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开发工作区的最佳实践与容器化环境搭建
1. 微服务快速创建与质量控制
在当今的软件开发领域,快速、轻松且可预测地创建新的微服务至关重要。启动一个新服务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样板代码工作,例如需要为不同的技术栈(如 Java、Go、Node、Python 等)准备合适的代码模板,设置自动化测试和数据管理,配置数据存储等依赖项,以及搭建管道框架等。如果开发者每次启动新的微服务都要从头开始解决这些问题,那将是一场噩梦。更糟糕的是,不同开发者在开发类似微服务时不必要地改变这些方面,这会导致代码库混乱。
为了避免这种混乱,建立一致性和熟悉度是关键。为每个标准技术栈提供经过深思熟虑的模板是实现这种一致性和高质量的有效方法,同时还能提高开发速度。此外,公司软件开发质量标准的执行必须自动化,以避免人为错误。
2. 开发者工作区设置的 10 条准则
2.1 仅依赖 Docker
“对我有用”综合征困扰着许多开发团队。确保任何人都能轻松创建相同的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应禁止复杂的手动设置。在容器化时代,团队应充分利用这一技术。设置代码时,主机上只需要 Docker 运行时和 Docker Compose,不应依赖开发者机器上特定版本的 Python、Go、Java 等。设置说明必须自动化,而不是写在 READ.ME 文件中。
2.2 远程或本地无差异
无论开发者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运行代码,还是通过 IDE 的远程开发/SFTP 插件在云服务器上运行代码,设置都应正常工作。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必须说明原因并记录在案。
2.3 支持异构工作区
一个好的设置应能容纳用多种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