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进程管理详解(超全面)

目录

一、进程概述

二、进程的创建

2.1 fork() 系统调用

2.1.1 fork() 的工作原理

2.1.2 fork() 的返回值

2.1.3 示例代码

2.1.4 注意事项

三、进程的管理

3.1 查看进程信息

3.1.1 ps 命令

3.1.2 top 命令

3.2 终止进程

3.2.1 kill 命令

3.2.2 示例代码:捕获信号

3.3 设置进程优先级

3.3.1 nice 和 renice 命令

3.3.2 示例代码:优先级调度

3.3.3 注意事项

3.4 查看进程树

3.4.1 示例输出

四、进程的调度

4.1 进程的优先级

4.2 调度策略

4.3 示例代码

五、进程的通信

5.1 管道

5.1.1 示例代码:匿名管道

5.2 消息队列

5.2.1 示例代码:消息队列

5.3 共享内存

5.3.1 示例代码:共享内存

六、进程的生命周期

6.1 进程的状态

6.2 示例代码:僵尸进程

七、进程的信号

7.1 常见信号

7.2 信号处理

7.2.1 示例代码:信号处理

八、进程的资源管理

8.1 内存管理

8.2 文件描述符

8.2.1 示例代码:文件描述符

九、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9.1 信号量

9.1.1 示例代码:信号量

十、进程的监控与调试

10.1 strace

10.2 gdb

10.2.1 示例代码:使用 gdb 调试

十一、进程的资源限制

11.1 ulimit 命令

11.2 示例代码:setrlimit() 系统调用

十二、进程的内存管理

12.1 进程地址空间的组成

12.1.1 代码段(Text Segment)

12.1.2 数据段(Data Segment)

12.1.3 堆(Heap)

12.1.4 栈(Stack)

12.1.5 共享库(Shared Libraries)

12.1.6 内存映射区域(Memory-Mapped Files)

12.2 进程地址空间的管理

12.2.1 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

12.2.2 内存保护(Memory Protection)

12.2.3 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ASLR)

12.3 进程地址空间的生命周期

12.3.1 进程创建

12.3.2 进程运行

12.3.3 进程终止

12.4 示例代码

十三、进程的监控与分析

13.1 top 命令

13.2 ps 命令

13.3 strace 命令

13.3.1 示例代码:使用 strace 跟踪进程

十四、进程的总结


一、进程概述

在 Linux 系统中,进程是系统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进程是一个程序的运行实例,它包含了程序运行时需要的所有资源,如内存空间、文件描述符、用户 ID、组 ID 等。Linux 系统通过进程管理来实现多任务处理,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每个程序都在自己的进程中独立执行。

二、进程的创建

2.1 fork() 系统调用

fork() 是 Linux 系统中用于创建新进程的主要系统调用。它通过复制当前进程(父进程)来创建一个几乎完全相同的子进程。子进程继承父进程的大部分资源,但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

2.1.1 fork() 的工作原理

  • 代码段、数据段、堆和栈:子进程会继承父进程的代码段、数据段、堆和栈,但这些资源在子进程中是独立的。这意味着父进程和子进程虽然在创建时内容相同,但它们在运行时是完全独立的。

  • 文件描述符:子进程会继承父进程的所有文件描述符。这些文件描述符在子进程中指向与父进程中相同的文件或资源。

  • 信号处理:子进程会继承父进程的信号处理设置,但子进程的信号掩码会重置为默认值。

  • 进程 ID(PID):子进程会获得一个唯一的 PID,而父进程会获得子进程的 PID 作为返回值。

2.1.2 fork() 的返回值

  • 父进程:返回子进程的 PID。

  • 子进程:返回 0。

  • 失败:返回 -1,并设置错误码 errno

2.1.3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wait.h>

int main() {
    pid_t pid = fork();
    if (pid < 0) {
        // fork失败
        perror("fork failed");
        return 1;
    } else if (pid == 0) {
        // 子进程
        printf("I am the child process, my PID is %d\n", getpid());
    } else {
        // 父进程
        printf("I am the parent process, my PID is %d, my child's PID is %d\n", getpid(), pid);
        wait(NULL); // 等待子进程结束
    }
    return 0;
}

