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LAN基础概念
广播域问题与解决方案
交换机广播会带来以下问题:
- 过大的广播域导致带宽浪费
- 过大的MAC地址表降低转发效率
- 存在安全隐患且难以管理
解决方案有两种:
- 物理分割
- 逻辑分割(VLAN)
VLAN核心优势
- 有效控制广播范围
- 提升网络安全性
- 简化网络管理流程
2.VLAN分类
静态VLAN
- 基于端口划分
- 主机始终属于连接端口对应的VLAN
-
动态VLAN
- 基于MAC地址划分
- 主机移动时保持原有VLAN归属
- 依赖VMPS(VLAN管理策略服务器)
-
VLAN ID范围规范
-
3.静态VLAN配置流程
- 创建目标VLAN
- 将交换机端口划归对应VLAN
- 验证VLAN配置状态
-
创建VLAN有两种方法
-
4、验证VLAN的配置
查看所有VLAN的摘要信息
-
5、交换网络中的链路类型
5.1、接入链路(Access Link)
接口类型:Access接口
工作原理:
接收数据帧:为原始数据帧打上PVID(Port VLAN ID)标识,使交换机能够区分不同VLAN的数据
发送数据帧:还原为原始数据帧
特点:对于PC端完全透明,该机制被称为"透明桥接"
5.2、中继链路(Trunk Link)
接口类型:Trunk接口 -
-
5.3、VLAN跨交换机通信
- 核心机制:交换机会为发往其他交换机的数据帧添加VLAN标识
-
5.4、VLAN标识封装类型
以太网中继支持的两种封装标准:
ISL(Cisco私有协议)
IEEE 802.1q(行业标准)
5.5、Native VLAN
应用场景:用于兼容不支持VLAN功能的交换机混合部署环境
默认设置:Cisco Catalyst交换机默认Native VLAN为VLAN 1
重要要求:互联的Trunk端口必须配置相同的Native VLAN -
6、Trunk的配置
配置步骤与命令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
-
7、配置以太网通道
EthernetChannel-以太通道
多条线路负载均衡,带宽提高
容错,当一条线路失效时,其他线路通信,不会丢包
-
8、Trunk配置实例
需求描述
SW1和SW2各创建3个VLAN,VLAN 1、2、3;
交换机端口分配:VLAN 1:F0/1~F0/3;VLAN 2:F0/4~F0/10;VLAN 3:F0/11~F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