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指示器与耳机:原理、特性及使用指南
1. 音频指示器概述
1.1 外观与内部结构
从外部看,音频指示器可能与换能器难以区分。但在内部,音频指示器几乎总是压电设备,其中陶瓷晶片安装在薄黄铜膜片上。“压电(piezo)”一词源于希腊语“piezein”,意为挤压或按压。
1.2 与换能器的区别
换能器通常是压电或电磁警报器,通常不包含自身的电路,必须由外部交流电源驱动以确定音频频率。在零件目录中,指示器和换能器的区别往往不明确,所有警报器可能都被标识为蜂鸣器,尽管它们大多发出哔哔声而非嗡嗡声。
1.3 音频频率
音频频率的相关讨论可参考之前的相关内容。
1.4 历史发展
最早的电激活警报器可能是门铃,由 6V 直流电池供电的螺线管拉动带有弹簧的杠杆,杠杆末端的小锤子敲击铃铛。杠杆的运动还会打开一对触点,切断螺线管的电源,然后杠杆弹回静止位置,闭合触点并重复循环,只要通过外部按钮供电。后来的系统使用通过降压变压器由家用交流电源供电的小扬声器,产生嗡嗡声,这可能是“蜂鸣器”一词的起源。直到数字设备需要一种简单、廉价的方式来确认用户输入或提醒设备状态时,发出哔哔声的小部件才变得常见。
1.5 变体
1.5.1 声音模式
由于音频指示器包含自身的电子元件,制造商可以自由创建各种声音输出模式。默认模式是稳定音调,其他常见变体包括间歇性音调、在两个频率之间快速波动的双音调(有时称为警笛声)。还有一些变体可以按顺序生成几种音调的输出模式,或产生如颤音或呼啸声等效果,主要用于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