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PA(Java Persistence API)
文章平均质量分 89
JPA的核心概念包括实体、实体管理器(EntityManager)和持久化单元。实体是Java对象和数据库表的映射关系,通过注解或XML配置文件定义。实体管理器是JPA的核心接口,提供了CRUD(创建、读取、更新、删除)操作和查询功能。持久化单元定义了持久化上下文和事务边界。
Bol5261
Begin here!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外部排序(External Sorting)是指当需要排序的数据量过大,无法一次性全部装入内存时,借助外部存储设备(如磁盘、SSD)完成排序的算法
外部排序是处理大数据量的核心技术,通过“分治”思想将大问题拆解为小问题(生成初始归并段),再通过高效归并策略(k路归并、败者树等)逐步合并,核心目标是减少I/O操作以提升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如数据库、大数据处理),外部排序的优化直接影响系统性能。原创 2025-08-05 23:00:47 · 622 阅读 · 0 评论 -
内部排序是指在排序过程中,所有数据都在内存中完成排序的方法
稳定性的核心价值在于**保留相等元素的原始相对顺序**。在单关键字排序且对相等元素顺序无要求时(如仅按数值大小排序),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在多关键字排序、增量排序、关联数据处理等场景中,稳定性是保证结果正确性和逻辑合理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实际开发中需根据业务需求选择稳定或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原创 2025-08-05 22:56:32 · 529 阅读 · 0 评论 -
将一个规模为n的问题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互相独立且与原问题相同,递归地解决这些子问题,然后将各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
### 分支限界法- **基本思想**:类似于回溯算法,也是一种在解空间树中搜索问题解的算法。但它与回溯算法的不同在于它采用广度优先搜索策略,并通过设置界限来剪去不可能产生最优解的子树,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常见分支限界策略** - **队列式分支限界法**:将活结点表组织成一个队列,并按照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选取下一个活结点进行扩展 - **优先队列式分支限界法**:将活结点表组织成一个优先队列,并按照优先级选取下一个活结点进行扩展,优先级通常根据问题的目标函原创 2025-08-05 23:45:00 · 851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工程是一门将系统化、规范化、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学科
软件工程是一门将系统化、规范化、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学科。其基本原理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指导软件工程实践的核心思想,旨在提高软件质量、降低开发成本、提升开发效率。以下是软件工程的核心基本原理及详细解读:原创 2025-08-05 23:45:00 · 971 阅读 · 0 评论 -
二叉树(Binary Tree)是一种特殊的树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 **性质**:二叉树的性质揭示了节点数、深度、叶节点与度为2节点的关系。- **存储**:顺序存储适合完全二叉树,链式存储通用性强,三叉链表支持父节点访问。选择时需权衡空间与时间效率。原创 2025-08-05 23:45:00 · 677 阅读 · 0 评论 -
数组、矩阵和广义表都是数据结构中用于存储和组织数据的重要概念,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
- 元素类型相同,内存中连续存储 - 维度固定(一维、二维等) - 访问效率高,可通过索引直接访问(时间复杂度O(1))原创 2025-08-05 23:45:00 · 845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项目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对资源、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系统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
软件项目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对资源、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系统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它是软件工程与管理科学的交叉领域,核心挑战在于平衡**范围、时间、成本、质量**(即“铁三角”)。原创 2025-08-04 11:16:09 · 1266 阅读 · 0 评论 -
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是一种基于**数据流**和**功能分解**的系统分析技术
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是一种基于**数据流**和**功能分解**的系统分析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旨在为复杂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清晰、规范的分析框架。它强调用系统化、结构化的思维拆解问题,通过明确的步骤和标准化的图表工具,将复杂系统转化为可理解、可管理的模块,最终定义系统的需求和功能边界。原创 2025-08-03 20:31:25 · 649 阅读 · 0 评论 -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系统分解为可管理的模块或子系统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系统分解为可管理的模块或子系统,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开发和维护提供框架指导。其核心目标是确保系统具备**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同时满足功能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等非功能性需求。原创 2025-08-03 20:27:43 · 742 阅读 · 0 评论 -
系统设计是构建复杂软件、硬件或混合系统的核心过程,其目标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确保系统具备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关键质量属性
