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盾构法隧道施工
3.6.1 盾构机选型、施工条件与现场布置
1.盾构机选型
- 土压平衡式
- 泥水平衡式
- 圆形和异型盾构(多圆形、马蹄形、类矩形、矩形)
2.盾构选型依据与原则
- 刀盘、推进千斤顶、主驱动系统管片拼装机、螺旋输送机、铰接装备、泥水循环系统、渣土改良系统、注浆系统
1.选型依据
-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 隧道线路及结构设计文件
- 断面大小
- 施工安全、工程环境风险因素、场地条件、环保要求
- 施工环境及保护要求
- 工期条件
- 辅助施工方法
- 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选型的原则
- 适用性原则
- 技术先进性原则
- 经济合理性原则
- 其他因素:环保、地质、安全
3.盾构法施工条件与现场布置
- 前期调查
-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的调查、必要时补充地质勘察
- 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筑物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对需加固或基础托换的建筑物进行详细调查、必要时进行鉴定。提前做好施工方案
- 地下障碍物、地下构筑物、地下管线调查。
- 环保要求,进行工程环境调查
- 盾构设备用电引入条件调查
- 技术准备
-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 隧道沿线环境、建筑物、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的调查情况
- 施工所需的设计图纸和工程技术要求文件
- 工程施工有关合同文件
- 施工组织设计
- 盾构的有关资料
- 工作井位置和施工方法选择
- 始端和终端设置工作井。
- 始发工作井和接受工作井。多用于地铁车站、排水、通风永久性结构
- 工作井断面尺寸
- 井壁设有盾构始发洞口、井内设盾构基座、反力架
- 接受工作井的平面内净尺寸满足盾构接收、解体和掉头
- 掘进前准备
- 复核各工作井井位里程及坐标、洞门钢环制作精度和安装后的高程与坐标
- 盾构基座、负环管片和反力架等设施及定向测量数据的检查验收
- 管片及辅助材料储备
- 各类报表
- 洞口土体加固和洞门密封止水装置检查验收
- 盾构施工场地临时工程
- 临时房屋、材料加工场地、耗材堆放场地、管片堆放场地、门式起重机、弃渣场、场地施工便道、泥浆制备和存储场地、充电区、盾构仓库、设备检修区、周转材料堆放区、水电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
3.6.2 盾构法施工技术
- 始发、正常掘进、接收
1.盾构法施工步序
- 始发端和接收端各建一个工作竖井
- 盾构机在始发端工作井内安装就位
- 依靠盾构机千斤顶推力将盾构机从始发工作井的墙壁预留洞口推出
- 盾构机在地层中沿着设计轴线推进、不断除土和安装衬砌管片
- 及时向衬砌背后孔隙注浆、防止地层移动和固定衬砌环位置
- 进入接收工作井并拆除,完成掘进工作。
2.对管片的技术要求
- 工厂预制构件。盾构机尾拼装成衬砌环形成隧道结构
- 标准环+左右转弯环 :国内通常采用这种
- 通用型管片:曲线拟合确定下一环衬砌绕管片中心线转动的角度。
3.盾构始发施工技术要点
- 洞门土体加固是盾构始发、重要组成部分。
- 利用反力架和负环管片,将始发基座上的盾构,由始发工作井推入地层。
- 安装始发基座-盾构组装调试-安装反力架-安装洞门密封-洞门凿除-拼装负环管片-始发掘进
4.盾构接受施工技术要点
1.盾构接收施工流程
- 端头加固-洞门凿除-接受基座的安装与固定-洞门密封安装-达到段掘进-盾构接受
2.接收施工要点
- 常规接收、钢套筒接收、水中接收
- 洞口段土体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接收掘进
- 到达接收工作井100m,盾构姿态进行测量和调整
- 达到接收工作井10m,控制掘进速度和土仓压力
- 达到接收工作井,管片环缝挤压密实,确保密封防水效果
- 盾构主机进入接收工作井后,及时密封管片环与洞门间隙
5.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施工要点
- 合理的土仓压力保持土仓压力稳定。渣土形成的土仓压力应与刀盘开挖面外的水土压力平衡,排土量与开挖土量相平衡
- 根据隧道工程地质和水位地质条件、埋深、线路平面与坡度、地表环境、施工监测结构、经验、盾构刀盘转速、掘进速度、土仓压力参数
