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ss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79、内核同步技术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开发中的核心主题,包括内核同步技术、内存管理、调度机制、内核模块开发、中断处理以及调试方法。重点探讨了如RCU、自旋锁、互斥锁等同步原语的使用场景,内存分配器如伙伴系统、slab分配器和vmalloc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KASAN、lockdep等工具进行内核调试。此外,还涉及内核性能优化、安全性增强及常见并发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开发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开发中。原创 2025-07-28 07:05:29 · 12 阅读 · 0 评论 -
78、内核同步 - 第二部分
本文深入探讨了操作系统内核同步的关键技术,包括锁依赖报告与注解、锁统计在性能优化中的应用、内存屏障的使用场景与实现方法。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和流程图,详细解析了如何避免死锁、检测锁竞争、确保内存操作顺序等核心问题,并提供了在多核、多线程环境下提高系统稳定性与性能的实践策略。原创 2025-07-27 12:56:56 · 13 阅读 · 0 评论 -
77、Kernel Synchronization - Part 2: Detecting and Resolving Deadlocks
This blog explores how to use the lockdep validator in the Linux kernel to detect and resolve two types of deadlocks: self deadlocks and circular (AB-BA) deadlocks. Through practical examples, it demonstrates how lockdep tracks lock classes to identify loc原创 2025-07-26 13:07:24 · 9 阅读 · 0 评论 -
76、内核同步 - 第二部分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内核中的同步机制,特别是RCU(Read-Copy-Update)的使用、设计原理和调试方法。同时,介绍了内核锁调试工具如lockdep、KASAN和KCSAN的配置与使用,帮助开发者在不同阶段发现并修复锁相关的问题,提高内核代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原创 2025-07-25 16:25:55 · 7 阅读 · 0 评论 -
75、深入理解RCU同步机制及其实践应用
本文深入讲解了RCU(Read-Copy-Update)同步机制的原理及其在内核中的实践应用。从RCU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其宽限期(Grace Period)的机制和实现方式,并通过多个示例展示了在多线程环境中如何使用RCU保护共享数据结构和链表操作。此外,还详细介绍了RCU的核心API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并探讨了不同RCU实现版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最后,文章总结了RCU的性能优化建议,并展望了其在未来多核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24 14:15:51 · 7 阅读 · 0 评论 -
74、深入理解 RCU(Read-Copy-Update)无锁技术
本文深入探讨了RCU(Read-Copy-Update)无锁同步技术的原理、工作方式及其在Linux内核中的应用。RCU通过允许读者线程和写者线程并发执行,显著提升了多核系统中读多写少场景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文章还详细介绍了RCU的核心API、适用场景、内存屏障的作用,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UAFBR漏洞。适合内核开发者和系统架构师深入理解并应用RCU技术。原创 2025-07-23 14:29:24 · 7 阅读 · 0 评论 -
73、深入理解 Linux 内核中的 Per-CPU 变量
本文深入探讨了 Linux 内核中 Per-CPU 变量的使用,包括其分配、初始化、释放以及读写操作。通过示例代码和内核中的实际用例,详细解析了 Per-CPU 变量在多核系统中的优势及注意事项。适合对 Linux 内核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参考。原创 2025-07-22 13:02:40 · 6 阅读 · 0 评论 -
72、内核同步与缓存问题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多核系统中的内核同步与缓存问题,包括缓存的基本原理与风险、缓存一致性问题、伪共享问题,以及锁无关编程技术。通过详细分析缓存一致性协议和伪共享的成因,提出了优化性能的解决方案,如按CPU变量和读-复制-更新(RCU)等技术。同时,文章还探讨了锁的局限性及锁无关编程的优势,为多核系统的并发编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21 16:42:45 · 9 阅读 · 0 评论 -