2.1.4 注意事项

  • 资源复制:虽然子进程继承了父进程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在子进程中是独立的。例如,如果父进程和子进程都修改了相同的内存区域,它们的修改不会相互影响。

  • 文件描述符:子进程继承父进程的文件描述符,但对文件的读写操作是独立的。如果父进程和子进程同时写入同一个文件,写入的内容可能会交错。

  • 信号处理:子进程继承父进程的信号处理设置,但子进程的信号掩码会重置为默认值。这意味着子进程可能会收到父进程忽略的信号。

三、进程的管理

3.1 查看进程信息

Linux 系统提供了多种工具来查看进程信息,其中最常用的是 pstop 命令。

3.1.1 ps 命令

ps 命令用于显示当前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的详细信息。它支持多种选项,可以显示不同的进程信息。

  • 常用选项

    • -a:显示所有终端上的进程。

    • -u:显示用户相关的进程信息。

    • -x:显示没有控制终端的进程。

    • -o:指定显示的列。

ps -aux
  • 输出字段

    • USER:进程的所有者。

    • PID:进程的 ID。

    • %CPU:进程占用的 CPU 使用率。

    • %MEM: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使用率。

    • VSZ:进程占用的虚拟内存大小。

    • RSS: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

    • TTY:进程的控制终端。

    • STAT:进程的状态(R:运行,S:睡眠,Z:僵尸)。

    • STARTED:进程的启动时间。

    • TIME:进程占用的 CPU 时间。

    • COMMAND:进程的命令行。

3.1.2 top 命令

top 命令用于实时显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的详细信息。它会动态更新进程的状态,显示当前系统中占用 CPU 和内存最多的进程。

top
  • 常用快捷键

    • q:退出 top

    • k:杀死进程。

    • r:调整进程优先级。

    • M:按内存使用率排序。

    • P:按 CPU 使用率排序。

3.2 终止进程

Linux 系统提供了多种方法来终止进程,其中最常用的是 kill 命令。

3.2.1 kill 命令

kill 命令通过向进程发送信号来终止进程。默认情况下,kill 发送的是 SIGTERM 信号,进程可以捕获并处理该信号。

kill -9 PID
  • 常用信号

    • SIGTERM (15):默认信号,允许进程优雅地退出。

    • SIGKILL (9):强制终止进程,进程无法捕获或忽略该信号。

    • SIGINT (2):中断信号,通常由 Ctrl+C 触发。

    • SIGQUIT (3):退出信号,通常由 Ctrl+\ 触发。

    • SIGSTOP (19):暂停进程。

    • SIGCONT (18):恢复暂停的进程。

3.2.2 示例代码:捕获信号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void signal_handler(int signum) {
    printf("Received signal %d\n", signum);
}

int main() {
    signal(SIGINT, signal_handler); // 设置信号处理函数

    printf("Process is running, PID: %d\n", getpid());
    while (1) {
        sleep(1); // 等待信号
    }
    return 0;
}

3.3 设置进程优先级

Linux 系统允许管理员调整进程的优先级,以控制进程对 CPU 的访问权限。优先级越低,进程的优先级越高。

3.3.1 nice 和 renice 命令

  • nice:在启动进程时设置进程的优先级。

  • renice:调整正在运行的进程的优先级。

nice -n 10 command
renice -n 5 -p PID

3.3.2 示例代码:优先级调度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resource.h>

int main() {
    int priority = nice(5); // 设置进程优先级
    if (priority == -1) {
        perror("nice");
        return 1;
    }