系统设计是构建复杂软件、硬件或混合系统的核心过程,其目标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确保系统具备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关键质量属性。以下是系统设计的核心基本原理,涵盖设计思想、架构原则和实践准则:原创 2025-08-03 20:23:48 · 724 阅读 · 0 评论 -
用户界面(UI)设计是创建用户与产品交互的视觉和交互系统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用户体验(UX)
用户界面(UI)设计是创建用户与产品交互的视觉和交互系统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用户体验(UX)。以下是一些常见的UI设计问题及解决思路:原创 2025-08-03 20:17:33 · 785 阅读 · 0 评论 -
用户界面(UI)的分析与设计是创建有效、易用且美观的数字产品的核心环节
用户界面(UI)的分析与设计是创建有效、易用且美观的数字产品的核心环节。这一过程需要结合用户需求、技术可行性和业务目标,确保最终产品不仅功能完备,还能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UX)。原创 2025-08-03 20:14:15 · 968 阅读 · 0 评论 -
用户界面(UI)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创造**易用、高效、愉悦**的用户体验,让用户能轻松完成目标并获得满足感
用户界面(UI)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创造**易用、高效、愉悦**的用户体验,让用户能轻松完成目标并获得满足感。经过行业实践与理论沉淀,以下黄金原则被广泛认可,是设计师需遵循的核心准则。原创 2025-08-03 20:09:37 · 640 阅读 · 0 评论 -
用户界面设计(UI Design)是人与数字产品交互的“第一印象”工程,核心目标是:**让用户以最小的认知成本,高效、愉悦地达成任务**
用户界面设计(UI Design)是人与数字产品交互的“第一印象”工程,核心目标是:**让用户以最小的认知成本,高效、愉悦地达成任务**。以下从思维框架到落地细节为你系统梳理:原创 2025-08-03 20:06:55 · 433 阅读 · 0 评论 -
Web App 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产品目标、用户体验、技术架构、视觉风格、数据安全、性能与可维护性等多维度
设计一个优秀的WebApp需要考虑多个关键方面,包括用户体验、视觉设计、功能架构和技术实现。以下是一个全面的WebApp设计指南,帮助你打造出色的应用:原创 2025-08-03 20:02:32 · 902 阅读 · 0 评论 -
WebApp(Web应用程序)需求模型是**在Web应用开发的需求分析阶段,通过结构化、可视化的方式对用户需求、业务目标、系统功能及约束条件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描述的产物**
WebApp(Web应用程序)需求模型是**在Web应用开发的需求分析阶段,通过结构化、可视化的方式对用户需求、业务目标、系统功能及约束条件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描述的产物**。它是连接用户需求与系统设计、开发的核心桥梁,旨在明确“WebApp需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标准”“满足哪些约束”,从而减少需求误解、降低开发风险。原创 2025-08-03 19:58:25 · 867 阅读 · 0 评论 -
WebApp(Web应用程序)是基于Web技术开发、通过浏览器访问的应用程序,它融合了传统网站和原生应用的优势
WebApp(Web应用程序)是基于Web技术开发、通过浏览器访问的应用程序,它融合了传统网站和原生应用的优势,具有独特的技术特性和使用体验。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WebApp的核心特性:原创 2025-08-03 19:55:25 · 776 阅读 · 0 评论 -
WebApp(Web应用程序)的分析与设计是确保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技术可行且具备良好用户体验的关键环节
WebApp(Web应用程序)的分析与设计是确保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技术可行且具备良好用户体验的关键环节。这个过程需要结合业务目标、用户需求和技术实现,通常可分为**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两大核心部分,每个阶段包含多个关键任务。原创 2025-08-03 19:39:19 · 1078 阅读 · 0 评论 -
数据流图(DFD)是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核心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数据流动、处理逻辑和数据存储关系**,聚焦“系统做什么”
数据流图(DFD)是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核心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数据流动、处理逻辑和数据存储关系**,聚焦“系统做什么”;而软件体系结构是设计阶段的核心输出,聚焦“系统如何实现”,定义组件、组件间关系及约束。从DFD到软件体系结构的映射,是将需求分析的“业务逻辑抽象”转化为设计阶段的“技术实现框架”的关键过程。以下从映射逻辑、步骤、风格匹配及案例展开说明。原创 2025-08-03 19:36:06 · 717 阅读 · 0 评论 -
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简称SD)是一种基于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设计方法
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简称SD)是一种基于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设计方法,主要用于软件系统或复杂问题的架构规划。其核心目标是将系统分解为可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的模块,确保模块间低耦合、模块内高内聚。以下是结构化设计的详细步骤:原创 2025-08-03 19:33:04 · 794 阅读 · 0 评论 -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或系统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对系统的功能、模块、接口、数据等核心要素进行规划
1. **明确系统边界与范围**:界定系统需实现的功能、服务对象及与外部系统的交互边界。2. **分解复杂问题**:将大型系统拆分为可独立设计、开发和维护的模块或子系统,降低复杂度。3. **定义模块关系**:明确各模块/子系统的职责、接口及协作方式,确保整体功能协调运行。4. **保障系统质量**: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满足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等非功能需求。5. **指导后续开发**:为详细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等阶段提供清晰的技术规范和依据。原创 2025-08-02 19:34:37 · 786 阅读 · 0 评论 -