71、内核同步与CPU缓存:原理、应用与性能分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内核中的同步机制,包括传统自旋锁和改进的读写自旋锁,分析了其在多核系统中的性能问题和应用场景。同时详细介绍了CPU缓存的工作原理及其对代码性能的影响,讨论了缓存效应(如伪共享和缓存乒乓)的成因及优化策略。结合实际代码示例,展示了读写自旋锁在保护任务列表和链表操作中的应用,并比较了多种同步机制的优缺点,为开发者在实际开发中选择合适的同步方案和优化性能提供了指导。原创 2025-07-20 16:44:12 · 5 阅读 · 0 评论 -
70、Linux内核中的原子操作与同步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中的原子操作与同步技术,重点介绍了RMW(Read-Modify-Write)操作、位掩码搜索、读写自旋锁等关键技术,并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其实际应用。文章还对不同同步机制进行了比较,帮助开发者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同步策略,以提高内核代码的性能与并发安全性。原创 2025-07-19 11:25:19 · 5 阅读 · 0 评论 -
69、内核同步 - 第二部分
本文详细探讨了Linux内核中的同步机制,特别是针对整数原子操作的`atomic_t`和`refcount_t`接口。文章对比了新旧接口在功能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强调了`refcount_t`在引用计数场景中的优势,包括防止整数溢出、释放后使用(UAF)漏洞的防护以及内存排序保证。此外,还介绍了不同架构下原子操作的实现差异、测试与调试方法,并提供了实际代码示例和开发建议。原创 2025-07-18 15:13:41 · 6 阅读 · 0 评论 -
68、Linux内核同步技术:中断处理、锁机制与并发控制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内核中的同步技术,包括中断处理与下半部机制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锁机制(如自旋锁、互斥锁和读写自旋锁)的适用场景和使用准则。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原子操作(atomic_t和refcount_t)、RMW原子操作符、CPU缓存效应和虚假共享等关键概念,并讨论了如何通过锁调试和内存屏障来提高内核代码的稳定性和性能。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开发者可以有效解决并发问题,提升系统效率。原创 2025-07-17 14:41:37 · 7 阅读 · 0 评论 -
67、Linux内核同步:自旋锁与中断处理深度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中的同步机制,特别是自旋锁的使用规则和中断处理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实际示例和场景分析,探讨了在单核心(UP)和多核心(SMP)系统中自旋锁的行为差异,并提供了避免死锁和数据竞争的最佳实践。此外,还介绍了在中断下半部使用自旋锁的方法,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安全地进行内核开发。原创 2025-07-16 13:41:31 · 7 阅读 · 0 评论 -
66、Linux内核编程:自旋锁的使用与测试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中自旋锁的使用场景和实现方法,并通过一个字符设备驱动示例演示了自旋锁的实际应用。同时,通过测试在原子上下文中睡眠导致的内核错误,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自旋锁的限制和注意事项。文章还对比了自旋锁与互斥锁的适用场景,并提供了使用自旋锁的流程图和优化建议,旨在帮助开发者高效、安全地使用自旋锁进行内核编程。原创 2025-07-15 16:35:25 · 9 阅读 · 0 评论 -
65、Linux内核中的互斥锁:原理、应用与变体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中互斥锁的原理、应用场景及其实现方式,包括在驱动开发中的具体使用示例。内容涵盖了互斥锁的基本概念、API变体、与其他同步机制(如信号量和自旋锁)的区别、优先级反转问题以及内部设计机制。此外,还讨论了互斥锁的使用注意事项、性能优化方法以及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帮助开发者编写高效稳定的内核代码。原创 2025-07-14 12:48:48 · 8 阅读 · 0 评论 -
64、Linux内核同步(一):互斥锁与自旋锁详解
本文详细解析了Linux内核中的主要同步机制,包括互斥锁、自旋锁和读写锁的概念、区别及使用场景。介绍了如何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正确选择和使用锁,以及锁的调试和优化方法,帮助开发者提高内核或驱动程序的并发性能和稳定性。原创 2025-07-13 13:56:26 · 7 阅读 · 0 评论 -
63、内核同步:原子性、临界区与数据竞争
本文深入探讨了操作系统内核中的同步机制,重点分析了原子性、临界区和数据竞争等核心概念。从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差异入手,讨论了如何在并发环境中保护共享数据,避免数据竞争和死锁等问题。文章还介绍了Linux内核的内存一致性模型(LKMM)以及数据竞争的正式定义和检测工具,如KCSAN。此外,还涵盖了锁定的使用准则、常见死锁场景及解决方法,并通过流程图总结了内核同步的关键流程。适合内核和驱动开发者深入理解并发控制机制及其实践应用。原创 2025-07-12 12:54:08 · 7 阅读 · 0 评论 -
