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付之技术屋
畅游在技术的海洋,八大领域领衔解读!欢迎咨询毕设、论文、期刊、源代码等业务!如您下载的资源或购买的专栏文章有质量、准确性、完整性(公式)等问题,还请私信我们,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基于改进DnCNN的RIS辅助毫米波系统信道估计
文献[9]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信道估计方法,其中直接信道和级联信道的估计由两个顶层独立并行,底层共享权值和参数的网络完成。RIS辅助的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可调整通信的无线传播环境,当用户设备(UE, User Equipment)与基站(BS, Base Station)之间的直接通信受阻时,RIS智能地配置信号的传输路径,保证了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有效通信[4-5]。总的来说,BS的天线数对算法的性能影响较小。原创 2024-08-05 22:28:04 · 269 阅读 · 0 评论 -
智能反射面协助下的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
显示雷达SNR与用户SNR之间的关系,本次实验中假设一体化基站的发射信号总功率为1,此外,为了验证IRS对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将其与没有采用IRS技术的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显示雷达SNR与迭代次数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考虑特殊环境下通信感知一体化信号路径衰弱大,提出了一种IRS协助下的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方法,为了获取优化问题的解,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一种基于MM的交替迭代算法,此外为了降低通过SDP算法获取IRS相移矩阵子优化问题的复杂度,本文进一步阐述了通过二分搜索来获取IRS相移矩阵的闭式解。原创 2024-08-05 22:27:05 · 253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稀疏度自适应的RIS辅助无线通信系统信道估计
可知,随导频数量的增加,四种方案的性能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Oracle LS算法为理论最优值[15],对比DS-OMP算法和本文的DS-SAMP算法可以得到,当导频数量达到48时,本文算法才能达到与DS-OMP算法一致的效果,分析可知在未知稀疏度,导频数量小的情况下本文算法稍有劣势,但是当导频数量达到48之后两个算法效果基本一致,而本文算法能够在未知稀疏度等先验条件下运行,相比于文献[13],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更具有普适性。图2仿真了在Lc=6情况下四种不同算法的NMSE值随导频数量变化的曲线,由。原创 2024-08-05 22:26:07 · 300 阅读 · 0 评论 -
面向6G网络的频谱定价机制演进与展望
综上,对于MNO与认知用户之间进行共享的费用核算,基于博弈论的定价机制都意识到市场化的频谱定价是用户的竞争和博弈的结果,需要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考虑的因素较为全面,公平性和求解的稳定性都比较良好。如果将其应用在认知无线电系统下,由主用户向大量密集次用户共享频谱获取收益的方案中,最高组合价格的判定本身就可能成为一个NP-hard问题,或者需要很大的计算时间资源,在即时性要求更高的6G时代,这样的缺点是致命的。前文提到的基于博弈模型的定价机制、一级市场和次级市场的拍卖定价机制都是基于数学模型的管理方法。原创 2024-08-05 22:25:27 · 220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DCT自适应量化的频谱数据有损压缩算法
通过保留重要的信息和损失少量的信息来减少信息量,本算法中利用量化阈值对DCT变换的结果矩阵中小于量化阈值的元素置零,以此达到损失少量信息便于后续压缩的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离散余弦变换)自适应量化的频谱数据有损压缩算法,无需对频谱数据中噪声段和信号段进行分离,充分考虑连续多时隙频谱监测数据的图像性质,利用BP神经网络自适应地调整量化阈值,且DCT具有易实现和低复杂度的优势,在保证频谱数据低损耗的同时提高了数据文件的压缩效果和压缩率的稳定性。原创 2024-08-05 22:23:57 · 154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移动通信网载波调整算法
实验结果表明,训练后的智能体给出的载波调整建议,达到了较高的正确率。文献[2]-[10]本质上都是在试图建立准确的流量预测模型,考虑到要做扇区或小区级别的算法,以及模型不宜过于复杂,本文借鉴文献[2],采用LSTM+FC的网络结构建立容量指标预测模型。在具体建模和训练中,采用了概率动态模型、多模型组合(Model-ensemble)、short rollout、DQN算法等多种Model-based策略优化的前沿技术,使训练后的智能体在大多数小区上都有较好的表现,证明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可行性。原创 2024-08-05 22:22:48 · 118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新型超宽带慢波微带传输线的设计
