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分高校和课程代差
- 区分重点和提前
- 区分知识和价值
1:
https://www.ros.org
2:
https://deepwiki.com/ros2/ros2
3:
https://deepwiki.com/ros/ros
通信方式
接收
在ROS 2中接收消息需通过订阅主题(Topic)实现,具体方法取决于使用场景(命令行工具、Python节点或C++节点)。以下是针对不同需求的详细解决方案:
🚀 1. 快速验证:使用命令行工具
若只需临时查看消息,可直接用ros2 topic echo
命令订阅主题:
bash
ros2 topic echo /topic_name |
示例:接收之前发布的/greeting
主题(消息类型为std_msgs/msg/String
):
bash
ros2 topic echo /greeting |
输出:
data: 早上好 | |
--- |
参数扩展:
-n 1
:仅接收1条消息后退出--qos-reliability reliable
:强制匹配高可靠性QoS(若发布方使用)
🐍 2. Python节点订阅(推荐)
创建订阅节点的完整步骤如下:
步骤1:编写Python脚本
python
#!/usr/bin/env python3 | |
import rclpy | |
from rclpy.node import Node | |
from std_msgs.msg import String # 导入标准字符串消息类型 | |
class GreetingSubscriber(Node): | |
def __init__(self): | |
super().__init__('greeting_subscriber') | |
self.subscription = self.create_subscription( | |
String, # 消息类型 | |
'/greeting', # 主题名称 | |
self.listener_callback, # 回调函数 | |
10 # QoS历史缓冲区深度 | |
) | |
def listener_callback(self, msg): | |
self.get_logger().info(f'收到消息: "{msg.data}"') | |
def main(args=None): | |
rclpy.init(args=args) | |
node = GreetingSubscriber() | |
rclpy.spin(node) # 保持节点运行 | |
rclpy.shutdown() | |
if __name__ == '__main__': | |
main() |
步骤2:运行节点
- 保存为
greeting_subscriber.py
- 添加可执行权限:
bash
chmod +x greeting_subscriber.py
- 运行节点(确保已source工作空间):
bash
(若使用ros2 run your_package_name greeting_subscriber.py
ament_python
包,需通过ros2 run
运行;否则可直接执行脚本)
🔧 3. C++节点订阅(高性能场景)
步骤1:编写C++代码
cpp
#include "rclcpp/rclcpp.hpp" | |
#include "std_msgs/msg/string.hpp" | |
class GreetingSubscriber : public rclcpp::Node { | |
public: | |
GreetingSubscriber() : Node("greeting_subscriber") { | |
subscription_ = this->create_subscription<std_msgs::msg::String>( | |
"/greeting", 10, [this](const std_msgs::msg::String::SharedPtr msg) { | |
RCLCPP_INFO(this->get_logger(), "收到消息: '%s'", msg->data.c_str()); | |
}); | |
} | |
private: | |
rclcpp::Subscription<std_msgs::msg::String>::SharedPtr subscription_; | |
};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rclcpp::init(argc, argv); | |
rclcpp::spin(std::make_shared<GreetingSubscriber>()); | |
rclcpp::shutdown(); | |
return 0; | |
} |
步骤2:编译与运行
- 在
CMakeLists.txt
中添加可执行目标:cmake
add_executable(greeting_subscriber src/greeting_subscriber.cpp)
ament_target_dependencies(greeting_subscriber rclcpp std_msgs)
- 编译后运行:
bash
ros2 run your_package_name greeting_subscriber