    printf("Process priority set to %d\n", priority);
    return 0;
}

3.3.3 注意事项

  • 优先级范围:Linux 系统的优先级范围是 -20 到 19,其中 -20 是最高优先级,19 是最低优先级。

  • 权限限制:普通用户只能提高自己的进程优先级(即设置更高的数值),而需要降低优先级(即设置更低的数值)时需要管理员权限。

3.4 查看进程树

Linux 系统提供了 pstree 命令来查看进程树,显示进程之间的父子关系。

pstree
  • 常用选项

    • -p:显示进程的 PID。

    • -u:显示进程的所有者。

    • -a:显示进程的命令行参数。

3.4.1 示例输出

pstree -p

输出示例:

init(1)───sshd(1234)───sshd(5678)───bash(9012)

四、进程的调度

Linux 系统的进程调度是通过内核的调度器来实现的。调度器负责在多个进程之间分配 CPU 时间,以实现多任务处理。Linux 的调度算法是完全公平调度算法(CFS),它会根据进程的优先级和运行时间来分配 CPU 时间。

4.1 进程的优先级

Linux 系统中的进程优先级分为实时优先级和普通优先级。实时优先级的进程会优先于普通优先级的进程运行。

4.2 调度策略

Linux 提供了多种调度策略,包括:

  • SCHED_FIFO:实时调度策略,先来先服务。

  • SCHED_RR:实时调度策略,时间片轮转。

  • SCHED_OTHER:普通调度策略,基于 CFS。

4.3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ched.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struct sched_param param;
    param.sched_priority = 0; // 设置优先级

    // 设置调度策略为实时调度策略
    if (sched_setscheduler(0, SCHED_RR, &param) == -1) {
        perror("sched_setscheduler");
        return 1;
    }

    printf("Process is running with RR scheduling policy\n");
    while (1) {
        printf("Running...\n");
        sleep(1);
    }
    return 0;
}

五、进程的通信

进程间通信(IPC)是多个进程之间交换数据或同步操作的方式。Linux 提供了多种 IPC 机制,包括管道、消息队列、信号量、共享内存等。

5.1 管道

管道是一种简单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它允许一个进程的输出直接作为另一个进程的输入。管道分为匿名管道和命名管道。

5.1.1 示例代码:匿名管道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int pipefd[2];
    pid_t pid;
    char buf[80];

    if (pipe(pipefd) == -1) {
        perror("pipe");
        return 1;
    }

    pid = fork();
    if (pid == -1) {
        perror("fork");
        return 1;
    } else if (pid == 0) {
        // 子进程
        close(pipefd[1]); // 关闭写端
        read(pipefd[0], buf, sizeof(buf)); // 从管道读取数据
        printf("Child process received: %s\n", buf);
        close(pipefd[0]); // 关闭读端
    } else {
        // 父进程
        close(pipefd[0]); // 关闭读端
        write(pipefd[1], "Hello, child process!", 20); // 向管道写入数据
        close(pipefd[1]); // 关闭写端
        wait(NULL); // 等待子进程结束
    }
    return 0;
}

5.2 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是一种更复杂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它允许进程向队列中添加消息,并从队列中读取消息。消息队列可以实现多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5.2.1 示例代码:消息队列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msg.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struct msg_buffer {
    long msg_type;
    char msg_text[80];
};

int main() {
    key_t key;
    int msgid;
    struct msg_buffer buffer;

    key = ftok("queuefile", 65); // 创建消息队列的键
    msgid = msgget(key, 0666 | IPC_CREAT); // 创建消息队列

    buffer.msg_type = 1;
    strcpy(buffer.msg_text, "Hello, world!");

    // 向消息队列发送消息
    msgsnd(msgid, &buffer, sizeof(buffer), 0);
    printf("Message sent: %s\n", buffer.msg_text);

    // 从消息队列接收消息
    msgrcv(msgid, &buffer, sizeof(buffer), 1, 0);
    printf("Message received: %s\n", buffer.msg_text);

