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师—企业应用集成EAI
系统架构师考试,企业应用集成是有可能在论文中出现,不过搞清楚企业集成的特点以及分层,不难写出一篇合格的文章,建议从层次划分角度去写,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通过。
我将历年真题和笔记都整理出来了,可前往—>软考历年真题及解析
一、 基本概念
企业应用集成(EAI)是一种将企业内部或跨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源无缝连接的技术,旨在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协同。
二、集成层次划分
企业应用集成(EAI)的主要集成层次和服务层次是两种不同的分类视角,但二者在功能上存在对应关系。以下是具体区分与关联分析:
(一)、主要集成层次(按技术实现划分)
1. 表示集成(界面集成)
通过统一用户界面(如门户网站)整合多个系统的操作入口,减少用户切换成本
示例:单点登录(SSO)整合OA、CRM等系统界面。
2. 数据集成
实现跨系统数据共享,包括ETL转换、数据仓库构建等,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技术:XML/JSON格式转换、联邦数据库。
3.控制集成(应用集成)
通过API或中间件(如ESB)实现功能调用,使异构系统协同工作
特点:黑盒集成,保留原系统独立性。
4.业务流程集成(过程集成)
基于标准化工作流(如BPM)实现端到端流程自动化,如订单处理、供应链协同
(二)、服务层次(按功能服务划分)
1.通信服务(基础层)
提供跨平台通信机制(HTTP/SOAP/消息队列),解决网络连接问题
2.信息传递与转化服务(数据层)
处理数据清洗、格式转换(XML/JSON/CSV),确保一致性
3.应用连接服务(集成层)
通过ESB或API网关封装接口,实现松耦合的业务逻辑调用
4.流程控制服务(业务层)
管理跨系统业务流程自动化,如订单生成→支付→发货的端到端编排
总结:集成层次侧重技术实现路径,服务层次则提供支撑这些路径的具体能力,二者共同构成EAI的完整架构
三、技术实现方式
- 点对点集成:早期直接连接方式,复杂度高且难维护。
- 中间件集成: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或适配器实现松散耦合。
- Web Service:基于SOAP、WSDL等标准,支持平台无关的服务调用。
四、优势与挑战
- 优势:降低重复开发成本、确保数据一致性、支持实时业务响应。
- 挑战:系统异构性导致的高复杂度、安全风险及初期投入成本。
五、典型应用场景
- 制造业:整合ERP与MES系统实现生产数字化。
- 跨企业协作:B2B电子商务中的供应链数据同步。
六、用ERP系统为例解析企业集成
以下以企业ERP系统为例,从主要集成层次和服务层次两个维度解析其集成架构,结合制造业典型场景说明:
( 一)主要集成层次(技术实现视角)
1.表示集成(界面层)
ERP通过统一门户整合销售、生产、财务等模块的入口,例如销售订单界面直接关联库存查询与生产排程功能
2.数据集成(数据层)
将采购、生产、财务等异构数据(如BOM表、库存记录)转换为统一格式(如XML),消除部门间数据孤岛
通过主数据管理(MDM)确保物料编码、客户信息等核心数据一致性
3.控制集成(应用层)
通过API网关连接ERP与MES、WMS等外部系统,例如生产订单自动触发MES设备调度
采用ESB中间件实现松耦合集成,如财务模块与银行系统的自动对账
4.业务流程集成(流程层)
端到端流程自动化:销售订单→生产计划→采购申请→财务结算的全链路协同
支持BPM引擎动态调整流程(如紧急订单插单处理)
(二)服务层次(功能服务视角)
1.通信服务
提供RESTful/SOAP协议支持,确保ERP与IoT设备(如智能仓储机器人)的实时数据交互
2.信息转换服务
自动清洗异常数据(如负库存报警)并生成标准化报表
支持多维度数据映射(如将生产工时转换为财务成本)
3.应用连接服务
通过插件机制扩展功能(如电子发票接口)
实现与CRM系统的客户数据双向同步
4.流程控制服务
基于规则引擎自动触发审批流(如超预算采购需多级审批)
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并动态调整资源分配
ERP系统的EAI价值
效率提升:业务流程自动化使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
全局协同:集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数据驱动决策”
前往—>软考历年真题及解析 免费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