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VID和VID的理解

本文深入探讨了VLAN和PVID的概念及其在网络设备中的应用。解析了不同类型的端口如Access、Trunk和Hybrid端口如何处理带有或不带VLAN标签的数据包,并详细解释了PVID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实践发现:一般配置了级联的trunk口之后,还可以将这个端口配置一个pvid。而对于access口,就没有配置pvid的选项。对于(华为和H3C)配置了hybrid口,也可以配置pvid,还可以配置protocol pvid。

      1、下面是定义的各种端口类型对各种数据帧的处理方法


    

      2、  所谓的Untagged Port和tagged Port不是讲述物理端口的状态,而是将是物理端口所拥有的某一个VID的状态,所以一个物理端口可以在某一个VID上是Untagged Port,在另一个VID上是tagged Port;
       3、一个物理端口只能拥有一个PVID,当一个物理端口拥有了一个PVID的时候,必定会拥有和PVID的TAG等同的VID,而且在这个VID上,这个物理端口必定是Untagged Port;

       4、PVID的作用只是在交换机从外部接受到可以接受Untagged数据帧的时候给数据帧添加TAG标记用的,在交换机内部转发数据的时候PVID不起任何作用;
       5、拥有和TAG标记一致的VID的物理端口,不论是否在这个VID上是Untagged Port或者tagged Port,都可以接受来自交换机内部的标记了这个TAG标记的tagged数据帧;
        6、拥有和TAG标记一致的VID的物理端口,只有在这个VID上是tagged Port,才可以接受来自交换机外部的标记了这个TAG标记的tagged数据帧;

==================================================================

        收报文:
Access端口:
1、收到一个报文;
2、判断是否有VLAN信息;如果没有则转到第3步,否则转到第4步;
3、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
4、直接丢弃(缺省);
Trunk端口:
1、收到一个报文;
2、判断是否有VLAN信息;如果没有则转到第3步,否则转到第4步;
3、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
4、判断该trunk端口是否允许该VLAN的数据进入;如果可以则转发,否则丢弃;
Hybrid端口:
1、收到一个报文;
2、判断是否有VLAN信息;如果没有则转到第3步,否则转到第4步;
3、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
4、判断该Hybrid端口是否允许该VLAN的数据进入:如果可以则转发,否则丢弃;
==================================================================
         发报文:
Access端口:
1、将报文的VLAN信息剥离,直接发送出去;
Trunk端口:
1、比较端口的PVID和将要发送报文的VLAN信息;
2、如果两者相等则转到第3步,否则转到第4步;
3、剥离VLAN信息,再发送;
4、直接发送;
Hybrid端口:
1:判断该VLAN在本端口的属性(displayinterface即可看到该端口对哪些VLAN是untag,哪些VLAN是tag。)
2、如果是untag则转到第3步,如果是tag则转到第4步;
3、剥离VLAN信息,再发送;
4、直接发送;




解释二:


PVID和VID彻底研究(上)
——PVID的作用及和VID的区别

Pvid和Vid经常出现于二、三层交换机里,由于PVID和VID的设置不合理,造成VLAN划分变得混乱。本文就对PVID和VID进行了彻底研究。

pvid是交换机上的概念,说的是进入该端口的报文如果没有打vlan id就按pvid的值打上,
vid是报文上的vlan tag的意思.不是同个概念哦.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PVID,PVID英文解释为Port-base VLAN ID,是基于端口的VLAN ID,一个端口可以属于多个vlan,但是只能有一个PVID,收到一个不带tag头的数据包时,会打上PVID所表示的vlan号,视同该vlan的数据包处理,所以也有人说PVID就是某个端口默认的vlan ID号。

默认情况下,简单的理解为:
ACCESS端口接PC,VID=PVID
TRUNK端口级联,VID=全部,PVID=1

简单的说,VID(VLAN ID)是VLAN的标识,定义其中的端口可以接收发自这个VLAN的包;而PVID(Port VLAN ID)定义这个untag端口可以转发哪个VLAN的包。比如,当端口1同时属于VLAN1、VLAN2和VLAN3时,而它的PVID为1,那么端口1可以接收到VLAN1,2,3的数据,但发出的包只能发到VLAN1中

