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架构与应用
1. 引言
柔性制造系统(FMS)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高度自动化和灵活性提高生产效率。计算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应对多变的市场需求,还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系统的响应速度。本文将探讨柔性制造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架构及其应用,重点介绍分层控制架构、任务调度和执行机制、以及Petri网在制造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2. 分层控制架构
分层控制架构是柔性制造系统中最常用的控制方法之一。该架构通过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控制任务,从而实现系统的模块化和层次化管理。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其自然的模块化特性,每个控制器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进行开发和维护,简化了系统的理解和维护。
2.1 分层控制架构的基本概念
分层控制架构的核心在于控制器按照层次结构排列,通常形成一个树状结构,其中每个控制器有一个上级和零到多个下级。上级控制器负责向其下级控制器发出指令,下级控制器则负责执行这些指令。分层控制架构明确禁止同级控制器之间的命令交换,但允许它们通过数据库等机制共享信息。
2.1.1 控制器层次划分
分层控制架构通常分为三个自然层次,从底部到顶部依次为设备层、工作站层和车间层。每个层次的控制器负责不同的任务:
- 设备层 :负责物理设备的控制,如数控机床、测量设备等。每个设备层控制器与车间层的机器一一对应。
- 工作站层 :负责工作站内设备的协调控制,如机器人、物料搬运设备等。工作站层控制器管理物料处理器(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