🛠 4. 高级场景处理
自定义消息类型
若订阅自定义消息(如my_msgs/msg/Greeting
):
- 确保消息已编译生成接口文件
- 在代码中替换导入路径:
python
# Python示例
from my_msgs.msg import Greeting
cpp
// C++示例
#include "my_msgs/msg/greeting.hpp"
QoS策略配置
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需匹配发布方的QoS设置:
python
# Python示例:创建订阅时指定QoS | |
from rclpy.qos import QoSProfile, ReliabilityPolicy, HistoryPolicy | |
qos_profile = QoSProfile( | |
reliability=ReliabilityPolicy.RMW_QOS_POLICY_RELIABILITY_RELIABLE, | |
history=HistoryPolicy.RMW_QOS_POLICY_HISTORY_KEEP_LAST, | |
depth=10 | |
) | |
self.subscription = self.create_subscription( | |
String, '/greeting', self.listener_callback, qos_profile | |
) |
📌 5. 常见问题排查
问题现象 | 解决方案 |
---|---|
无消息接收 | 1. 检查主题是否存在:ros2 topic list 2. 确认发布方正在运行 |
类型不匹配 | 使用ros2 topic info /topic_name -v 查看实际消息类型 |
QoS冲突 | 通过ros2 topic pub/echo --help 查看可用QoS选项并统一配置 |
节点未启动 | 检查终端是否报错(如未找到Python包或C++编译失败) |
✅ 最佳实践:在复杂系统中,建议使用
rqt_graph
可视化节点与主题的连接关系:
bash
rqt_graph
若需持久化存储消息,可结合
ros2 bag
录制主题数据。
发布
遇到The passed message type is invalid
错误,通常是由于消息类型拼写错误、未安装对应消息包或自定义消息未正确编译导致的。以下是系统性的排查和解决方案:
🔍 1. 验证消息类型正确性
- 标准消息类型:确认是否使用ROS 2内置类型,如
std_msgs/msg/String
(注意msg
子目录必须包含)。可通过以下命令查看所有可用消息类型:bash
ros2 interface list
- 自定义消息类型:需确保自定义消息已编译生成接口文件(
.msg
文件位于my_package/msg
目录),并通过colcon build
编译工作空间。
🛠 2. 检查消息包安装状态
- 标准包缺失:若使用
std_msgs
等基础包,确保已通过apt
安装:bash
sudo apt install ros-<distro>-std-msgs
# 示例(Humble版本)
sudo apt install ros-humble-std-msgs
- 自定义包路径:若使用自定义包,需在
package.xml
中声明依赖,并在CMakeLists.txt
中配置消息生成。
⚙️ 3. 调试步骤与示例
场景1:使用标准消息类型
bash
# 正确示例(注意msg子目录) | |
ros2 topic pub /greeting std_msgs/msg/String '{data: "早上好"}' | |
# 错误示例(缺少msg子目录) | |
ros2 topic pub /greeting std_msgs/String '{data: "早上好"}' # ❌ 无效 |
场景2:自定义消息类型
假设自定义包my_ros2_pkg
包含Greeting.msg
:
bash
# 编译自定义包 | |
cd ~/ros2_ws | |
colcon build --packages-select my_ros2_pkg | |
source install/setup.bash | |
# 发布自定义消息 | |
ros2 topic pub /custom_greeting my_ros2_pkg/msg/Greeting '{message: "早上好"}' |
📦 4. 验证主题与消息类型兼容性
- 检查主题消息类型:使用
ros2 topic info /topic_name
确认主题已存在的消息类型:bash
ros2 topic info /greeting -v
# 输出应包含:Type: std_msgs/msg/String
- 强制指定QoS策略:若主题使用特定服务质量(如可靠性),需匹配发布方的QoS设置:
bash
ros2 topic pub --qos-reliability reliable /greeting std_msgs/msg/String '{data: "早上好"}'
💡 5. 常见问题快速检查表
问题现象 | 解决方案 |
---|---|
拼写错误(如String 写成Str ) | 使用ros2 interface list 核对完整类型名 |
未安装标准包 | 执行sudo apt install ros-<distro>-包名 |
