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叙
古文:诸葛亮《前出师表》_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CSDN博客
关于《卖油翁》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是否是欧阳修的原文,还是后人添加的?
《卖油翁》 宋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并非原文所有,而是后人添加的点评,意在将卖油翁“惟手熟尔”的道理,与《庄子》中“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两个寓意相近的故事关联起来。
人教版初中课本
百度百科版
在宋代原文《卖油翁》中,“康肃笑而遣之”是全文最后一句,并无官方文献记载被删减的后续内容。该结局已完整传递寓意——陈尧咨(康肃)在目睹卖油翁倒油入钱孔的绝技后,从愤怒(“忿然”)到自我解嘲(“笑”),最终默然打发卖油翁离开,体现其对“熟能生巧”道理的默认。
补充说明:
1. 教材常见版本:现代语文教材(如人教版)收录的《卖油翁》均以“康肃笑而遣之”结尾,无后续文字。此句通过神态(“笑”)与动作(“遣之”),含蓄表明陈尧咨对卖油翁观点的认同,故事逻辑闭环。
2. 可能的误解来源:
- 部分课外读物或改编文本可能添加后续情节(如陈尧咨反思、二人再交流等),但均属二次创作,非欧阳修原文内容。
- 古代文献中无权威记录显示原文被官方删减。欧阳修原文仅百余字,叙事精炼,结尾留白,本就符合宋人笔记“以小见大”的文体特点。
若遇到声称“原文有后续被删”的说法,需谨慎核查出处,大概率属于后人演绎或教学拓展内容。
原文及主旨
《卖油翁》原文到“康肃笑而遣之”结束,通过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借卖油翁之口“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能因为有一点本领就骄傲自满。
后人添加语句关联解读
-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厨师解剖了全牛,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纯熟高超,做事得心应手。这和卖油翁倒油技艺精湛、动作熟练,以及陈尧咨射箭技艺高超一样,都是经过长期实践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
- 轮扁斫轮:出自《庄子·天道》,说的是一个制作车轮的工匠轮扁,认为制作车轮的技巧无法用言语传授给儿子,只能靠自己长期的实践和体会才能掌握。这也强调了只有通过反复实践,达到熟练的程度,才能真正掌握一门技艺,和卖油翁所表达的“手熟”的道理一致。
后人添加“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正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卖油翁》所传达的道理,将其与《庄子》中经典故事相联系,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熟能生巧”这一普遍的生活哲理。
结论:
欧阳修原文仅以“康肃笑而遣之”收束,含蓄点题;“此与庄生……何异?”是后人基于文本的 主动阐释,非原作内容。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并非欧阳修原文,是后人添加的点评或注解。
依据:
1. 欧阳修原文:
《归田录》中收录的《卖油翁》原文,止于“康肃笑而遣之”(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及历代权威刊本),无此句。全文以陈尧咨默然遣走卖油翁作结,通过动作与对话暗喻“熟能生巧”,未直接关联《庄子》。
2. 后人引申:
此句是后世学者、评点家(如明清文人)在解读时添加的 联想性评论,意在将卖油翁的“手熟”与《庄子》中两个著名寓言类比:
- 庖丁解牛(《养生主》):庖丁因常年宰牛,技艺纯熟至“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 轮扁斫轮(《天道》):轮扁强调手艺无法言传,唯熟稔于心。
三者均强调 长期实践形成的直觉性熟练,后人借此深化《卖油翁》的寓意。
3. 教材与文献:
现行语文教材(如人教版)及权威古籍版本(如中华书局《欧阳修全集》)均无此句,其常见于 注释、译文或赏析文章 中,作为辅助理解的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