篇发表于《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的研究,展示其在口腔癌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在本研究中,作者关注的是SLC37A4基因第7外显子的剪接事件。为了直观观察该外显子是否被包含或跳读,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巧妙的EGFP/RFP- minigene系统:将SLC37A4。
2025-07-15 10:44:14
238
原创 从APEX2到AirID,谁才是邻近标记神器?
邻近标记技术(Proximity Labeling,PL)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近端分子网络的高通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Co-IP、GST-pull down等技术,PL技术因其可以在自然条件下或细胞内进行,并能有效捕获瞬时或弱蛋白相互作用而备受关注。该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基因工程或化学手段将目标蛋白与具有邻近标记功能的酶(一般为生物素连接酶或过氧化物酶)融合表达。
2025-07-15 09:51:06
936
原创 让RNA看得见的方法大全
RNA作为一个多功能分子,在细胞内展现出惊人的多样性。首先,在转录过程中,mRNA承担着遗传信息搬运工作,其可将DNA中的编码信息转录为可被细胞识别的语言,为基因表达提供精准的模板。这种信息传递的功能,也促使RNA成为生命的基石,保障着遗传信息的传承。其次,RNA还在蛋白质合成中扮演关键角色,例如,mRNA可通过RNA运输,将蛋白质合成的指令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随后通过翻译过程将其翻译成具体的蛋白质结构。这个过程不仅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必需步骤,也是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核心。
2025-07-14 15:41:10
1371
原创 解锁健康密码——探索血液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革新应用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科研工作者正在用全新的视角和手段揭示生命的奥秘,尤其是在疾病预防与早期筛查领域,血液检测技术已经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犹如一把解开健康密码的独特钥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液中隐藏着人体健康的丰富信息,从分子水平到整体生理机能,无一不反映出潜在的健康状况。近年来,随着通过高通量测序、液体活检等先进技术对血液样本的深入分析,促使医学工作者能够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进行精准识别与预警,这无疑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重大突破。临床上的共识是,疾病的早筛/早诊很重要。
2025-07-11 09:10:31
902
原创 核小体阅读器的蛋白质组学“解码”染色质状态
特征效应分析的另一个显著结果是蛋白质与H3K4甲基化的结合存在差异(图4a)。为了便于对许多SNAP实验进行分析和探索,团队研发了交互式在线可视化资源MARCS,利用MARCS,团队捕获了染色质阅读器对抑制和激活修饰状态的广泛响应,揭示了两种主要的相互作用模式:对单一修饰的简单反应(如MECP2的募集或DNA甲基化对KDM2B的排除(图2e))、复杂的结合模式表明与多种修饰结合或协同反应(如起源识别复合(ORC)、对H3K9、H3K27或H4K20甲基化的募集,并受到DNA甲基化的进一步刺激(图2e))。
2025-07-10 14:30:39
592
原创 中药数据库包括5W+物质,检出高达1000种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宝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其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内源性干预物质,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鉴定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中药药效物质的不明确性和作用机制的不清晰性,限制了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药代谢组学利用LC-MS/MS平台,结合5000+标品和非靶向代谢组的优势,建立了一个专门针对中药植物、中药复方以及中药入血成分分析的数据库。这一技术为深入检测中药复杂成分和解析药效机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5-07-09 13:14:50
273
原创 Astral DIA技术实现“筛选-验证”蛋白标志物
2024年1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中心-上海市胰腺肿瘤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沈柏用教授,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陈赛娟院士、方海教授、印彤教授的合作团队,在上发表了题为“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n biomarkers of response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的研究论文。在这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招募了1171名接受胰腺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并进行了广泛随访。
2025-07-09 10:34:44
1144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