自定义消息未编译 | 运行colcon build 并重新source工作空间 |
主题不存在 | 使用ros2 topic list 确认主题已创建 |
QoS策略不匹配 | 通过ros2 topic pub --help 查看可用QoS选项 |
✅ 最佳实践:在复杂项目中,建议通过
ros2 doctor
诊断环境问题,并使用ros2 interface show <消息类型>
验证消息结构(如ros2 interface show std_msgs/msg/String
)。若问题仍存,可提供完整的终端错误日志以便进一步分析。
在ROS 2中,通过ros2 topic pub
命令可以向指定主题发布消息。要发送“早上好”文本,需明确主题名称和消息类型。以下是完整操作指南:
1️⃣ 基础命令格式
bash
ros2 topic pub /topic_name message_type '{data: "早上好"}' |
/topic_name
:目标主题名称(如/greeting
)message_type
:消息类型(如std_msgs/msg/String
)
2️⃣ 具体示例
假设使用标准字符串消息类型std_msgs/msg/String
,向主题/morning_greeting
发布:
bash
ros2 topic pub /morning_greeting std_msgs/msg/String '{data: "早上好"}' |
3️⃣ 验证消息发送
- 启动订阅节点:提前运行订阅该主题的节点(如自定义Python节点或
ros2 topic echo
)bash
ros2 topic echo /morning_greeting
- 查看输出:若订阅成功,终端将显示:
data: 早上好
4️⃣ 关键注意事项
- 主题需存在:确保发布前已有节点创建该主题(可通过
ros2 topic list
查看) - 消息类型匹配:发布方与订阅方必须使用相同消息类型(如
std_msgs/msg/String
) - 实时性:ROS 2默认使用QoS(服务质量)策略,若订阅方未及时接收可能丢失消息
5️⃣ 扩展场景
- 自定义消息类型:若使用自定义消息(如
my_msgs/msg/Greeting
),需先编译生成接口文件 - 持续发布:添加
-r 1
参数每秒发布一次bash
ros2 topic pub -r 1 /morning_greeting std_msgs/msg/String '{data: "早上好"}'
✅ 最佳实践:在复杂系统中,建议通过ROS 2接口文件定义标准主题,并使用
ros2 interface show
查看消息结构(如ros2 interface show std_msgs/msg/String
)。
基础命令
ros2
用法:ros2 [-h]
[--use-python-default-buffering]
执行 ros2 <命令> -h
以获取更详细的
用法说明。...
ros2 是一个可扩展的ROS 2命令行工具。
选项:
-h, --help
显示此帮助
信息并退出
--use-python-default-buffering
不强制在标准输出(stdout)中使用行缓冲,
而是使用Python默认的缓冲方式,
这可能会受到PYTHONUNBUFFERED/-u选项的影响,
并取决于标准输出是交互式还是非交互式
命令:
action 各种与动作(action)相关的子命令
bag 各种与rosbag(数据包记录与回放工具)相关的子命令
component 各种与组件(component)相关的子命令
daemon 各种与守护进程(daemon)相关的子命令
doctor 检查ROS环境设置及其他潜在问题
interface 显示ROS接口的相关信息
launch 运行一个启动文件
lifecycle 各种与生命周期(lifecycle)相关的子命令
multicast 各种与多播(multicast)相关的子命令
node 各种与节点(node)相关的子命令
param 各种与参数(param)相关的子命令
pkg 各种与软件包(package)相关的子命令
run 运行一个软件包特定的可执行文件
security 各种与安全(security)相关的子命令
service 各种与服务(service)相关的子命令
topic 各种与主题(topic)相关的子命令
wtf 使用 wtf
作为 doctor
的别名
执行 ros2 <命令> -h
以获取更详细的用法说明。
概念
ROS生态系统
软件、硬件、文档与人才
ROS能为您的机器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尽管名为“机器人操作系统”(Robot Operating System,简称ROS),但它实际上并非操作系统。相反,它是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提供了构建机器人应用程序所需的各个基础模块。无论您的应用是课堂项目、科学实验、研究原型还是最终产品,ROS都能助您更快达成目标。
而且,它全部开源。
通信机制
ROS的核心在于提供了一个消息传递系统,常被称为“中间件”或“通信机制”。在实现新的机器人应用或任何与硬件交互的软件系统时,通信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ROS内置且经过充分测试的消息系统,通过匿名发布/订阅模式管理分布式节点间的通信细节,为您节省时间。这种方法鼓励您在软件开发中采用最佳实践,包括故障隔离、关注点分离和清晰的接口设计。使用ROS构建的系统更易于维护、贡献和复用。
