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利部门为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提出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来提升监管效果及效率。中科星图在此基础上打造了空天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平台,通过整合水利行业信息资源,统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高效便捷的三维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平台,推进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的“天空地一体化”动态监管。
项目背景
水利部2018年初印发了《国家水土保持监管规划(2018—2020年)》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技术规定(试行)》,提出了“把水土保持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总思路和新要求。传统的监管方式和手段难以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借助新的手段,利用水土保持信息化技术精准、及时地发现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影响,发现问题并依法依规从严及时查处,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探索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水土保持监管新方法,为传统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空”“天”“地”水土保持监测的概念、内容和方法
(1)“地”即地面监测,是获得基础数据的必要手段。通过测钎法、径流小区法、简易坡面量测法、沉沙池法等常规监测技术对坡面、堆土场、基坑等施工作业面进行监测,获得重点部位水土流失量、土壤侵蚀模数等数据,针对性强、数据准确。
(2)“天”即卫星遥感监测,是获取工程整体高清影像、全面了解工程扰动和水土流失情况的有效、便捷手段。2016年1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0.5 m分辨率高清商业遥感卫星“高景1号”成功发射,使水土保持卫星遥感监测成为可能。可通过采购我国和国外卫星遥感资料,获取工程开工后各阶段的历史影像,全面掌握工程施工各阶段扰动情况,频次以2~3个月/次为宜。
(3)“空”即低空无人机监测,是借助无人机和摄影测量技术,创建地面三维的精确数字化模型,通过GIS软件分析、人工识别和现场复核,获取工程区和直接影响区面积、取弃土工程量等各项地理信息。
“空”“天”“地”技术各有优势与不足,需要取长补短,综合利用。地面监测对象是点状局部,针对性强、数据准确,但难以在工程全域开展。卫星遥感图像整体尺度大而全面,历史资料完整,可以弥补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