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引言
太赫兹波频率范围为0.1-10THz,兼具微波与红外特性。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受大气吸收峰影响显著,典型衰减值在1-100dB/km范围内波动,如557GHz处衰减达50dB/km,而0.22THz、0.34THz 等为大气衰减谷值窗口适合短距通信。其衍射效应弱于微波频段,需依赖视距(LOS)传输,多径效应导致的时延扩展较毫米波更严重,信道相干带宽通常低于10GHz。在6G太赫兹信道中,LDPC码凭借其稀疏校验矩阵特性和迭代译码算法,在高码长时能取得较好的误码率性能。但可能会存在错误平层现象,影响其在极低误码率要求场景下的应用。
2.算法仿真效果演示
软件运行版本:
matlab2024b
仿真结果如下(仿真操作步骤可参考程序配套的操作视频,完整代码运行后无水印):
3.数据集格式或算法参数简介
scenarios(1).name = '短距离室外场景';
scenarios(1).params = struct();
scenarios(1).params.carrier_freq = 300; % 300 GHz
scenarios(1).params.distance = 25; % 25米
scenarios(1).params.num_paths = 6; % 6条多径
scenarios(1).params.tx_power = 0; % 0 dBm
scenarios(1).params.temperature = 300; % 300 K (27°C)
scenarios(1).params.rain_rate = 10; % 雨
scenarios(1).params.snr_dB = 20; % 20 dB SNR
scenarios(1).params.bandwidth = 10; % 10 GHz带宽
R = 0.5;
N = 204;
M = N*R;
EbN0 = [0,1,2,3,4,5,6,7];
max_iter = 40;
[H,G] = getG(M,N);
14_057_m
4.算法涉及理论知识概要
4.1 6G太赫兹信道概述
传播特性:太赫兹波频率范围为0.1-10THz,兼具微波与红外特性。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受大气吸收峰影响显著,典型衰减值在1-100dB/km 范围内波动,如557GHz处衰减达50dB/km,而 0.22THz、0.34THz等为大气衰减谷值窗口适合短距通信。其衍射效应弱于微波频段,需依赖视距(LOS)传输,多径效应导致的时延扩展较毫米波更严重,信道相干带宽通常低于10GHz。
材料特性:金属对太赫兹波呈高反射性,反射率可达90%,硅、石英等介质材料透射率可达 80% 以上。石墨烯等二维材料通过载流子浓度调控可实现太赫兹波动态调制,调制深度已突破 60dB。
技术挑战:6G太赫兹通信需解决功率放大器效率低的瓶颈,目前氮化镓(GaN)器件在0.3THz 已实现200mW输出。同时,太赫兹成像中衍射极限导致分辨率受限,近场扫描技术可将空间分辨能力提升至λ/100量级。此外,大气压、湿度变化会动态改变吸收系数,需采用自适应功率控制技术补偿传输损耗。
4.2 LDPC编译码
LDPC码是一种(n,k)线性分组码,由其校验矩阵H唯一确定,H中1的数目远小于0的数目,具有稀疏性。可通过Tanner图形象刻画其编译码特性,图中校验节点和变量节点由H矩阵中非零元素对应相连。译码通常采用基于置信传播(BP)的迭代译码算法,利用校验节点和变量节点之间的消息传递来逐步逼近发送信息的后验概率,从而实现纠错。
5.参考文献
[1]杨金蓉.亚太赫兹波在雨中的传播特性及通信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3.
[2]孙钰林,王菊花,吴增印.LDPC码在深空通信中的兼容编码技术[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2, 10(1):18-21.DOI:10.3969/j.issn.1672-2892.2012.01.004.
6.完整算法代码文件获得
完整程序见博客首页左侧或者打开本文底部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