在此过程中,您可以充分利用庞大的社区经验,这些经验催生了标准的ROS消息格式;这些标准用于与从激光雷达、摄像头到定位算法和用户界面的所有组件进行交互。
工具
构建机器人应用颇具挑战。您不仅需要应对任何软件开发工作中都会遇到的困难,还需要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与物理世界进行异步交互。为了高效构建应用,您需要优秀的开发工具。ROS提供了这些工具,包括启动、自省、调试、可视化、绘图、日志记录和回放功能。这些工具可加速开发团队的进度,并且在产品交付时可以随产品一同提供。
功能
ROS生态系统汇聚了丰富的机器人软件资源。无论您需要GPS设备驱动程序、四足机器人的行走与平衡控制器,还是移动机器人的映射系统,ROS都能满足您的需求。从驱动程序到算法,再到用户界面,ROS提供了构建模块,使您能够专注于应用开发。
ROS项目的目标是不断提高机器人应用开发的基准水平,从而降低构建机器人应用的门槛。任何拥有有用(或有趣、或引人入胜)机器人创意的人,都应能够将这一创意变为现实,而无需深入了解底层硬件和软件的所有细节。
社区
ROS社区庞大、多元且全球化。从学生和爱好者到跨国公司和政府机构,各行各业的人和组织都在推动着ROS项目的发展。
社区的核心枢纽和中立管理者是Open Robotics,他们负责托管共享在线服务(如本网站)、创建和管理发行版本(包括您安装的二进制包),并开发维护ROS中的大部分核心软件。
第四代高校
国内第四代高校(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代表院校包括:
- 南方科技大学
- 成立时间:2012年
- 定位:以理工科为主,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 特色:小规模、高起点,师生比约1:10,本科生参与科研比例高。
- 上海科技大学
- 成立时间:2013年
- 定位:研究型、国际化,依托中科院资源,强调“科教融合”。
- 特色:2024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84.3%,主要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
- 西湖大学
- 成立时间:2018年(民办)
- 定位:高起点、小而精,聚焦基础前沿科学研究。
- 特色:2025年首次面向全国多省份招收本科生,录取分数普遍超过650分,部分省份达670分;实行“本博连读”贯通培养。
- 深圳理工大学
- 成立时间:2024年(首次招生)
- 定位:聚焦“新工科”“新医科”,对接深圳市“20+8”产业体系。
- 特色:2024年广东招生最低分624分(超本科线182分),与中山大学持平;首批建设7大学科交叉专业学院。
-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 成立时间:2025年(获批设立)
- 定位: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应用型大学,对标斯坦福大学。
- 特色:首年招生50人,预算8亿元;实行“PI制+项目制”双轨制,为学生配备4个导师(学业、科研、生涯、企业实践导师)。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 成立时间:2025年(获批设立)
- 定位:新型研究型大学,强调国际化与产学研协同。
- 特色:与宁波市政府共建,聚焦前沿科技领域。
- 大湾区大学
- 成立时间:2025年(获批设立)
- 定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推动科教融合。
- 特色:聚焦“新工科”,与区域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 空天信息大学(筹)
- 规划定位:我国首所以“空天信息”命名的高校,纳入山东省“十四五”规划。
- 特色:聚焦空天信息领域,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 钱塘大学(筹)
- 规划定位:由杭州市政府与钱塘教育基金会合作共建。
- 特色:聚焦理学、工学、交叉学科,培养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
- 深圳海洋大学(筹)
- 规划定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 特色:东校区(生活区)2025年竣工,西校区(科教区)2026年底部分完工。
核心特征总结:
- 办学定位: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
- 学科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重点布局“新工科”“新医科”“空天信息”“海洋科学”等领域。
- 培养模式:小班化、导师制、本科生参与科研,人均科研资源投入是传统高校的10倍以上。
