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之前下载过,可以参照这篇文章去删除,否则直接开始下载~
如何优雅删除Docker镜像和容器(保姆级别)-CSDN博客
1.拉取
docker pull rabbitmq:management
2.配置
docker run -id --name=rabbitmq -v mq-plugins:/plugins -p 15672:15672 -p 5672:5672 -e RABBITMQ_DEFAULT_USER=admin -e RABBITMQ_DEFAULT_PASS=admin rabbitmq:management
🌈基础命令部分
docker run
:这是 Docker 的核心命令之一,用于创建并运行一个新的容器。它会基于指定的镜像创建一个容器实例,并按照提供的参数进行配置和启动
🐳容器运行模式参数
-i
:表示以交互模式运行容器,即保持标准输入 (STDIN) 打开,即使没有附加到容器也能进行交互。这在需要在容器内执行交互式命令时很有用,不过在这种启动 RabbitMQ 的场景下,主要是配合-t
选项使用(这里省略了-t
,但-i
单独使用也能确保后续操作的一些交互特性 )。-d
:让容器在后台以守护进程模式运行。使用这个参数后,容器启动后会在后台运行,不会占用当前的终端会话,方便用户继续在终端执行其他命令。
🤓容器命名参数
--name=rabbitmq
:为创建的容器指定一个名称,这里将容器命名为rabbitmq
。指定容器名称便于后续管理,比如可以通过名称来停止、重启容器,而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容器 ID。同时,在一些网络配置和多容器交互场景中,容器名称也会被用作标识。
🦋数据卷挂载参数
-v mq-plugins:/plugins
:用于挂载数据卷。这里将一个名为mq-plugins
的数据卷挂载到容器内的/plugins
目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持久化容器内插件相关的数据,当容器被删除或重新启动时,mq-plugins
数据卷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下次启动容器时,容器可以读取到之前安装或配置的插件信息,保证了 RabbitMQ 插件相关配置的持续性 。
💯端口映射参数
-p 15672:15672
:将容器内部的 15672 端口映射到宿主机的 15672 端口。在 RabbitMQ 中,15672 端口是 Web 管理界面所使用的端口。通过这个映射,用户可以在宿主机上,通过浏览器访问http://宿主机IP:15672
来打开 RabbitMQ 的 Web 管理界面,进行可视化的管理操作,如查看队列、交换器、用户信息等。-p 5672:5672
:将容器内部的 5672 端口映射到宿主机的 5672 端口。5672 端口是 RabbitMQ 用于 AMQP(高级消息队列协议)通信的端口,应用程序通过这个端口与 RabbitMQ 进行消息的发送和接收操作。通过端口映射,应用程序可以连接到宿主机的 5672 端口,进而与容器内的 RabbitMQ 服务进行交互 。
🐾环境变量设置参数
-e RABBITMQ_DEFAULT_USER=admin
:设置环境变量RABBITMQ_DEFAULT_USER
的值为admin
。在 RabbitMQ 中,这个环境变量用于指定默认创建的用户名。当容器启动时,RabbitMQ 会根据这个环境变量的值来创建相应的用户账号。-e RABBITMQ_DEFAULT_PASS=admin
:设置环境变量RABBITMQ_DEFAULT_PASS
的值为admin
。这个环境变量用于指定与RABBITMQ_DEFAULT_USER
对应的默认用户密码。也就是说,通过上述两个环境变量的设置,创建了一个名为admin
,密码为admin
的 RabbitMQ 用户,该用户可以用来登录 RabbitMQ 的 Web 管理界面或进行应用程序连接验证等操作 。
🌟镜像参数
rabbitmq:management
:指定要基于哪个 Docker 镜像来创建容器。这里使用的是rabbitmq:management
镜像,它是 RabbitMQ 官方提供的带有 Web 管理界面的镜像版本,方便用户通过可视化界面管理 RabbitMQ 服务,而不需要完全依赖命令行来进行操作。
3.查看
docker ps
注意:如果是在服务器上,一定要记得开放15672和5671这两个端口,否则访问的时候不会出现下面的页面
访问
此时可以看到运行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