相同移相量下,传统微带传输线和超宽带慢波微带传输线S21的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在0.01 GHz~5 GHz频段,传统微带传输线损耗0.25 dB,超宽带慢波微带传输线损耗0.27 dB,在减小34.5 mm水平方向尺寸的情况下,损耗仅增加0.06 dB,由此可得超宽带慢波微带传输线与传统微带传输线拥有相近的损耗特性,满足实际应用的条件。在等效电路中L1、L2……Cn表示慢波结构中所加载的分布电容,通过对上述超宽带慢波结构传输线路的等效电路的分析,本文提出的新型超宽带慢波微带传输线结构。原创 2024-08-05 22:20:41 · 303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AI的端到端语义编码传输方案设计
【摘 要】面向6G多样化场景下对高性能和低复杂度的传输需求,通过将AI架构引入无线传输收发方案的联合优化,打破基于模块化物理层设计方法和传统信息论的局限,一种基于AI的端到端语义编码传输方案被提出。首先,为了克服未知衰落信道下无法通过反向传播联合训练发射机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CGAN的两子网架构及分阶段训练方法,有效消除衰落信道的影响。其次,进一步提出了语义信道联合编码的系统架构,在端到端的联合优化方面具有优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通过对语义编码和传输的联合优化提升了系统性能,并适用于实际通信中信道未原创 2024-08-05 22:19:42 · 155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重量分布的高性能极化编码构造研究
根据式(7),增大极化码的最小汉明距离dmin可以有效提高MLD下极化码的BLER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献[18]中介绍的极化码RM-Polar构造可以保证极化码的最小汉明距离dmin在(N,K)下是最优的。给出了RM-Polar构造的(128, 64)极化码与PAC码的部分重量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极化码的重量分布最小间距为4,而经过卷积预编码后,PAC码的重量分布最小间距则为2,引入了重量为34、38等极化码中没有的码字,并且,在重量为32、36等的码字数量上,PAC码都要比极化码少。原创 2024-08-05 22:18:58 · 199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极化格码设计的计算转发方案
用户节点在编码成功后就可以将信号发送给中继节点,中继节点的接收信号yMAC=x1+x2+zMAC是两用户信号的线性组合加上一个独立的高斯噪声,此时需要对接受信号进行最小均方误差译码,具体来说,需要对中继接收信号yMAC进行最优维纳滤波,其中维纳系数α=2P/(2P+N),P为用户的发送功率,N为噪声功率,再对信号α·yMAC进行译码。展示了根据信号分布计算每层码字输入分布的步骤。(1)确定高斯成形的方差:高斯成形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编码后的信号满足特定的功率限制,因此高斯成形的方差是根据用户的发送功率决定的。原创 2024-08-05 22:17:57 · 81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分层调制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系统概率成形设计
当系统采用均匀的输入分布时会产生成形损耗,由于传统的分布匹配器的非线性成形编译码过程不适用于PNC系统,因此提出一种线性概率成形码本方案,以确保其成形编译码过程是线性的,进一步推导了成形系统可达速率表达式。所示,当λ1取不同值时,在4-PAM调制和4/16-QAM调制下,成形系统和无成形系统之间的性能差距表现相似,在λ1为1/3和1/4时具有较大成形增益,而当在λ1为1/5时,性能增益略小。本文提出的线性概率成形方案在满足线性性质的前提下,最小化每个成形映射对的h,从而实现线性约束下的最大化p0。原创 2024-08-05 22:00:11 · 120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双序列反序的(4,L)规则girth-8 QC-LDPC短码
作为一种特殊的LDPC码,准循环(QC, Quasi-Cyclic)LDPC码不仅可以具有优异的译码性能,而且因为具有高度结构化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因此大大降低了编码和译码的硬件实现复杂度。但是,现有的典型显式法即最大公约数(GCD)方法在列重较小的情况下给出的QC-LDPC码的码长过大,基本按照L3的规模变化[13]。当列重J等于4时,通过GSP算法获得的指数矩阵具有以下性质:在指数矩阵的4行中,仅有第1行和第3行是独立的,而第2行是第1行的反序排列,并且第4行是第3行的反序排列。原创 2024-08-05 21:59:22 · 132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分层最小和译码的RS-LDPC级联码改进算法
分层BP(Layered Belief Propagation)译码的提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计算复杂度问题,传统BP译码实际上是先对全部的校验节点信息进行更新,再对所有变量节点信息进行更新,且校验节点更新信息需要上一次迭代中的变量节点信息,而分层BP译码先对一个校验节点信息进行更新,然后找到这个校验节点所对应的所有变量节点进行更新,接着更新下一个校验节点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所有变量节点,直到所有变量节点信息更新完成[15-16]。,级联码最常见的是两层结构的级联码,包括一个外码和一个内码。原创 2024-08-05 21:58:36 · 214 阅读 · 0 评论 -
面向6G的QC-LDPC码