- 产教融合:通过“企业揭榜挂帅”“双导师制”等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这些高校通过颠覆性理念重构知识生产模式,以科技赋能重塑教育生态,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创造”转型的趋势。
第三代高校课程与第四代高校课程在核心理念、结构形式、技术融合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一、核心理念:从“知识本位”到“生态重塑”
- 第三代高校课程
以“人本”为基石,强调突破知识对教育的束缚,转向关注生命状态和质量。其核心理念包括:- 学习者中心:明确“学习者”与“学习条件提供者”的角色关联,通过成就学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 生活化教育:将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融入课程,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捍卫人的自由、权益和尊严。
- 无边界学习:放大自学作用,尝试去除教师主导化,甚至采用“一拖N”课堂形式(如一个教师同时教授多个班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 第四代高校课程
以“智能互联、跨界融合、人本重塑”为基因,构建虚实共生的教育生态系统。其核心理念包括:- 技术赋能:通过智能技术构建无边界知识流动网络,打破学科、校园和角色边界,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 跨学科融合: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推动人文社科与科技的深度交叉,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素养(如创造力、伦理判断)。
- 终身学习:构建覆盖职业生涯的终身学习系统,支持个性化成长路径和灵活学分认证。
二、课程结构:从“形式创新”到“系统重构”
- 第三代高校课程
- 结构变革:
- 取消导学案等有形束缚,倡导“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 课堂形式多元化,如“内容分层课堂”“难度分层课堂”“三生课堂”(目标生成、问题生成、练习生成)。
- 评价创新:
- 引入自主评价,学生通过评价指南自我诊断学习目标与过程,减少对教师和同伴评价的依赖。
- 强调学习程序的训练,如通过“自学、展示、反馈”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 结构变革:
- 第四代高校课程
- 结构重构:
- 超立方体特征:时间上支持终身学习,空间上融合现实校园与元宇宙学院,知识维度上深度交织STEM与人文艺术。
- 模块化设计:减少必修课比重,增设前沿模块(如生物建筑学、脑机交互),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实践项目(如乡村振兴、碳中和方案设计)。
- 评价革新:
- 利用AI技术实现多模态数据融合评价,纳入实验操作、团队协作、创新实践等隐性能力。
- 支持全球跨本土学分认证和能力评估,提高人才国际流动率。
- 结构重构:
三、技术融合:从“工具应用”到“生态赋能”
- 第三代高校课程
- 技术应用处于初步阶段,主要作为辅助工具支持自主学习(如在线学习系统、思维导图工具)。
- 强调“技术为教育服务”,但未深度改变知识生产模式。
- 第四代高校课程
- 智能技术深度渗透:
- 通过5G、脑机接口、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多维交互,构建蜂窝式知识网络,每个学习者成为智能节点。
- AI动态调整知识推送策略,实时捕捉学生认知变化(如脑电波数据分析),优化学习体验。
- 技术驱动教育生态:
- 打破知识孤岛,催生群体智能式学习生态,如中外大学同步共享优质课程,世界数据全球共享。
- 科研成果转化周期缩短60%,跨学科专利占比达45%(如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建筑学”项目)。
- 智能技术深度渗透:
四、培养目标:从“能力本位”到“素养导向”
- 第三代高校课程
- 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强调“造血功能”而非知识灌输。
- 目标分解为“能学、想学、会学、持续学”,注重学习意志品质的塑造。
- 第四代高校课程
- 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强调:
- 跨界创新能力:通过跨学科协作解决复杂问题(如光刻机研发需光学、材料、控制、AI等多学科协同)。
- 技术伦理意识:理工科学生需掌握人文社科知识,遵守技术伦理;人文社科学生需具备基础算法能力。
- 全球化视野:通过全球网络与真实场景融合,支持跨国别、跨洲际协作。
- 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强调:
总结:从“课堂革命”到“教育生态革命”
- 第三代高校课程是课堂层面的颠覆性改革,核心是“解放学生”,通过形式创新(如自学、展示、去导学案)重塑学习规则。
