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来到《黄帝内经·素问》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经过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对阴阳理论的宏大论述,第六篇开始深入探讨一个更具体、更关键的问题:阴阳的可分性(离)与统一性(合)及其在人体经络上的具体应用。这篇是连接阴阳哲学理论与经络腧穴实践的桥梁,至关重要。
核心主题: 论述了阴阳既可无限划分(“离”),又统归于一体(“合”)的辩证关系,并具体阐述了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离合”规律,为经络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阴阳离合论》核心思想图解
本篇的论述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为什么现在说的三阴三阳,似乎与传统的阴阳概念对不上了?)答案就在于“离合”的妙理。其核心逻辑如下图所示:
flowchart TD
A[《阴阳离合论》核心:阴阳的辩证关系] --> B[离:阴阳无限可分<br>“阴阳者,数之可十...<br>推之可万”]
A --> C[合:万变不离其宗<br>“其要一也”]
A --> D[应用:解释三阴三阳经络]
D --> E[三阳经之“离合”]
D --> F[三阴经之“离合”]
E --> E1[太阳为“开”<br>(阳气发于体表)<br>-> 根于至阴]
E --> E2[阳明为“阖”<br>(阳气蓄于体内)<br>-> 根于厉兑]
E --> E3[少阳为“枢”<br>(阳气转枢于表里之间)<br>-> 根于窍阴]
F --> F1[太阴为“开”<br>(阴气布散于内)<br>-> 根于隐白]
F --> F2[少阴为“枢”<br>(阴气转枢于内外之间)<b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