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进程间通信——System V消息队列和信号量

一、消息队列

1.1 概念

进程间通信的原理是让不同进程看到同一份资源,资源种类的不同就决定了通信方式的差异。如果用管道通信,则资源是文件缓冲区;如果用共享内存,则资源是内存块

消息队列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资源,其本质就是内核中存放通信数据块的一个队列,可供两个进程进行双向通信。

两个要进行通信的进程以数据块的形式发送数据,数据块被链入到消息队列中,并发送给目标进程

如果两个进程的数据块被存放到一个消息队列中,如何区分数据块是自己发送的还是对方进程发给自己的呢?所以数据块需要有自己的类型,根据类型来进行区分。

系统中存在这么多进程,因此肯定也有不止一个消息队列。既然消息队列由OS提供,那么OS必定要对消息队列进行管理。所以内核中除了有队列的结构外,一定需要其他的数据结构对消息队列进行描述和组织。

消息队列的内核结构体:

struct msqid_ds {
    struct ipc_perm msg_perm;     /* Ownership and permissions */
    time_t          msg_stime;    /* Time of last msgsnd(2) */
    time_t          msg_rtime;    /* Time of last msgrcv(2) */
    time_t          msg_ctime;    /* Time of last change */
    unsigned long   __msg_cbytes; /* Current number of bytes in
                                     queue (nonstandard) */
    msgqnum_t       msg_qnum;     /* Current number of messages
                                     in queue */
    msglen_t        msg_qbytes;   /* Maximum number of bytes
                                     allowed in queue */
    pid_t           msg_lspid;    /* PID of last msgsnd(2) */
    pid_t           msg_lrpid;    /* PID of last msgrcv(2) */
};

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了,消息队列的内核结构体,与我们之前讲的共享内存的内核结构体十分类似,特别是它们都有一个ipc_perm结构体

struct ipc_perm {
    key_t          __key;    /* Key supplied to shmget(2) */
    uid_t          uid;      /* Effective UID of owner */
    gid_t          gid;      /* Effective GID of owner */
    uid_t          cuid;     /* Effective UID of creator */
    gid_t          cgid;     /* Effective GID of creator */
    unsigned short mode;     /* Permissions + SHM_DEST and
                                       SHM_LOCKED flags */
    unsigned short __seq;    /* Sequence number */
};

其中存放了key等非常重要的信息,说明消息队列和共享内存一样,都有自己的key来标识自己在系统中的唯一性

1.2 API介绍和使用

如果有读者阅读过我前面讲共享内存的文章

评论 1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