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持续更新)

前言:

就像现实中的交通网络连接不同的城市一样,计算机网络连接不同设备使之能够相互通信,通过各种不同功能的设备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资源共享和信息交互。 

一、网络概述

1.网络的概念

两个不在同一地理位置的主机,通过传输介质和通信协议,实现通信和资源共享。

2.网络四要素

传输介质:同轴线缆,光纤,双绞线,无线电波等

通信协议:设备之间的语言,比如——eigrpripOSPFis-isBGPTCPipppp

资源:数据,图片,视频,音频;

终端:手机,笔记本,平板,台式机等

3.网络类型

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外部网络)

范围:几十到几千千米

作用:用于连接远距离的计算机网络

典型应用:Internet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内部网络)

范围:1km左右

作用:用于连接较短距离内的计算机

典型应用:企业网,校园网

4.网络协议与标准

协议

语法 :多个对象之间协商的一个接口对象

语义 :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 什么样的响应。

同步以多字节或多比特组成的数据块为传送单位,仅在帧的起始处同步,帧内位置固定时钟。

标准:大家一致认同的协议

5.常用概念

 二、网络模型

1.1、概述

分层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将复杂的系统或问题划分为多个独立的、相互关联的层级,每个层级有不同的功能和责任。这种分层的方式可以使系统或问题更具结构化和可管理性,简化设计和实施过程,并提高系统或问题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1.分层思想

2.OSI七层模型

2.7、应用层

作用: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网络应用和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应用层负责处理高层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与用户的接口。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发送端,应用将数据分割成合适格式,如HTTP请求或SMTP邮件等。接收端根据应用层首部信息,将数据还原为原始格式。

2.6、表示层

作用:负责处理数据的表示方式。将数据从应用程序格式转换位网络格式,并提供数据压缩、加密等服务。还能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对数据进行分割和分组。定义传递信息和语法和语义,编码和解码、压缩解压缩、加密解密。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在发送端,表示会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分割、压缩、加密等。接收端则需要根据表示层的首部信息,将数据还原为原始格式。

2.5、会话层

作用: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它会为会话分配唯一的会话标识符,以确保会话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会话层还负责处理绘会话之间的数据交换合同步。建立用户间的会话关系。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在发送端,会话层会为数据添加一些会话控制信息,,如会话提示符、状态等。接收端则通过识别这些信息,将它们从数据中提取出来,并传给下一层。

2.4、传输层

作用:传输层为应用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它负责将数据分割成更小的单元,如TCP或UDP数据(报 文)段,并确保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传输到目的地。传输层还负责处理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等问题。用 户进程间的通信,承上启下。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在发送端,传输层将为数据添加TCP或UDP的首部,包含序列号、确认号等信息。接收端则通过识别这些 信息,将它们从数据段中提取出来,并传递给下一层。

2.3、网络层

作用:网络层负责在整个网络中选择和定位传输路径,处理分组的传输和路由问题。它主要负责IP地址的解析和 路由信息的获取,以便将数据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数据包封装结构,源和目的方的逻辑地址 (IP地址),根据包头的逻辑地址选路。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网络层会将数据分割成更小的单元,如IP数据包,并为每个数据包添加一些额外的信息,如IP地址、校验等。接收端则通过识别这些信息,将它们从数据包中提取出来,并传递给下一层。

2.2、数据链路层

作用: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相邻节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它负责将原始的比特流组成一个个数据帧,并提供流控制和错误检测功能。在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中,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添加和删除数据帧的首部和尾部。数据帧封装结构,源和目的方的物理地址(MAC),数据校验功能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在发送端,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分割成多个数据帧,并为每个数据帧添加首部和尾部。这些首部和尾部包含了用于传输控制和错误检测的信息。接收端则通过识别这些首部和尾部,将它们从数据帧中提取出来,并传递给下一层。

2.1、物理层

作用:物理层负责在计算机之间传输原始的比特流。它定义了电气、光学和物理接口的特性,以及数据在传输媒介上的传输方式。在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中,物理层主要负责比特流的传输和接收。如何使用物理信号来表示数据10,数据传输是否可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进行,通信双方如何建立和中止连接,物理接口特性。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在发送端,物理层将比特流添加到数据帧的首部,形成一个新的数据单元。这个过程就是数据封装。在接收端,物理层将这个数据单元的首部移除,并传递给下一层。

3.TCP/IP五层模型

3.5、应用层

协议:HTTP | HTTPS 超文本传输协议 检测端口号 80/tcp | 443/tcp;FTP 文件传输协议 检测端口号21/TCP;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检测端口号69/UDP;DNS 域名解析协议 检测端口号 53/UDP; SMTP 邮件传输协议检测端口号25/TCP

3.4、传输层

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3.3、网络层

协议:ICMP 控制报文协议 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ping命令);IGMP Internet 组管理协议 组播协议运行在主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ARP 地址解析协议 根据网络层IP数据包包头中的IP地址信息解析出目标硬件地址(MAC地址)信息,以保证通信 的顺利进行。;RARP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RARP发出要反向解析的物理地址并希望返回其对应的IP地址,应答包括由能够提供所需信息的RARP服务器发出的IP地址。 IP 代表所有协议;RIP 动态路由协议

3.2、数据链路层

协议:以太网(Ethernet);无线局域网(Wi-Fi);点对点协议(PPP

3.1、物理层

协议:以太网(Ethernet);无线局域网(Wi-Fi);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

4.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4.1、PDU 协议数据单元

数据段:segment
数据包:packet
数据帧:frame
比特流:bits

3.2、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TCP/IP五层模型每层对应的工作设备:
应用层:终端设备
传输层:防火墙
网络层: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交换机
物理层:网卡

以上干货均为学习内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