在网上发现一个比较好的解释是:PVID并不是加在帧头的标记,而是端口的属性,用来标识端口接收到的未标记的帧。也就是说,当端口收到一个未标记的帧时,则把该帧转发到VID和本端口PVID相等的VLAN中去。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在S3026上做了以下实验: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解释一下PVID缺省VID这两个概念,可能用户是在网络交换机的VLAN配置中遇到的。首先,我应该回顾一下VLAN的基本知识,确保自己理解正确。VLAN(虚拟局域网)用于在物理网络基础上划分逻辑上的独立网络,有助于隔离流量提高安全性。 接下来是PVID,也就是Port VLAN ID。我记得每个交换机端口都有一个PVID,用来标记未打标签的帧。当数据帧进入端口时,如果没有VLAN标签,交换机会给它打上PVID对应的VLAN ID。这个机制对于接入设备(比如电脑、打印机)来说很重要,因为它们通常不发送带标签的帧。如果用户配置错误,可能会导致设备无法正确通信,需要检查端口的PVID设置是否正确。 然后是缺省VID,也就是默认VLAN ID。这个应该是交换机上初始设置的VLAN,通常为VLAN 1。所有端口默认都属于缺省VID,除非进行修改。缺省VLAN处理未明确配置的情况,但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更改默认VLAN,因为使用VLAN 1可能存在风险,很多攻击针对默认设置。 需要区分PVID缺省VIDPVID是端口的属性,处理进入的未标签帧;而缺省VID是整个交换机的默认VLAN,影响未配置的端口。比如,如果交换机的缺省VID是VLAN 1,而某个端口的PVID设为VLAN 10,那么该端口接收的未标签帧会被分配到VLAN 10,而其他未配置的端口可能还在VLAN 1里。 可能用户在实际配置中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导致网络划分不正确。比如,如果希望所有接入设备都归属VLAN 20,但忘记修改端口的PVID,设备可能被分配到缺省VID的VLAN 1,造成通信问题。或者,如果交换机的缺省VID被改为VLAN 100,但某些端口的PVID还是1,导致不一致。 需要检查实际配置步骤,确保端口PVID交换机缺省VID设置符合需求。另外,注意有些厂商的缺省VID可能不可更改,或者PVID的配置方式不同,可能需要查阅具体设备文档。 总结时,要强调两者的不同点应用场景,帮助用户理解如何正确配置以避免问题。可能还需要提醒安全最佳实践,比如不使用默认VLAN 1,定期检查配置等。</think>以下是对PVID缺省VID的逐步解释: --- ### **PVID(Port VLAN ID)** #### 定义 - 全称**端口VLAN标识符**,是交换机端口的属性 - 作用:为**未打VLAN标签的入站数据帧**自动打标签 #### 工作机制 $$ \text{未标记帧} \xrightarrow{\text{进入端口}} \text{被打上PVID标签} \xrightarrow{\text{在对应VLAN内转发}} $$ - 典型应用场景:连接终端设备(如PC、打印机)的**接入端口** - 默认值:多数交换机默认为VLAN 1 #### 配置示例 ```plaintext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设置端口PVID为VLAN 10 ``` --- ### **缺省VID(Default VLAN)** #### 定义 - 全称**默认虚拟局域网标识符**,是交换机的全局属性 - 作用:作为未明确配置时的**默认VLAN容器** #### 关键特性 $$ \text{新端口初始化时} \Rightarrow \text{自动归属缺省VID} $$ - 默认VID通常为VLAN 1 - 承载控制协议流量(如CDP、STP) - **安全隐患**:VLAN 1易成为攻击目标 --- ### **核心区别对比** | 特性 | PVID | 缺省VID | |------------|--------------------------|---------------------| | 作用层级 | 端口级属性 | 交换机级全局属性 | | 主要功能 | 标记入站未标签帧 | 提供默认VLAN容器 | | 修改影响 | 仅影响单个端口 | 影响所有未配置端口 | | 典型配置值 | 根据接入设备需求设置 | 建议改为非VLAN 1 | --- ### **实际应用建议** 1. **安全配置** - 修改缺省VID:`Switch(config)# vlan 100` → `Switch(config-vlan)# exit` → `Switch(config)# default-vlan vlan 100` - 禁用未用端口:`Switch(config-if)# shutdown` 2. **典型拓扑场景** ```mermaid graph LR A[PC] -->|未标记帧| B(交换机端口PVID=10) B --> C{核心交换机} C -->|带VLAN10标签| D[服务器] C -->|默认VID=100| E[管理网络] ``` 3. **故障排查步骤** - 检查端口PVID是否匹配终端所需VLAN - 验证缺省VID是否被意外使用 - 使用`show vlan brief`查看VLAN成员关系 --- 通过理解这两个概念,可以更精准地控制网络流量隔离与转发行为。建议在实际配置中遵循最小权限原则,避免使用默认VLAN承载业务流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