    // 删除消息队列
    msgctl(msgid, IPC_RMID, NULL);
    return 0;
}

5.3 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是一种高效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它允许多个进程共享同一块内存区域。进程可以直接在共享内存中读写数据。

5.3.1 示例代码:共享内存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hm.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key_t key;
    int shmid;
    char *data;

    key = ftok("shmfile", 65); // 创建共享内存的键
    shmid = shmget(key, 1024, 0666 | IPC_CREAT); // 创建共享内存

    data = shmat(shmid, NULL, 0); // 将共享内存连接到进程地址空间

    printf("Process is writing to shared memory...\n");
    strcpy(data, "Hello, shared memory!");

    sleep(5); // 等待其他进程读取数据

    printf("Process is reading from shared memory...\n");
    printf("Data read: %s\n", data);

    // 分离共享内存
    shmdt(data);

    // 删除共享内存
    shmctl(shmid, IPC_RMID, NULL);
    return 0;
}

六、进程的生命周期

进程的生命周期包括创建、运行、阻塞、终止等状态。进程的状态由内核管理,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在这些状态之间转换。

6.1 进程的状态

  • 运行态(Running):进程正在运行。

  • 就绪态(Ready):进程准备好运行,但正在等待 CPU 时间。

  • 阻塞态(Blocked):进程正在等待某个事件(如 I/O 操作)完成。

  • 僵尸态(Zombie):进程已经结束,但父进程尚未读取其状态信息。

6.2 示例代码:僵尸进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wait.h>

int main() {
    pid_t pid = fork();
    if (pid < 0) {
        perror("fork failed");
        return 1;
    } else if (pid == 0) {
        // 子进程
        printf("Child process, PID: %d\n", getpid());
        sleep(10); // 子进程睡眠10秒
        return 0;
    } else {
        // 父进程
        printf("Parent process, PID: %d, Child PID: %d\n", getpid(), pid);
        sleep(5); // 父进程睡眠5秒
        printf("Parent process is exiting...\n");
        return 0; // 父进程退出,子进程成为僵尸进程
    }
}

七、进程的信号

信号是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方式,它允许进程向其他进程发送事件通知。信号可以由内核或进程自身生成。进程可以通过信号处理函数来捕获和处理信号。

7.1 常见信号

  • SIGINT:中断信号(通常由 Ctrl+C 触发)。

  • SIGTERM:终止信号。

  • SIGKILL:强制终止信号,无法捕获或忽略。

  • SIGCHLD:子进程状态改变信号。

  • SIGSEGV:段错误信号。

7.2 信号处理

进程可以通过 signal()sigaction() 系统调用来设置信号处理函数。

7.2.1 示例代码:信号处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void signal_handler(int signum) {
    printf("Received signal %d\n", signum);
}

int main() {
    signal(SIGINT, signal_handler); // 设置信号处理函数

    printf("Process is running, PID: %d\n", getpid());
    while (1) {
        sleep(1); // 等待信号
    }
    return 0;
}

八、进程的资源管理

Linux 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了有限的资源,包括内存、文件描述符、CPU 时间等。进程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管理这些资源。

8.1 内存管理

进程的内存空间分为代码段、数据段、堆和栈。进程可以通过 malloc()free() 等函数动态分配和释放内存。

8.2 文件描述符

文件描述符是进程访问文件的接口。每个进程都有一个文件描述符表,文件描述符表中的每个条目都指向一个打开的文件。

8.2.1 示例代码:文件描述符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t main() {
    int fd = open("example.txt", O_WRONLY | O_CREAT, 0644);
    if (fd == -1) {
        perror("open");
        return 1;
    }

    write(fd, "Hello, file descriptor!\n", 21);
    close(fd); // 关闭文件描述符
    return 0;
}

九、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进程同步是指多个进程之间按照某种顺序执行,互斥是指多个进程之间不能同时访问共享资源。Linux 提供了多种同步和互斥机制,包括信号量、互斥锁、条件变量等。