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工程管理、问题解决等领域中的核心方法论,它通过科学的流程和工具对复杂系统进行拆解、研究和优化,以实现系统目标的最大化
系统分析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现有系统或待开发系统的结构、功能、流程、环境及相关要素进行全面调研、拆解、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其核心是通过揭示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识别问题、明确需求,并提出优化或设计方案,确保系统高效、稳定地实现预期目标。原创 2025-08-02 19:30:13 · 705 阅读 · 0 评论 -
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领域中的核心环节,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复杂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领域中的核心环节,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复杂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明确系统目标、功能、流程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或改进方案的过程。它贯穿于系统生命周期的前期阶段,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奠定坚实基础。原创 2025-08-02 19:26:04 · 901 阅读 · 0 评论 -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一门融合计算机科学、管理学、运筹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的“蓝图规划”阶段,其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系统的成败。通过科学的流程、合适的方法和工具,结合对业务需求的深入理解,可构建出满足用户期望、适应未来发展的高质量系统。在实际项目中,需根据项目规模、需求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论,并注重团队协作与需求验证,以应对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原创 2025-08-02 19:23:02 · 680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工具是指用于辅助计算机程序开发、维护、配置管理和分析的一类应用程序或实用程序集合
软件工具是指用于辅助计算机程序开发、维护、配置管理和分析的一类应用程序或实用程序集合,也包括电脑工作和学习时常用的各种工具软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工具介绍:原创 2025-08-02 19:18:11 · 808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工具是指用于辅助计算机程序开发、维护、配置管理和分析的一类应用程序或实用程序集合
- **集成开发环境(IDE)**:如Visual Studio Code、Eclipse和IntelliJ IDEA等。它们提供代码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等功能,能让开发过程更流畅。其中,Visual Studio Code是微软推出的轻量级跨平台代码编辑器,扩展性强,在Web开发领域很流行;IntelliJ IDEA则专注于提高程序员效率,对Java技术支持极佳。原创 2025-08-02 19:15:59 · 1006 阅读 · 0 评论 -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是支撑开发效率、质量和协作的核心要素
软件工具是指在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管理等过程中,用于辅助完成特定任务的程序或应用程序集合。它们通常专注于单一或一类具体功能,帮助开发者简化流程、减少重复劳动并提高工作精度。原创 2025-08-02 19:11:47 · 621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复杂性度量是评估软件系统或模块复杂程度的重要手段,它通过量化指标反映软件的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关键质量属性
软件复杂性度量是评估软件系统或模块复杂程度的重要手段,它通过量化指标反映软件的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关键质量属性,为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下从基本概念、主要度量维度、经典度量方法、应用场景及挑战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原创 2025-08-02 19:08:00 · 911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度量(Software Metrics)是对软件产品、过程或项目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通过数据化指标帮助团队理解软件质量、效率和进度等关键维度
- **规模度量**:衡量软件产品的大小,常见指标包括: - 代码行数(LOC,Lines of Code):统计源代码的总行数(如有效代码、注释、空白行)。 - 功能点(FP,Function Points):基于用户视角的功能规模度量,通过输入、输出、查询、内部逻辑文件和外部接口文件计算。 - 故事点(Story Points):敏捷开发中用于估算用户故事工作量的相对度量单位。原创 2025-08-02 19:04:22 · 865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度量(Software Metrics)是对软件产品、过程或项目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与技术,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
软件度量(Software Metrics)是对软件产品、过程或项目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与技术,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为软件开发的规划、管理、质量改进等提供客观依据。它是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团队从模糊的“感觉”转向基于数据的决策。原创 2025-08-02 18:59:48 · 596 阅读 · 0 评论 -
在数字化时代,软件系统已深度渗透到生产、生活、科研等各个领域,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稳定甚至社会秩序
软件容错技术是指通过**设计、编码、测试及运行时机制**,使软件系统在出现故障(如代码缺陷、硬件异常、环境干扰等)时,仍能保持规定功能或降级提供关键服务的技术体系。原创 2025-08-02 18:56:38 · 761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评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产品、过程或文档**进行的系统性检查活动,旨在通过结构化、规范化的流程发现问题、验证合规性、提升质量,并降低后期修复成本