【摘 要】在各无线通信标准中,如Wi-Fi、WiMAX和5G标准等,都采用了QC-LDPC码作为数据信道的纠错编码方案。QC-LDPC码的译码具有较高并行度,非常适合于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通信系统。目前5G的QC-LDPC码虽然可以满足上行10 Gbps和下行20 Gbps的峰值速率需求。然而,面对未来6G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对超过100 Gbps峰值速率的迫切需求,现有QC-LDPC编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鉴于此,基于迭代阈值和距离上限等设计新QC-LDPC码,其最大提升值为1 024,对应的基础矩阵兼容5原创 2024-08-05 21:45:14 · 257 阅读 · 0 评论 -
连续学习研究进展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数据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只有当测试数据与训练数据分布类似时,学习算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性能,换句话说,它们不能在动态环境中连续自适应地学习,然而,这种自适应学习的能力却是任何智能系统都具备的特性.深度神经网络在许多应用中显示出最好的学习能力,然而,使用该方法对数据进行增量更新学习时,会面临灾难性的干扰或遗忘问题,导致模型在学习新任务之后忘记如何解决旧任务.连续学习(continual learning, CL)的研究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连续学习是模拟大原创 2024-07-04 22:07:04 · 158 阅读 · 0 评论 -
一种联邦学习中的公平资源分配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联邦学习算法α-FedAvg,使聚合模型在参与者本地数据上的准确率分布更均衡.首先,类比资源分配领域,我们给出了联邦学习系统公平和有效性的度量方法;然后我们引入了α-fairness并研究了参数α对公平和有效性的影响,通过一种算法确定了我们需要的α值;原创 2024-07-04 22:05:27 · 203 阅读 · 0 评论 -
领域对齐对抗的无监督跨领域文本情感分析算法
定义1. 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源领域数据为标定样本,即满足独立同分布Ps,ns代表源领域的样本量,代表第i个源领域样本及其对应的情感极性标签目标领域为无标定样本,即满足独立同分布Pt,nt代表目标领域的样本量,代表第i个目标领域样本.无监督领域自适应的目标是在最小化领域差异损失的基础上,通过最小化标签判别损失学习一个端到端的跨领域情感分类模型G,并将该分类模型迁移到目标领域,目标函数为(1)原创 2024-07-04 19:41:20 · 197 阅读 · 0 评论 -
电力物联场景下抗失陷终端威胁的边缘零信任模型
3)PE调用存储在TF_chain上的信任因素,计算终端信任值,对资源访问请求进行认证,并将认证结果分发给PA和PEP;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零信任引擎的部署多偏向于中心化,在终端数量有限的场景下,可以有效监控失陷终端,阻断恶意数据注入和防止敏感信息的窃取威胁.对于海量终端接入的电力物联场景,中心化的零信任引擎部署容易出现单点失效故障.此外,契合零信任原则的信任评估方法较为缺乏,现有的信任评估方案多采用静态的信任值计算方法,信任值的更新滞后于主体行为的变化,难以及时应对行为突变的失陷终端威胁.原创 2024-07-04 19:40:44 · 101 阅读 · 0 评论 -
电力物联场景下抗失陷终端威胁的边缘零信任模型
3)PE调用存储在TF_chain上的信任因素,计算终端信任值,对资源访问请求进行认证,并将认证结果分发给PA和PEP;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零信任引擎的部署多偏向于中心化,在终端数量有限的场景下,可以有效监控失陷终端,阻断恶意数据注入和防止敏感信息的窃取威胁.对于海量终端接入的电力物联场景,中心化的零信任引擎部署容易出现单点失效故障.此外,契合零信任原则的信任评估方法较为缺乏,现有的信任评估方案多采用静态的信任值计算方法,信任值的更新滞后于主体行为的变化,难以及时应对行为突变的失陷终端威胁.原创 2024-07-04 19:06:14 · 186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无边界应用动作识别方法
如图1所示,一个具体的动作序列是由在时间上离散、有序分布的若干个数据包构成,按先后顺序将这些数据包从1开始编号,并使用pi表示第i个数据包,则由k个数据包组成的动作序列可表示为一个序列Pk:(1)图1 动作边界示意图若动作序列Pk共包含N个互不相交的动作,同样将这些动作按先后顺序从1开始编号,并使用Ai表示第i个动作,则Pk也可等价表示为(2)显然,k个数据包可以被划分到N个动作中,每个动作都由若干个连续的数据包组成.使用Bi表示第i个动作中第一个数据包在Pk中的编号,则Pk又可以等价表示为。原创 2024-07-04 19:04:22 · 138 阅读 · 0 评论 -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综述
摘 要 工业控制系统除了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外,还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和电力等关键基础设施.随着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推进,许多新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提高了工业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但其也给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倍受研究人员的关注.为了让研究人员系统化地了解目前的研究进展,调研了近3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EI数据库和CCF推荐网络与信息安全国际学术会议中发表的与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相关论文以及其他相关的高水平研究工作.首先,介绍工业控制系统的体系结原创 2024-07-04 13:29:59 · 404 阅读 · 0 评论 -
