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设计模式的兴起,Reactor和Proactor事件处理模式应运而生。同步I/O模型通常用于实现Reactor模式,异步I/O模型则用于实现Proactor模式。
一、Reactor(反应堆/器)
Reactor 是这样一种模式,它要求主线程(I/O处理单元,下同)只负责监听文件描述上是否有事件发生,有的话就立即将该事件通知工作线程(逻辑单元,下同)。除此之外,主线程不做任何其他实质性的工作。读写数据,接受新的连接,以及处理客户请求均在工作线程中完成。
使用同步I/O模型(以epoll_wait为例)实现的Reactor模式的工作流程是:
1、主线程往epoll内核事件表中注册socket上的读就绪事件;
2、主线程调用epoll_wait等待socket上有数据可读;
3、当socket上有数据可读时,epoll_wait通知主线程。主线程则将socket可读事件放入请求队列;
4、睡眠在请求队列上的某个工作线程被唤醒,它从socket读取数据,并处理客户请求,然后往epoll内核事件表中注册该socket上的写就绪事件。(注册完后进入睡眠状态,不占用cpu资源)
5、主线程调用epoll_wait等待socket可写。
6、当socket可写时,epoll_wait通知主线程。主线程则将socket可写事件放入请求队列;
7、睡眠在请求队列上的某一个工作线程被唤醒,它往socket上写入服务器处理客户请求的结果。
上图工作线程从请求队列中取出事件后,将根据事件的类型来决定如何处理它:对于可读事件,执行读数据和处理请求的操作;对于可写事件,执行写数据的操作。因此,上图的Reactor模式中,没有必要区分所谓的“读工作线程”和“写工作线程”。
二、Proactor(前摄器)
与Reactor模式不同,Proactor模式将所有I/O操作都交给主线程和内核来处理,工作线程仅仅负责业务逻辑。因此,Proactor更符合下图所示的服务器框架
使用异步I/O模型(以aio_read和aio_write为例)实现Proactor的工作流程是:
1、主线程调用aio_read函数向内核注册socket上的读完成事件,并告诉内核用户读缓冲区的位置,以及读操作完成时如何通知应用程序(这里以信号为例);
2、主线程继续处理其他逻辑;
3、当socket上的数据被读入用户缓冲区后,内核将向应用程序发送一个信号,以通知应用程序数据已经可用;
4、应用程序预先定义好的信号处理函数选择一个工作线程来处理客户请求,工作线程处理完客户请求之后,调用aio_write函数向内核注册socket上的写完成事件,并告诉内核用户写缓冲区的位置,以及操作完成时如何通知应用程序;
5、主线程继续处理其他逻辑;
6、当用户缓冲区的数据被写入socket之后,内核将向应用程序发送一个信号,以通知应用程序数据已经发送完毕;
7、应用程序预先定义好的信号处理函数选择一个工作线程来做善后处理,比如决定是否关闭socket;
下图总结了Proactor模式的工作流程。
在上图中,连接socket上的读写事件是通过aio_read/aio_write向内核注册的,因此内核将通过信号来向应用程序报告连接socket上的读写事件。所以,主线程中的epoll_wait调用仅能用来检测监听socket上的连接请求事件,而不能用来检测连接socket上的读写事件。
三、Reactor和Proactor应用举例
采用Reactor模式的开源库
libevent: libevent 将定时事件,信号处理,I/O 事件结合在在一起,也就是说用户同时在 Reactor 中注册上述三类事件;
ACE:ACE支持反应器服务端编程框架,用于事件多路分离和分派的体系结构模式;
采用Proactor模式的开源库
ACE:ACE支持前摄器服务端编程框架,前摄器模型简化了异步的Web服务器开发难度及工作量;
Boost.asio:asio在Linux平台下的实现基于epoll,但是epoll只支持reactor模式,ASIO通过封装在epoll上实现了proactor。
四、Reactor和Proactor对比
并发模式 | reacotr | proactor |
---|---|---|
用户工作量 | 用户需进行数据接收、处理、发送等 | 用户只需要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接收和发送均由主线程和内核完成 |
优点 | (1)Reactor实现相对简单,对于耗时短的处理场景处理高效;(2)操作系统可以在多个事件源上等待,并且避免了多线程编程相关的性能开销和编程复杂性;(3)事件的串行化对应用是透明的,可以顺序的同步执行而不需要加锁;(4)事务分离:将与应用无关的多路分解和分配机制和与应用相关的回调函数分离开来 | 性能更高,能够处理耗时长的并发场景; |
缺点 | Reactor处理耗时长的操作会造成事件分发的阻塞,影响到后续事件的处理 | (1)Proactor实现逻辑复杂;(2)依赖操作系统对异步的支持,目前实现了纯异步操作的操作系统少,实现优秀的如windows IOCP,但由于其windows系统用于服务器的局限性,目前应用范围较小;(3)而Unix/Linux系统对纯异步的支持有限,应用事件驱动的主流还是通过select/epoll来实现 |
适用场景 | 同时接收多个服务请求,并且依次同步的处理它们的事件驱动程序 | 异步接收和同时处理多个服务请求的事件驱动程序 |
五、附
本文参考链接:
链接1: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2715832
链接2: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