### **三、高效评审实践**- **Checklist驱动**:制定领域特定检查表(如API评审需包含:幂等性、限流策略、版本兼容性)。- **轻量级评审**:采用**结对编程**(实时评审)或**工具辅助**(如SonarQube自动检测代码异味)。- **数据度量**:跟踪缺陷密度(如每KLOC的缺陷数)、评审速度(每小时审查代码行数)。- **心理安全**:避免“指责文化”,使用**“问题优先”表述**(例:“这段逻辑是否可能引发竞态条件?”)。原创 2025-08-02 18:53:52 · 997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质量保证(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SQA)是贯穿软件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活动
软件质量保证(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SQA)是贯穿软件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活动,旨在通过预防性措施和规范流程确保软件产品满足既定质量标准和用户需求。以下是其核心框架的详细解析:原创 2025-08-02 18:51:08 · 1011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质量特性是衡量软件产品满足用户需求、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属性和指标
软件质量特性是衡量软件产品满足用户需求、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属性和指标。这些特性从不同维度反映了软件的质量水平,帮助开发团队、测试人员和用户评估软件的优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发布的 **ISO/IEC 25010** 标准是当前广泛认可的软件质量模型,该模型将软件质量特性分为**功能适用性、性能效率、兼容性、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八大类,每类特性又包含更具体的子特性。原创 2025-08-02 18:46:49 · 737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质量(Software Quality)是衡量软件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和预期目标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涉及功能性、可靠性、性能、安全性、可维护性等多个维度
- **功能性**:功能完整性、正确性、符合需求(如支付系统是否支持退款)。- **性能效率**:响应时间、资源占用(如高并发下的TPS)。- **兼容性**:跨平台、跨浏览器兼容(如移动端和PC端数据同步)。- **易用性**:用户学习成本、操作效率(如电商下单流程的3步完成设计)。- **可靠性**:容错能力、恢复机制(如分布式系统的故障转移)。- **安全性**:数据加密、权限控制(如GDPR合规的隐私保护)。- **可维护性**:代码可读性、模块化(如微服务的独立部署)。- **可移植原创 2025-08-02 18:44:31 · 882 阅读 · 0 评论 -
高效的算法设计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为复杂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优化系统性能则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的好坏
编程算法作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在软件开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的算法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为复杂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优化系统性能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系统的竞争力。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编程算法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开发出更加高效、智能的算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挑战和需求。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算法的可解释性、安全性等问题,确保编程算法的应用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原创 2025-08-01 08:30:26 · 568 阅读 · 0 评论 -
软考中存在一些冷门考点及题型,例如多媒体应用设计师科目,其考试内容涵盖音频/视频编码、图像处理原理
调度策略:包括先来先服务(FCFS)、短作业优先(SJF)、时间片轮转(RR)、优先级调度等,需掌握各策略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进程状态转换:就绪、运行、阻塞三状态间的切换逻辑,以及挂起状态的引入条件。死锁处理:死锁的四大必要条件(互斥、请求与保持、不可剥夺、循环等待),预防、避免(银行家算法)、检测与解除的方法原创 2025-07-31 23:45:00 · 1112 阅读 · 0 评论 -
关键考点包括校验码的适用场景(如CRC用于网络通信、海明码用于存储纠错)、流水线性能参数计算,以及结合硬件体系结构(如CISC/RISC对流水线的影响
模型,帮助金融分析师作出科学投资决策,提升投资回报率。智慧城市管理中,智能交通系统运用算法根据车流数据调整红绿灯时序、优化交通导向,减少交通拥堵,节省能源。机器学习里,模型训练需要算法调整大量参数以达到最佳性能,如卷积神经网络通过优化算法调整参数提高图像识别准确度。网络安全方面,算法可分析网络流量数据,快速识别异常模式,入侵检测系统利用算法提高检测速度并适应新攻击手法,增强网络安全防护。工程设计中,NSGA-II适用于产品设计等需要找到一组代表性解的多目标优化问题,MOEA/D则适合化工过程优化和复杂系统多原创 2025-07-31 23:45:00 · 778 阅读 · 0 评论 -
McCabe度量法(环路复杂度度量)是软考中用于评估程序逻辑复杂性的重要方法
McCabe度量法是逻辑复杂度的“量化指标之一”,而非“唯一标准”。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代码评审、其他度量指标(如代码行数LOC、耦合度)及项目需求综合评估,避免单纯依赖数值决策。原创 2025-07-31 23:45:00 · 672 阅读 · 0 评论 -
流水线技术通过“时间并行”显著提升CPU吞吐率和主频,但需权衡单指令延迟、硬件开销及冲突处理成本
流水线技术通过“时间并行”显著提升CPU吞吐率和主频,但需权衡单指令延迟、硬件开销及冲突处理成本,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场景设计合理流水线深度(如嵌入式CPU常用3-5级,高性能处理器采用10级以上)。原创 2025-07-31 23:45:00 · 89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