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坏道”
实际上,机械与固态不仅仅是外貌与体重上的大相径庭,连“坏道”在概念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机械硬盘的“坏道”是盘片磁介质物理损伤导致的扇区读写失败,典型的如磁头划伤,属于物理故障。
固态硬盘基于NAND闪存芯片,数据存储在电荷单元中,其故障单元称为“坏块”(Bad Block),而非“坏道”。
机械硬盘坏道可能因振动、老化逐渐扩散;固态硬盘坏块则是闪存单元因擦写寿命耗尽或电荷丢失导致的失效。
不过,只要还有备用区块,固态的主控芯片就会自动屏蔽坏块并启用OP空间(备用空间)。相较于机械出现坏道症状时才使用工具相对被动地去屏蔽,固态堪称无感。
固态出现异常时“症状”与“体检方法”
如一些传统坏道扫描软件(如HD Tune)主要针对机械硬盘设计,对SSD的检测结果基本无意义。SSD的读写延迟受主控调度、垃圾回收等影响,扫描显示的“红块”多为响应延迟,而并非真的是坏了。
正确的体检姿势是:借助傲梅分区助手、CrystalDiskInfo等软件通过SMART信息查看关键参数:如0E(媒体错误计数)、03(备用块剩余)、BB(坏块计数)等(不是每个固态都有这几个参数)。若0E值非零,表明闪存颗粒已出现不可逆损坏,需立即备份数据并售后。
冷数据要注意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保存在SSD中的冷数据(长期未读写),扫盘时可能显示“花斑图”,延迟乃至速度表现波动很大,甚至会出现明显的掉速。
不过,这并不代表一定就是硬盘坏了,可能是电荷衰减导致的延迟和速度波动。可以考虑手动触发TRIM 命令或快速格式化重新后填充数据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