9.1 信号量

信号量是一种同步机制,它可以通过 sem_wait()sem_post() 操作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

9.1.1 示例代码:信号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emaphore.h>
#include <pthread.h>

sem_t sem;

void* thread_function(void* arg) {
    sem_wait(&sem); // 等待信号量
    printf("Thread is running...\n");
    sem_post(&sem); // 释放信号量
    return NULL;
}

int main() {
    pthread_t thread;
    sem_init(&sem, 0, 1); // 初始化信号量

    pthread_create(&thread, NULL, thread_function, NULL);
    pthread_join(thread, NULL);

    sem_destroy(&sem); // 销毁信号量
    return 0;
}

十、进程的监控与调试

Linux 提供了多种工具和系统调用来监控和调试进程,包括 stracegdbtop 等。

10.1 strace

strace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可以跟踪进程的系统调用和信号。通过 strace,可以查看进程的运行状态和系统调用的详细信息。

strace -p PID

10.2 gdb

gdb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调试器,它可以用来调试程序、查看进程的内存状态、设置断点等。

gdb program

10.2.1 示例代码:使用 gdb 调试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 = 10;
    int b = 20;
    int sum = a + b;

    printf("Sum is %d\n", sum);
    return 0;
}

编译程序:

gcc -g program.c -o program

运行 gdb:

gdb ./program

在 gdb 中设置断点并运行程序:

(gdb) break main
(gdb) run
(gdb) print a
(gdb) print b
(gdb) print sum

十一、进程的资源限制

Linux 系统允许管理员对进程的资源使用进行限制,以防止进程占用过多资源。资源限制可以通过 ulimit 命令或 setrlimit() 系统调用来实现。

11.1 ulimit 命令

ulimit 命令可以用来查看或设置进程的资源限制,包括文件大小、内存大小、打开文件数等。

ulimit -a
ulimit -n 1024

11.2 示例代码:setrlimit() 系统调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resource.h>

int main() {
    struct rlimit rlim;

    // 设置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数
    rlim.rlim_cur = 1024;
    rlim.rlim_max = 1024;

    if (setrlimit(RLIMIT_NOFILE, &rlim) == -1) {
        perror("setrlimit");
        return 1;
    }

    printf("File limit set to 1024\n");
    return 0;
}

十二、进程的内存管理

在 Linux 系统中,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独立地址空间。进程地址空间是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的一块虚拟内存区域,它包含了进程运行时所需的所有资源,如代码、数据、堆、栈等。进程地址空间的设计和管理是现代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确保了进程之间的隔离性和安全性。

12.1 进程地址空间的组成

进程地址空间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2.1.1 代码段(Text Segment)

代码段是进程地址空间中存储程序代码的部分。它包含了程序的机器指令,这些指令在程序运行时被 CPU 执行。代码段通常是只读的,以防止程序意外修改自己的代码。

12.1.2 数据段(Data Segment)

数据段是进程地址空间中存储程序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部分。它分为初始化数据段和未初始化数据段(BSS 段):

  • 初始化数据段:存储程序中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 未初始化数据段(BSS 段):存储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这些变量在程序启动时会被自动初始化为零。

12.1.3 堆(Heap)

堆是进程地址空间中用于动态内存分配的部分。程序可以通过标准库函数(如 malloc()calloc()realloc())从堆中分配内存,也可以通过 free() 释放内存。堆的大小在程序运行时可以动态增长或缩小。

12.1.4 栈(Stack)

栈是进程地址空间中用于存储函数调用和局部变量的部分。每次函数调用时,系统会在栈上分配一块内存,用于存储函数的参数、返回地址和局部变量。函数返回时,这块内存会被释放。栈的大小通常是固定的,但可以通过系统调用(如 ulimit)调整。

12.1.5 共享库(Shared Libraries)