- 监测和记录盾构运转情况、掘进参数变化、排出渣土状况、调整掘进参数和盾构姿态
-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实时向刀盘前方及土仓注入改良剂改良渣土状态
6.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施工要点
- 一边用泥浆维持开挖面稳定、一边用机械开挖方式来开挖。
- 泥浆压力与开挖面的水土压力保持平衡。试验确定泥浆参数,掘进中泥浆性能进行检测、动态管理
- 泥浆管路延伸和更换。应在泥水管路完全卸压后进行
- 泥水分离设备应满足地层粒径分离要求,处理能力应满足最大排渣量的要求,渣土的存放和运输复核环境保护要求
7.管片拼装
1.拼装方法
- 管片选型
- 选择管片类型、排板方法、拼装方式、拼装位置
- 曲线段或需纠偏时,管片类型和拼装位置的选择应根据隧道设计轴线和上一环管片姿态、盾构姿态、盾尾间隙、推进油缸行程差和铰接油缸行程差等参数综合确定
- 拼装顺序:先标准管片A型-在左右两侧标准管片-拼装邻接管片B型-安装楔形管片K型
- 盾构千斤顶操作
- 禁止盾构千斤顶同时全部缩回,否则在开挖面土压的作用线盾构会后退,开挖面异常不稳定,管片拼装空间也难以保证。随管片拼装顺序分别缩回该位置的盾构千斤顶非常重要
- 紧固连接螺栓
- 先紧固环向连接螺栓-在紧固轴向连接螺栓
- 扭矩扳手紧固、紧固力根据螺栓的直径与强度
- 楔形管片安装方法
- 为了不发生管片损伤、密封条剥离、必须充分注意正确插入楔形管片。
- 将邻接管片沿径向向外顶出的千斤顶,以增大插入空间。
- 先径向重叠顶起、在纵向插入。
- 复紧连接螺栓
- 全部盾构千斤顶均匀施加压力,充分紧固轴向连接螺栓。
- 待推进的千斤顶推力影响不到的位置后,用扭矩扳手等在一次紧固连接螺栓,复紧的位置随隧道外径、隧道线形、管片种类、地质条件而不同
2.真圆保持
- 确保隧道尺寸精度
- 提升施工速度
- 止水性及减少地层沉降非常重要
- 管片环从盾尾脱出后,捣注浆浆体硬化并将管片间隙填充密度,达到约束管片变形的条件时,才采用真圆保持装置
8.壁后注浆
- 工程地质条件、地表沉降状态、环境要求、设备性能选择注浆方式。
1.壁后注浆的目的
- 同步注浆
- 与盾构掘进同时进行。浆液在盾尾空隙行成的瞬间及时起到充填作用,使周围土体获得及时的支撑,有效防止岩体的坍塌、控制地表沉降
- 二次注浆
- 同步注浆结束以后,通过管片的吊装孔对管片背后进行补强注浆,提升同步注浆的效果。二次注浆的浆液充填时间要滞后掘进一段时间,对隧道周围土体起加固和止水作用
2.注浆材料与参数
- 试验确定注浆材料和配合比。单液或双液注浆材料
- 注浆材料的强度、流动性、可填充性、凝结时间、收缩率、环保等应满足施工要求
- 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控制同步注浆过程,注浆速度应根据注浆量和掘进速度确定
- 注浆压力根据地质条件、注浆方式、管片强度、设备性能、浆液特性、隧道埋深等
- 同步注浆填充系数根据地层条件、施工状态、环境要求,1.3-2.5
- 二次注浆的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根据环境条件和沉降监测结果确定
3.壁后注浆施工要点
- 注浆前,根据注浆施工要求准备拌浆、储浆、运浆、注浆设备。试运转
- 注浆前、对注浆孔、注浆管路、设备进行检查
- 浆液要求
- 浆液按施工配合比拌制
- 浆液的相对密度、稠度、和易性、杂物最大粒径、凝结时间、凝结后强度、浆体固化收缩率
- 拌制后浆液易于压注,运输过程不得离析和沉淀
- 合理制定壁后注浆的工艺、根据注浆效果调整注浆参数
- 宜配备自动记录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时间等参数的仪器
- 注浆作业应连续进行。作业后及时清理设备
- 管片注浆口注浆后、封堵注浆口
9.盾构姿态控制
1.推进管理测量
- 隧道线性控制在容许误差以内,推进时,人工复测轴线。
- 尽早掌握盾构装配的管片于计划线路之间的偏差,立即修正盾构推进方向、频繁仔细的实施推进管理测量。每天进行2次。
- 管片和盾构的相对位置,通过测量左右、上下千斤顶的行程差和盾尾孔隙,就能确定大致的情况。
2.盾构姿态控制要点
- 调整盾构掘进液压缸和铰接液压缸的行程差控制盾构姿态
- 实施测量盾构里程、轴线偏差、俯仰角度、方位角、滚转角、盾尾管片间隙、根据测量数据和隧道轴线线性、选择管片
- 盾构姿态及管片状态进行测量和复核、记录
- 纠偏应控制单次纠偏量、逐环和小量纠偏、不得过量纠偏
- 横向和竖向偏差及滚转角、调整盾构姿态可采取液压缸分组控制、仿形刀适量超挖、反转刀盘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