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线性表的定义
线性表(linear list)是n个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线性表是一种在实际中广泛使用的数据结构,常见的线性表:顺序表、链表、栈、队列...
线性表在逻辑上是线性结构,也就说是连续的一条直线。但是在物理结构上并不一定是连续的,线性表在物理上存储时,通常以数组和链式结构的形式存储.
1.顺序表的定义
顺序表是用一段物理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数据元素的线性结构,一般采用数组存储。在数组上完成数据的增删查改。
顺序表的长度可以用size表示,即顺序表元素的个数,数组的长度用length表示。
顺序表可以分为静态顺序表和动态顺序表。
静态顺序表是采用定长的数组进行存储的。
动态顺序表是使用变矮变化的数组存储,因此我们对顺序表采用增操作时,就要考虑以下几点(1) 当在顺序表增加某元素时,首先判断顺序表的长度是否充足,如果插入新元素时,顺序表长度不够则需要考虑对数组进行扩容,调用Java的copyOf进行扩容,例如:对数组进行二倍扩容 array = Arrays.copyOf (array, array.length*2)
(2) 插入新元素的位置是否合法
顺序表是一段连续的物理地址进行数据存储,只能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通俗讲就是数据元素必须紧密挨着。
2. 顺序表的增删查改操作
(1)定义一个顺序表
public class MyArrayList {
public int[] elem; //定义数组
public int usedsize; //定义有效长度
public MyArrayList() { //构造方法,创建一个初始数值容量为8的数组
this.elem = new int[8];
}
}
(2)遍历打印顺序表
public void display() {
for (int i = 0; i < usedsize; i++) {
System.out.println(elem[i]+",");
}
System.out.println();
}
(3)顺序表插入新元素
默认在数组最后新增
public void add(int data) { //新增元素,默认添加到数组的最后
//1.判断是否满了,满了要扩容
if(isFull()) {
elem = Arrays.copyOf(elem,2*elem.length); //拷贝完成后指向新的2倍扩容的数组
}
elem[usedSize] = data;
usedSize++; //插入新元素,顺序表长度要加1
}
在pos位置插入新元素:此时需要判断pos位置是否合法以及插入新元素时,顺序表是否扩容
步骤:1. 移动元素,从后往前 2.元素放进去
public void add(int pos, int data) { //给pos位置添加元素
//1.判断pos位置是否合法
if(pos < 0 || pos > usedSize) {
System.out.println("pos位置不合法");
return;
}
//2.判断是否满了,满了要扩容
if (isFull()) {
elem = Arrays.copyOf(elem, 2 * elem.length); //拷贝完成后指向新的2倍扩容的数组
}
for (int i = usedSize - 1; i >= pos; i--) { //依次从后往前遍历数组,直到找到pos下标
elem[i + 1] = elem[i]; //元素依次往后移动
}
elem[pos] = data; //pos位置插入元素
usedSize++;
}
(4)判断某元素是否在顺序表中
public boolean contains(int toFind) {
for (int i = 0; i < usedSize; i++) { //遍历顺序表
if(elem[i] == toFind) { //i下标的元素是否和tofind的值一样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5)查找某个元素对应下标的位置
public int indexOf(int toFind) {
for (int i = 0; i < usedSize; i++) { //遍历顺序表
if(elem[i] == toFind) {
return i; //返回下标
}
}
return -1;
}
(6)获取顺序表pos位置的值
public int get(int pos) { //获取pos位置的值
//1.判断pos位置是否合法
if(pos < 0 || pos > usedSize) {
System.out.println("pos位置不合法");
return -1;
}
//2.判断顺序表是否为空
if(isEmpty()) {
System.out.println("顺序表为空");
return -1;
}
return elem[pos];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判断是否为空
return usedSize == 0;
}
(7)将顺序表pos位置的值改为value
public void set(int pos, int value) { //更新pos位置的value值
//1.判断pos位置是否合法
if(pos < 0 || pos > usedSize) {
System.out.println("pos位置不合法");
return;
}
//更新
this.elem[pos] = value;
}
(8)删除第一次出现的元素
public void remove(int toRemove) { //删除toRemove元素
//如果顺序表为空,isEmpty方法在(6)
if(isEmpty()) {
System.out.println("顺序表为空");
return;
}
int index = indexOf(toRemove); //找到要删除元素的下标
for (int i = index; i < usedSize-1; i++) {
elem[i] = elem[i+1]; //后一个的值覆盖前一位的
}
usedSize--;
elem[usedSize-1] = 0; //顺序表最后一个元素设为0
}
(9)清空顺序表
public void clear() { //清空顺序表,防止内存泄露
//把每个元素都置空
usedSize = 0;
}
(10) 获取顺序表长度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this.usedSize;
}
以上就是顺序表的增删查改操作,由于顺序表时用一段连续的物理地址单元来存储数据元素,每当执行增删查改操作时,都需要把元素依次往后或往前移动,移动效率很低,不适合频繁的增删操作。
但顺序表有一个优点:适合根据给定的下标进行查找数据元素,效率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