共享库是进程地址空间中加载的动态链接库(DLL)。这些库在程序运行时被加载到进程的地址空间中,允许多个进程共享同一份库代码,从而节省内存。

12.1.6 内存映射区域(Memory-Mapped Files)

内存映射区域是进程地址空间中用于映射文件或设备的部分。通过 mmap() 系统调用,可以将文件或设备的内容直接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中,从而实现高效的文件访问和进程间通信。

12.2 进程地址空间的管理

12.2.1 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

虚拟内存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内存管理机制,它允许进程访问比实际物理内存更大的内存空间。虚拟内存通过页表和段表来管理内存,将进程的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

  • 页表(Page Table):页表是虚拟内存管理的核心数据结构,它将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页表,操作系统通过页表来管理进程的虚拟内存。

  • 段表(Segment Table):段表是另一种内存管理机制,它将虚拟地址空间划分为多个段,每个段对应一个内存区域。

12.2.2 内存保护(Memory Protection)

内存保护机制确保每个进程只能访问自己的地址空间,防止进程之间的相互干扰。操作系统通过设置页表和段表的访问权限来实现内存保护。

  • 只读保护(Read-Only Protection):某些内存区域(如代码段)被设置为只读,防止进程修改这些区域。

  • 写保护(Write Protection):某些内存区域(如数据段)被设置为可写,但写操作会触发写时复制(Copy-On-Write)机制,确保进程之间的隔离性。

12.2.3 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ASLR)

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ASLR)是一种安全机制,它通过随机化进程地址空间的布局来防止恶意攻击。ASLR 使得代码段、数据段、堆和栈等内存区域的起始地址在每次程序启动时都是随机的,从而增加了攻击的难度。

12.3 进程地址空间的生命周期

12.3.1 进程创建

当一个新进程通过 fork()exec() 系统调用创建时,操作系统会为新进程分配一个独立的地址空间。新进程的地址空间是父进程地址空间的副本,但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独立内存空间。

12.3.2 进程运行

在进程运行过程中,操作系统会根据需要动态管理进程的地址空间。例如,当进程调用 malloc() 时,操作系统会从堆中分配内存;当进程调用 mmap() 时,操作系统会将文件或设备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中。

12.3.3 进程终止

当进程终止时,操作系统会回收进程的地址空间,释放所有分配的内存资源。这包括代码段、数据段、堆、栈和内存映射区域等。

12.4 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在 Linux 系统中创建一个新进程并查看其地址空间: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wait.h>

int main() {
    pid_t pid = fork();
    if (pid < 0) {
        // fork失败
        perror("fork failed");
        return 1;
    } else if (pid == 0) {
        // 子进程
        printf("Child process, PID: %d\n", getpid());
        // 查看子进程的地址空间
        system("cat /proc/self/maps");
    } else {
        // 父进程
        printf("Parent process, PID: %d, Child PID: %d\n", getpid(), pid);
        wait(NULL); // 等待子进程结束
    }
    return 0;
}

十三、进程的监控与分析

Linux 系统提供了多种工具和方法来监控和分析进程的运行状态,包括 toppsstracegdb 等。

13.1 top 命令

top 命令可以实时显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的详细信息,包括进程 ID、用户、优先级、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等。

top

13.2 ps 命令

ps 命令可以查看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的详细信息,包括进程 ID、用户、优先级、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等。

ps -aux

13.3 strace 命令

strace 命令可以跟踪进程的系统调用和信号。通过 strace,可以查看进程的运行状态和系统调用的详细信息。

strace -p PID

13.3.1 示例代码:使用 strace 跟踪进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printf("Process is running...\n");
    sleep(10); // 睡眠10秒
    return 0;
}

编译程序:

gcc -o program program.c

运行 strace:

strace ./program

十四、进程的总结

Linux 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进程管理功能,包括进程的创建、管理、调度、通信等。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实现多任务处理、并发编程、实时性编程等。Linux 系统还支持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