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调度虚拟仿真实验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此后国家推出一系列战略及行动落实“双碳”目标,兑现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承诺。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各地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攀升,并网消纳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这其中,人才供需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

新能源并网专业教学痛点

新能源并网作为新兴行业的重要课题,对学习者的实践探索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但培养此类能力赖以的实验、实操,在电力专业领域均需要面临设备投入、使用的成本、风险,这些因素制约了实验、实操教学的开展

新能源并网人才培养难度大、周期长

即使能够开展实体实验、实操,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对现实应用已构成较大的挑战,即使在模拟教学中还原,也有较高的难度。

此外,现行的教育模式偏向理论灌输,应试考评方式较为单一,难以适应新能源并网人才的培养需求。

虚拟仿真技术提供实践学习新思路

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调度虚拟仿真实验》聚焦新能源并网下电网调度、电压频率调整、故障处置等核心问题,项目基于江苏电网真实数据开发,将现实中难以模拟的多种天气状况对应的新能源发电,以及高电压大电流危险环境下的发电机、变电站等电力装备以虚拟形象方进行数字建模,数字化重现复杂的调度过程和调度效果的真实面貌,构建了高度仿真的完整电网调度教学环境。

在沉浸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对抽象的电力系统调度过程进行量化“虚拟调度”,从电力系统认知到常规调度到故障处置,全面提升对电力系统调度的宏观把控。

智能电网变电站基础认知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针对电力系统调度实验教学内容复杂且抽象的特征,遵循“理论方法教学+虚拟实物仿真+工程实际操作”的实验原则,让学生通过“理论方法教学”夯实调度知识,通过“虚拟实物仿真”加强系统感知和知识理解,最终在虚拟真实环境下进行“工程实际操作”提升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

项目设计了“电力系统认知正常状态电网调度异常状态故障处置”递进式实验环节,将现实中含巨大安全风险、强随机性新能源、强抽象操作的调度操作变得可重复、可分析、可探索。

项目采取“操作性考核+测试性考核+尝试性考核+创新性考核”目标达成度多维评价方法,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培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作为电气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电力系统运行调度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亮点

在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调度虚拟仿真实验中,学生面向实际调度的模拟操作环境开展实操训练。整个实验分为全面感知模式、基础训练模式和综合设计模式。

实验的设计是以电力系统感知为开始(全面感知),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学习和分析调度策略(基础训练),对紧急故障进行正确处置(综合设计),反思调度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多目标要求,进而对调度策略的合理性、正确性进行验证,为新能源并网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有力推动了电力专业教育的智能转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