62、内核同步 - 第1部分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内核中的同步机制,重点讲解了多核环境下并发编程的核心概念,如临界区、原子性以及锁的使用。通过实例分析了数据竞争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锁及其适用场景。同时,还讨论了锁带来的性能开销和优化思路,帮助开发者编写高效稳定的并发代码。原创 2025-07-11 10:56:18 · 8 阅读 · 0 评论 -
61、Linux 操作系统 CPU 调度与内核同步知识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操作系统中的CPU调度与内核同步机制。内容涵盖cgroups v2的CPU资源分配原理,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特点及将Linux内核转换为实时内核的方法,同时探讨了内核同步的核心概念,如临界区、原子性、互斥锁和自旋锁的使用场景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Linux调度机制和并发控制的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原创 2025-07-10 10:26:28 · 9 阅读 · 0 评论 -
60、《CPU调度器相关技术:cgroups v2的应用与实践》上半部分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cgroups v2技术进行CPU资源管理。首先提供了一个Bash脚本`cgroupsv2_explore`,用于递归遍历和展示cgroup的信息,帮助更好地理解cgroup的结构和状态。接着通过systemd和手动方式演示了如何对进程的CPU资源进行约束。使用systemd服务单元文件,可以方便地设置CPU配额和允许的CPU核心数,同时通过一个质数生成程序展示了不同约束下的性能差异。最后,通过手动创建cgroup并配置CPU控制器,进一步验证了cgroups v2在限制进程CPU带宽原创 2025-07-09 09:21:11 · 7 阅读 · 0 评论 -
59、Linux系统中cgroups v2的深入解析与应用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系统中的cgroups v2技术,涵盖cgroup控制器的功能、内核与用户空间的交互、层次结构的探索、控制器的启用与禁用、与systemd的集成以及内核命名空间等内容。同时,文章通过实际操作示例展示了如何管理和监控cgroups,并探讨了cgroups在资源限制、容器化和性能监控等场景下的应用。原创 2025-07-08 11:43:24 · 13 阅读 · 0 评论 -
58、Linux系统中CPU亲和性、调度策略与cgroups的深入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系统中CPU亲和性、线程调度策略与cgroups的原理及应用。详细介绍了使用taskset和chrt等工具设置CPU亲和性、调度策略的方法,探讨了内核线程调度设置及cgroups的资源管理功能。通过实际操作步骤和案例分析,帮助用户优化系统性能与资源分配,并展望了cgroups技术的未来发展。原创 2025-07-07 15:47:21 · 9 阅读 · 0 评论 -
57、Linux CPU调度器深入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 CPU调度器的工作机制,涵盖了调度器的入口点、核心代码逻辑、上下文切换过程、处理器隔离、CPU亲和性设置、线程调度策略与优先级、cgroups资源管理、Linux作为实时操作系统的配置以及调度器的性能优化等内容。通过详细的技术解析和代码示例,帮助读者全面理解Linux调度系统的核心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为系统性能优化和实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原创 2025-07-06 10:07:29 · 4 阅读 · 0 评论 -
56、Linux CPU调度器解析:原理与机制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 CPU调度器的原理与工作机制,重点介绍了调度代码的运行上下文、调度器何时运行、thread_info结构的作用、TIF_NEED_RESCHED标志的设置与检查机制,以及调度机会点的具体场景。文章还分析了调度相关的核心函数(如schedule()、need_resched()、cond_resched*())和性能优化策略,并通过mermaid流程图展示了调度器的整体工作流程。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Linux调度器的设计思想和实现细节,为系统性能优化和调度算法研究打下基础。原创 2025-07-05 14:33:40 · 6 阅读 · 0 评论 -
55、Linux CPU调度器深度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 CPU调度器的核心机制,涵盖了调度统计信息查询、线程调度策略与优先级设置、内核抢占机制、调度器代码执行流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读者全面理解Linux调度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以优化系统性能和资源管理。原创 2025-07-04 11:11:07 · 4 阅读 · 0 评论 -
