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广泛和深入,涵盖影像诊断、手术操作、疾病筛查等多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以下是具体的应用现状:
- 医学影像诊断:AI技术可优化成像算法,提高医学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还能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影像,识别和标记病变区域,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信息。如赛诺威盛的AlphaCT 868擎天256搭载智慧AI平台,实现从“人控”到“智控”、从“诊断”到“预判”的跨越。东软医疗的四款CT设备均搭载NeuAI全域人工智能平台。此外,阿里达摩院的DAMO GRAPE模型是全球首个平扫CT识别早期胃癌的AI模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5.1%和96.8%,相比人类放射科医生有显著提升,且可提前2-10个月检测出胃癌。
- 手术操作辅助:AI技术应用于手术机器人,可实现精准的手术路径规划和高精度操作。如强联智创的AI导管塑形机器人能够基于患者影像数据进行3D血管重建和自动测量,制定导管路径,实现微米级精度的导管塑形操作,可使导管一次性到位成功率提升45%。长木谷的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术前可精准规划手术路径,手术控制精度突破亚毫米级别,已覆盖全国150多家体检机构和1000多家医院。上海微创医疗的图迈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妇科、泌尿外科和普外科等科室手术,术中只需一个切口,医生操作更精细,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 疾病筛查:AI模型可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提高筛查效率和准确性。例如阿里达摩院研发的DAMO PANDA胰腺癌筛查AI模型被FDA认定为“突破性医疗器械”,该模型能放大、捕捉平扫CT影像中人眼难以察觉的细微病灶,在医院已筛查近7万人,找出12例胰腺癌,其中6例常规平扫CT检查未提示有胰腺病变。
- 医疗设备智能化:医疗器械企业积极研发垂直大模型,推动设备智能化。联影集团发布元智医疗大模型,并推出覆盖影像诊断、临床治疗等多场景的10余款医疗智能体。西门子医疗已实现全产品线的智能化,提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影像解决方案,并结合中国临床洞察进行持续改进优化。
从市场规模来看,据亿欧智库数据,2023年AI影像市场规模为24亿元,预计2030年达137.4亿元;AI医疗机器人方面,国内手术机器人虽处发展初期但前景良好,2023年该细分市场规模约为71.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188.8亿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AI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