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亲子教育 APP 的小林团队,熬了半年开发的 “宝贝成长记” 终于上线,能记录孩子身高体重、生成成长曲线,还带早教课程推荐功能,上线三个月就积累了 10 万用户。可上周在应用商店搜同款,发现个 “宝宝成长录” APP,界面按钮位置、课程分类逻辑都跟他们的一模一样,连启动页的动画都只是换了个配色。
小林气得想投诉,却被苹果客服泼了冷水:“请提供软件著作权证明,否则无法认定侵权。” 这才想起团队光顾着赶开发进度,软著申请材料还躺在法务的待办文件夹里。等加急补办时,对方已经靠着抄袭的 APP 赚了近 20 万广告费,用户评价里还有人说 “这才是原创,之前那个是仿的”,气得小林连夜组织团队改功能。
这让我想起做健身打卡软件的老王。他的 “每日健” APP 有个独创的 “碎片化运动计时” 功能,能自动识别用户的深蹲、跳绳动作并计时。因为没登记软著,被同行扒了代码稍改后,包装成 “运动大师” 上架,还抢先申请了发明专利。老王想证明自己是原创,只能翻出开发时的聊天记录和代码截图,光公证这些证据就花了三万多。
更糟的是做企业 SaaS 软件的张总。他的团队开发的库存管理系统,好不容易谈成个连锁超市的大单,签合同时对方要看软著登记证,才发现技术负责人把这事忘了。等补办好,对方已经和另一家有软著的竞品签了约。“就差这张纸,丢了三年的合作。” 张总在复盘会上直叹气。
其实软件刚开发完就该办软著,尤其是打算商业化的产品。
对开发者来说,代码敲完别光顾着上线,花点时间把软著办了。毕竟一行行代码堆起来的产品,可不能因为少张登记证,成了别人的 “快速变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