工控协议逆向分析技术研究与挑战
摘 要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事件日益频发,尤其是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ICS),该现象揭示了目前ICS中已经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并且那些针对ICS安全隐患的大多数攻击和防御方法都需要对工控协议进行分析.然而,目前ICS中大多数私有工控协议都具有与普通互联网协议完全不同的典型特征,如结构、字段精度、周期性等方面,导致针对互联网协议的逆向分析技术通常都无法直接适用于工控协议.因此,针对工控协议的逆向分析技术已经成为近几年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首先结合2种典型原创 2024-07-04 13:29:11 · 573 阅读 · 0 评论 -
工业控制系统协议安全综述
摘 要 工业控制系统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能源、制造、交通、军工等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工控协议是控制系统实现实时数据交换、数据采集、参数配置、状态监控、异常诊断、命令发布和执行等众多功能有机联动的重要纽带,其安全问题与工控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密切相关.深度剖析工控协议安全是理解工控系统安全威胁的一个重要角度,能够对工控系统的安全防护和保障提供指导.通过整理学术界与工业界对工控协议安全的研究工作,例如研究论文、标准指南、攻击事件等,系统化地分析和总结了工控协议所面临的安全问题.首先原创 2024-07-04 13:28:04 · 180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谱结构融合的多视图聚类
本文提出的多视图聚类模型,与已有模型不同,它寻求在谱嵌入结构层进行多视图信息的融合.同时摆脱了传统受近邻数影响的构图方法,而采用自表示的子空间学习方式将图学习与谱聚类整合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联合优化学习,并且通过秩约束的方式来学习一个由各视图共享的恰好具有k个连通分量的谱结构图,这样不需要任何后处理步骤就可以直接获得聚类分配结果.另外,针对本文模型提出了一种高效的优化算法.在5个基准数据集上与已有模型进行大量对比实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原创 2024-07-04 10:40:38 · 122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两级权重的多视角聚类
定义1. 多视角数据.设{X(v)∈表示M个视角中的N个样本,其中X(v)∈N×d(v)表示第v个视角的特征矩阵,d(v)表示第v个视角的特征维度.表示第v个视角中的第i个样本.表示第v个视角内第i个样本的第j个特征.定义2. 多视角聚类.给定多视角数据{X(v)∈多视角聚类通过结合不同视角的特征信息,将N个样本划分为C个簇,同一簇内样本间的相似度高,不同簇间样本的相似度低.原创 2024-07-04 10:38:41 · 159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迭代稀疏训练的轻量化无人机目标检测算法
摘 要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配备摄像头的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自动高效地分析和理解从无人机收集的视觉数据非常重要.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在许多实际应用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资源消耗和内存占用.因此,对于无人机上携带的计算能力受限的嵌入式设备来说,直接运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非常具有挑战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以经典的目标检测方法YOLOv3(you only look once)为例,基于迭代稀疏训练的剪枝方式可以实现有效的模型压缩,同时通过组合不同数据增强方式与相关优化手段保原创 2024-07-03 18:32:36 · 187 阅读 · 0 评论 -
InfiniBand中面向有限多播表条目数的多播路由算法
定义1. 互连网络.互连网络是1个有向图I=G(N,C),其中N为网络节点集合,C为通信链路集合.网络节点又分为终端及交换机.终端一般是网卡设备,用于收发数据;而交换机用于转发数据.原创 2024-07-03 18:31:38 · 119 阅读 · 0 评论 -
数据分类分级治理规范的体系化建构
摘 要:数据的类型化管理极大地促进数据安全与数据流动,国家法律、部门规章、标准规范共同构成的制度体系所关注的数据分类分级机制应各有侧重,并进而形成数据分类分级治理体系的效力协同机制。通过运用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梳理出当前我国数据分类规范呈现个人信息与重要数据的双层治理轨道,分级规范则主要基于数据的敏感性、重要性、被危害程度等因素划分对应的保护等级。研究提出的数据划分范畴,在数据安全视野下既是分级又是分类,该适用场景下的分级实则为一种特殊的分类。然而,数据分类存在多重法益价值的划分标准,而数据分级划原创 2024-06-24 14:18:04 · 256 阅读 · 0 评论 -