- 第四代高校课程是教育生态的系统性重构,核心是“技术赋能与跨界融合”,通过智能技术、跨学科协作和全球协作,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竞争力。
两者共同推动高等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型,但第四代大学在技术深度、生态广度和全球影响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第三代高校与第四代高校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办学定位、组织形态、技术融合、评价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以下是具体的对比分析:
一、办学定位
-
第三代高校:
- 侧重于价值创造与跨学科研究。
- 强调协同创新,大学间或不同国家大学间合作建立“大学合作研究院”,共同开展交叉学科合作研究。
- 实行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种体制,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精英化的发展趋势。
-
第四代高校:
- 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为办学定位。
- 致力于打破传统边界,通过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全球协作等方式,重构知识生产模式,重塑教育生态。
- 聚焦“新工科”,发展面向未来布局的新兴工科专业,并对现有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
二、组织形态
-
第三代高校:
- 组织结构上开始变革,如建立“大学合作研究院”。
- 师生结构国际化,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精英化的发展趋势。
-
第四代高校:
- 从单一的研究院、研发中心,转变为关注创新空间与领域的多元平台。
- 互动模式从单一的产业合作,扩展至全球与地方生态系统的深度融合,特别是与初创企业的紧密协作。
- 采取扁平化、柔性化的治理模式,如学术决策去中心化,实行“教授委员会轮值制”,重大科研方向由跨学科教授小组共同决策。
三、技术融合
-
第三代高校:
- 技术融合方面可能仍处于初步应用阶段。
-
第四代高校:
- 从数字工具的初步应用,跃升至AI及更先进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挑战。
- 通过在线平台、全球网络与真实场景融合,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四、评价体系
-
第三代高校:
- 评价体系可能仍较为传统,以论文、科研经费等为核心指标。
-
第四代高校:
- 尝试构建“多元价值评价”体系,包括拓展学生评价维度(如采用“能力矩阵”评估学生)、革新教师评价机制(如将“企业技术攻关”“产业标准制定”纳入教师考核)、科研评价突破“唯论文”(如通过设立“应用研究特区”,对致力于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团队采用“技术成熟度”评估)。
- 学术评价体系逐步向更全面、更实际的方向演进,涵盖资源贡献、教育进步、研究成果、知识创新等五大支柱。
五、人才培养模式
-
第三代高校:
- 注重跨学科研究,但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因学校而异。
- 可能仍存在一定的标准化教学模式,统一进度与大班授课。
-
第四代高校:
- 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师生比低至1:3至1:5,甚至为每个学生配备多个导师(如学业导师、科研导师、书院生涯导师和企业实践实训导师)。
- 强调“本科生参与科研”,人均科研资源投入较传统高校高出10倍以上。
- 推动人文社科与科技的交叉融合,重点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创造力、伦理判断等核心素养。
- 通过灵活认证体系打破“一次性教育”的局限性,支持终身学习。
本文探讨了高校代际差异与ROS2通信技术应用两大主题。在高校发展方面,分析了第三代与第四代高校在课程理念、技术融合和培养目标的代际差异:第三代强调"知识本位"向"人本"转型,注重自主学习;第四代则以"智能互联"为核心,构建跨学科教育生态系统,如南方科技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通过小班化、导师制等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在ROS2技术部分,详细介绍了消息收发机制,包括命令行工具、Python/C++节点实现及QoS配置等实用方案,为机器人系统开发提供技术参考。两部分内容共同呈现了教育创新与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