54、现代模块化CPU调度器工作原理及CFS调度算法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现代模块化CPU调度器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Linux内核中广泛使用的CFS(完全公平调度)调度算法。内容涵盖运行队列的实现、调度类的优先级处理、CFS的vruntime机制、调度周期动态调整策略,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优化、任务优先级调整和系统负载均衡等实践考量。文章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CPU调度机制,并为系统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原创 2025-07-03 13:51:51 · 5 阅读 · 0 评论 -
53、深入探究CPU调度:可视化与内核机制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Linux系统下的CPU调度机制,涵盖使用perf工具对进程/线程流动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命令行和图形化两种实践方式。文章还探讨了Linux内核中模块化调度类的设计与实现,详细解析了不同调度类的特点、适用场景以及调度调用序列和运行队列的管理机制。通过这些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CPU调度原理,从而进行系统性能优化。原创 2025-07-02 14:25:16 · 7 阅读 · 0 评论 -
52、CPU调度器:线程调度与可视化指南
本文深入探讨了CPU调度器与线程调度的核心机制,包括线程与CPU资源的竞争、Linux线程的状态转换、POSIX标准定义的调度策略及其在Linux中的实现、线程优先级的作用,以及通过多种工具对线程执行流程进行可视化的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操作系统如何高效管理线程资源,并介绍了如何利用gnome-system-monitor、perf等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操作系统调度机制及优化多线程程序性能的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原创 2025-07-01 15:00:14 · 4 阅读 · 0 评论 -
51、Linux 内核内存管理与 CPU 调度:深入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的内存管理与CPU调度机制。在内存管理方面,探讨了OOM(Out-Of-Memory)机制的工作原理,包括oom_reaper线程、OOM分数计算及调整、以及通过cgroups进行内存资源控制的方法。同时介绍了slab内存控制器的优化改进。在CPU调度部分,详细讲解了Linux调度的基本单位——内核可调度实体(线程),并通过perf工具可视化调度流程,深入分析了完全公平调度(CFS)等调度算法的实现逻辑。此外,还提供了通过编程方式查询线程调度策略与优先级的方法。文章内容覆盖理论解原创 2025-06-30 11:29:21 · 4 阅读 · 0 评论 -
50、内核内存分配与OOM机制详解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的内存分配机制及OOM(Out of Memory)管理策略。内容涵盖内存过度提交模式(模式0与模式2的对比)、需求分页的工作原理、OOM杀手的触发条件及其决策过程,并结合实际测试程序分析系统在不同配置下的响应行为。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通过系统配置优化内存使用,避免内存耗尽问题,适用于系统调优和故障排查场景。原创 2025-06-29 14:59:06 · 4 阅读 · 0 评论 -
49、Linux内核内存管理:MGLRU、DAMON与OOM杀手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内存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MGLRU页面追踪机制、DAMON内存访问监控工具、OOM杀手在内存耗尽时的处理机制,以及VM过度提交策略的实现与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案例,提供了内存管理的最佳实践建议,助力系统性能优化与稳定性提升。原创 2025-06-28 13:22:03 · 8 阅读 · 0 评论 -
48、深入解析Linux内核内存分配与回收机制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的内存分配与回收机制。内容涵盖内核内存分配的新特性,如`vmalloc()`支持大页;`kmalloc()`与`vmalloc()`的对比及适用场景;内存分配API的选择指南;DMA与CMA在设备驱动中的使用;内存回收机制及区域水印的作用;以及新一代多代LRU(MGLRU)列表的引入与优势。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Linux内核如何高效管理内存资源。原创 2025-06-27 15:49:40 · 3 阅读 · 0 评论 -