新型智慧城市一体化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以长沙市为例
摘 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发展水平评价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评价的方法和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一体化方法体系,具体包括结合城市特点的指标体系设计方法、评价实施工具基础功能、评价组织机制和数据分析等主要内容;并介绍了利用该评价体系在湖南省长沙市开展智慧城市评价工作的应用实践,按照评价方法体系的框架提出了适合长沙特点的评价指标,从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等八个方面做出了评价分析并给出了发展建议。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智慧治理;绩效评估 一、引言原创 2024-06-24 14:16:42 · 162 阅读 · 0 评论 -
协同惰性、问责压力与地方政府回应——基于A市网络问政平台的混合研究
摘 要:已有研究注意到地方政府在网络问政平台中的回应悖论,但对地方政府回应的中观层面影响机制关注不足。采用混合研究策略,以2011-2019年A市网络问政平台留言数据与定性访谈资料为依据,从科层组织横纵向互动视角剖析地方政府回应的深层复杂逻辑。研究发现:协同惰性构成地方政府回应的内在阻力;但问责压力正向驱动地方政府回应,并有助于快速协调多部门形成对目标的承诺与共识,进而正向调节协同惰性对地方政府回应的负面影响。理顺民众诉求的复杂性与责任分工之间的关系,建立并优化高位推动协同机制以及民众对地方政府回应行为的评原创 2024-06-24 14:16:02 · 260 阅读 · 0 评论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政府的建设模式与实践探索——基于琼黔鲁粤等地的调研思考
摘 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来看,全球政府治理经历了韦伯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整体性政府三个时代。立足我国政府治理发展阶段,基于琼黔鲁粤四省数字政府建设实践探索,总结了当前数字政府的四种模式,即“小政府”模式、“多级统筹”模式、“流程再造”模式、“EPC总承包”模式。当前已进入算力集中、数据集中、业务集中、服务集中为特色的数字政府新阶段,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建立算力分布式部署、政企数据有原创 2024-06-24 14:15:20 · 200 阅读 · 0 评论 -
数字经济的本质逻辑、边界构成与发展策略——基于产业、“技术-经济”范式和经济形态三重视角的比较分析
摘要:数字经济代表先进生产力和未来发展方向,全球处在数字经济发展和研究新热潮的初期,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研究快速涌现,但在数字经济本质内涵、边界构成、发展策略等关键问题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观点混用甚至矛盾冲突。解决现有矛盾冲突的关键在于,需要以时间尺度、战略视野、发展逻辑等为标准,将认识和发展数字经济的视角分为三类,即产业视角、“技术-经济”范式视角和经济形态视角,并对三重视角下各自关于数字经济本质逻辑、边界构成、发展策略等三个基本问题进行逻辑一致的阐述,厘清它们的优缺点和应用边界,继而将三重视角整合起来构建原创 2024-06-24 14:14:05 · 121 阅读 · 0 评论 -
从“整体性服务”到“智能体服务”: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带来可能。在分析从“整体性服务”到“智能体服务”模式变革的基础上,提出“智能体服务”模式的概念及要素,即以“政府+技术”为核心,构建以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能应用、智能交互四要素为支撑的“智能体服务”的基本框架,并结合地方实践案例,分析出智能体服务创新的四种模式——统筹运营建设模式、数据融合应用模式、业务场景导向模式和多元主体参与模式,为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整体性服务;智能体服务;公共服务模式一、引原创 2024-06-24 14:13:21 · 855 阅读 · 0 评论 -
数据财政:新时期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利益分配的模式框架
摘要: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进程中,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举足轻重,多地探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的实践经验表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利益分配的科学性是促进其可持续高质量开展的重要保障。考虑到当前政府部门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求,在数据要素被确定为新型生产要素并参与分配的背景下,以国内外典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案例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基础,聚焦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市场化配置过程中政府及有关部门参与收益分配的模式机制,探索研究适配公共数据资源化、资本化、资产化价值生成路径的数据财政、数据税收、数原创 2024-06-24 14:12:43 · 506 阅读 · 0 评论 -
