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演进与对比分析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演进与对比分析

目录

  1. 离散逻辑芯片与早期PLD的限制
  2. CPLD的诞生与结构特点
  3. FPGA的架构创新
  4. CPLD与FPGA的核心差异
  5. 总结

1. 离散逻辑芯片与早期PLD的限制

在还没有发明出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之前,设计师们只能使用一些专用的小芯片来搭建系统,这些小芯片被称为离散逻辑芯片

这些早期的PLD产品日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新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诞生了。

2. CPLD的诞生与结构特点

这种新器件的名字叫CPLD,英文全称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翻译成中文即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可以看成是PLA器件结构的延续。

在CPLD芯片的四周,分布着一系列称为宏单元的逻辑块,而芯片的中间部分则分布着一个连接矩阵,用于在各个逻辑块之间建立连接。

每一个逻辑块的内部结构与PLA非常类似,所以一个CPLD器件也可以被看成集成了若干个PLA和一个可编程连接矩阵的芯片。

3. FPGA的架构创新

FPGACPLD并称为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但是,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FPGA芯片的内部架构相对于以往的可编程逻辑器件有着本质的变革,它并没有沿用类似PLA的结构,而是采用了逻辑单元阵列LCA(Logic Cell Array)这样一个概念,一改以往PLD器件大量使用与门、非门的思路,而是大量使用查找表寄存器等元素。

4. CPLD与FPGA的核心差异

  • ① 结构适用性:CPLD更适合于触发器有限而乘积项丰富的结构
  • ② 时序性能:由于布线结构不同,CPLD时序延迟是均匀的和可预测的,而FPGA的时序延迟则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CPLD的速度会比FPGA更快
  • ③ 使用便捷性与安全性:CPLD使用起来较方便,因为配置内容掉电不丢失,一般不需要外加配置芯片,所以CPLD保密性好,而FPGA的配置数据流容易被黑客截获,所以保密性差

5. 总结

本文系统梳理了从离散逻辑芯片到PLD、再到CPLD和FPGA的技术演进历程。CPLD作为PLA结构的延续,通过宏单元和连接矩阵实现了复杂逻辑功能;而FPGA则采用革命性的LCA架构,以查找表和寄存器为基础实现了更高的灵活性。两者在结构特点、时序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CPLD在确定性时序和安全性方面表现更优,而FPGA则在高密度和灵活性方面更具优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