47、Linux内核内存分配:vmalloc及相关API深入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中的vmalloc内存分配机制及相关API,包括vmalloc、kvmalloc、kvfree等。文章还探讨了内核内存分配与用户空间按需分页的区别,以及NUMA支持、内存保护和安全编程等主题。通过实验和代码示例,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内核内存管理机制,以提升系统性能和安全性。原创 2025-06-26 15:50:43 · 5 阅读 · 0 评论 -
46、内核模块作者的内核内存分配 - 第2部分(上)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中与内存分配相关的机制和技术,重点包括slab缓存信息的提取、slab收缩器的使用、slab分配器的优缺点、内核内存问题的调试工具,以及vmalloc系列API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通过这些内容,内核模块和驱动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内核内存,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原创 2025-06-25 11:05:32 · 5 阅读 · 0 评论 -
45、内核模块作者的内核内存分配(第二部分)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模块开发中的内存管理技术,包括创建和使用自定义slab缓存、内核内存分配API如vmalloc的使用、内存回收机制以及OOM杀手的工作原理。通过示例代码和调试方法,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内核模块的内存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原创 2025-06-24 14:46:50 · 4 阅读 · 0 评论 -
44、Linux内核内存分配:深入解析与优化策略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中的内存分配机制,重点探讨了slab分配器(包括SLAB、SLUB和SLOB)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选择策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了使用kmalloc()等API时可能产生的内存浪费问题,并提供了多种优化方法,如使用ksize()检查分配大小、利用slabinfo和alloc_traces工具定位浪费源。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如何通过gnuplot绘制内存浪费图表、使用自定义脚本简化分析流程,以及如何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slab分配器实现。最终目标是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使用内核内存分原创 2025-06-23 11:40:29 · 4 阅读 · 0 评论 -
43、内核模块作者的内核内存分配 - 第1部分(上)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中的内存分配机制,包括页分配器和slab分配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常用的内存分配API如kmalloc和资源管理API如devm_kmalloc的使用。通过实例和系统命令展示了内存分配过程中的碎片问题、实际分配大小的检测以及如何通过控制组(cgroups)进行内存管理。同时,还讨论了内存分配的错误处理策略,帮助开发者优化内存使用并提高系统稳定性。原创 2025-06-22 16:00:10 · 6 阅读 · 0 评论 -
42、内核模块作者的内核内存分配 - 上半部分
本文详细探讨了内核模块开发中的内存分配机制,重点介绍了使用 slab API 和 kmalloc 进行内核内存分配的最佳实践。内容包括内核内存分配基础、数据结构设计技巧、slab 缓存的使用、以及 kmalloc 的大小限制测试。通过实际的内核模块示例代码和性能优化建议,帮助开发者提升内核模块的稳定性和性能。原创 2025-06-21 16:00:10 · 4 阅读 · 0 评论 -
41、Linux内核Slab分配器详解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中的Slab分配器,介绍了其设计目的、工作机制以及如何通过Slab缓存提高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效率。文章详细描述了Slab分配器的API使用方法、内存释放的最佳实践,以及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此外,还提供了查看Slab缓存状态的工具和技巧,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管理内核内存,优化系统性能。原创 2025-06-20 16:01:03 · 5 阅读 · 0 评论 -
40、Linux内核内存分配:页面分配器与GFP标志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中的页面分配器及其内存分配机制,探讨了内部碎片问题以及通过`alloc_pages_exact()` API对进行优化的方法。深入解析了GFP标志的使用规则,包括在不同上下文中选择`GFP_KERNEL`或`GFP_ATOMIC`的重要性。文章还通过实例代码演示了内核模块的内存分配与释放操作,并总结了内核内存管理的关键要点与最佳实践。原创 2025-06-19 10:19:05 · 4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