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部署指南
1. 微服务部署概述
微服务架构的关键优势之一是其代码单元小,能够快速构建、修改并独立部署到生产环境。为实现这一优势,构建和部署代码的机制需满足以下要求:
- 自动化 :构建代码时,构建和部署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软件构建、机器镜像配置和服务部署应自动化,由代码提交到源仓库触发。
- 可重复 :构建和部署软件的过程应可重复,每次启动构建和部署时执行相同操作,减少因过程差异导致的难以追踪和解决的细微错误。
- 完整性 :部署的工件应是包含服务完整运行时环境的虚拟机或容器镜像(如 Docker)。机器镜像的配置需通过脚本完全自动化,并与服务源代码一起进行版本控制。在微服务环境中,此责任通常从运维团队转移到拥有服务的开发团队。
- 不可变 :包含服务的机器镜像构建完成后,部署后其运行时配置不应被修改。若需更改,应在版本控制下的脚本中进行,并重新进行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运行时配置更改(如垃圾回收设置、使用的 Spring 配置文件等)应作为环境变量传递给镜像,而应用配置应与容器分离(如使用 Spring Cloud Config)。
2. 构建/部署管道架构
构建/部署管道的目标是提供可根据自身环境定制的工作组件。其通用架构基于持续集成(CI)的构建/部署模式,以下是具体步骤:
1. 开发者将代码提交到源代码仓库。
2. 构建工具监控源代码仓库的更改,检测到更改时启动构建。
3. 构建期间运行应用程序的单元和集成测试,若所有测试通过,则创建可部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