重大决策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机制研究——基于重庆市的案例分析
摘要:基于重庆市的实践,分析重大决策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路径和理论逻辑。重庆市重大决策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包括评估议程设置、专家评估风险、风险评估追踪等基本程序,是防范化解网络舆情风险的制度性安排。该机制体现了政府为主导的预见性风险沟通、“表达-参与-回应”为特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决策以及专家咨询论证为关键的科学决策等理论逻辑。研究建议在现有机制基础上构建“专家咨询研判-专家与数据融合”相结合的评估支持体系,基于评估准入和评估反馈形成评估流程修正机制,建立充分考虑多元利益相关主体的网络舆情分类研判机制,原创 2024-06-24 14:12:01 · 636 阅读 · 0 评论 -
技术赋能智慧养老服务的实践逻辑和优化路径——以上海市为例
摘 要:智慧养老是数字时代“银龄危机”的有效解决方式和重要服务革新。学界已关注到智慧养老的理念,并对其内涵、意义和价值进行了较多探讨,但缺乏对智慧养老前沿实践的深度案例研究。以上海市智慧养老实践为例,基于定性分析发现其实践逻辑表现为由“数据驱动”与“平台决策”,整合“养老需求”,匹配“应用场景”,基于“多元主体”协同资源供给,进而推动养老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然而,智慧养老服务仍面临着来自技术效能与服务协同的多重挑战和考验,仍需进一步提高智慧产品的适老性、便利性与准确性,在养老数据共享方面力求兼顾安原创 2024-06-22 16:10:58 · 512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开源大模型快速构建本地知识库应用
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动力,AI大模型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打开了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大门。本文通过大模型相关技术背景、构建需求、实现原理、模型选型及工程实践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基于开源大模型快速构建本地知识库应用。通过分析大模型应用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详细描述了知识库构建思路及RAG技术路线应用的解决方法,最后,基于LangChain-Chatchat工程实现,为快速构建本地知识库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4-06-16 16:05:50 · 802 阅读 · 0 评论 -
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参考
目 录第 1 章. 基本情况1.1. 项目名称1.2. 业主公司1.3. 项目背景1.4. 建设规模1.5. 投资概算1.6. 设计依据1.7. 设计范围1.8. 设计分工第 2 章. 现状及需求分析2.1. 项目意义及建设必要性2.2. 现状分析2.3. 需求分析第 3 章. 总体设计3.1. 建设目标3.2. 建设内容3.3. 系统的总体结构3.4. 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3.5. 质量保证体系第 4 章. 建设方案4.1. 网络资源池4.2. 计算资源池4.3.原创 2024-06-16 15:41:05 · 91 阅读 · 0 评论 -
向量数据库高可用设计篇
例如,在客户使用银行应用程序进行交易时,向量数据库可以实时分析客户的交易历史和行为,提供即时的个性化建议和推荐、定制化的服务和精准的营销活动等,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本文将重点探讨向量数据库的高可用设计方案,并将其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和文档型数据库的高可用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向量数据库高可用方案的差异性,突出其在处理大规模向量数据时的优势。向量数据库的多数据中心部署需要特别考虑向量数据的分布和相似度计算。向量数据库关注的是向量数据的存储和相似度计算,支持高维向量的存储和查询,并提供高效的相似度搜索功能。原创 2024-06-16 15:38:22 · 146 阅读 · 0 评论 -
银行业IT服务连续性体系规划与灾备自动化切换经验
【摘要】银行IT服务连续性体系是一个涉及组织结构、数据中心架构与高可用设计、应用架构规范与治理、应急管理的系统性工程。本文介绍了银行IT服务连续性体系的规划思想和具体实践,并着重介绍了灾备自动化切换建设经验。可供银行业乃至金融业建设高可用性架构体系、完善业务连续性能力参考借鉴。相比于其他行业,银行业对于信息系统可用性与连续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基于这样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满足银保监会《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的要求,绝大部分大中型银行都已经建立两地三中心架构,甚至多地多中心架构。为了验证同城中心或者异地中心的原创 2024-06-16 15:34:44 · 17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