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生产,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在一定容器或场所模拟自然生长环境,通过调控温度、湿度、酸碱度等参数,实现规模化产出活性成分的过程。因具备效率高、可控性强等优势,成为中药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方式,在药品、保健品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政策红利
《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中医药数据价值,赋能中医药医疗科研产业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速,发酵工程作为核心技术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可传统实验教学存在设备或场所成本高、操作复杂、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大规模教学需求。如灵芝发酵生产,参数控制和操作步骤复杂,学生很难通过有限实操掌握核心技能。此外,这类实验可能还带有一定风险性。

虚拟仿真解决方案
运用“AI+虚拟仿真技术”搭建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药物生产实际需求为服务核心对象。通过虚实结合,创新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并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供学生反复试错。
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学生会先了解器具的功能结构和草药药用价值,再模拟操作流程,进行培养、参数控制等操作,通过改变参数观察结果变化,最后学习有效成分提取及含量测定。实验一般配有演示、练习、考核模式,结合VR/AR场景,让学生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系统掌握理论结合实践的技能。

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模拟生物动态增殖、代谢产物积累等过程,实现“透视级”可视化教学,学生可直观观察微观变化。通过以虚助实的虚拟仿真实验,大大缩减设备投入成本、降低实训风险,学校可借助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弥补设备短板,帮助学生在零风险环境中掌握核心技能。同时支持跨校区授课,学生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反复操练。此外,系统分析模块实时追踪学生学习轨迹,生成个性化实训报告,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精准依据,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结语
“AI+虚拟仿真”虚实融合,重构实践教学模式,为中医药教育注入创新活力,精准响应政策对“区域协同发展”与“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的号召,为中医药教育与现代科技融合打造样板项目,为中医药国际化储备兼具技术能力与文化自信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