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代码容易,把需求写清楚才是地狱难度!
你以为你在写代码,其实你在靠意念解谜。
“这个需求很简单,你搞一下。”
“功能逻辑很清晰的,我都和产品说好了。”
“就照原型做,没啥细节啦。”
你点头接单,打开文档,心里默念:
“兄弟,文档没细节,UI只画个框,你让我拿什么‘搞一下’?”
于是开始了你每天的高难度挑战:
👨💻 写代码?不,是开天眼
👂 看需求?不,是读心术
🧙 推进项目?不,是解诅咒!
一、需求不是不写,是写得像谜语人
你有没有见过这种“神仙级”需求文档:
- 页面上要有“用户资料信息”,但不告诉你哪些字段;
- 说“异常状态提示”,但没说哪种状态算异常;
- 甚至画个线框图,连按钮都没名字,还备注一句“UI待补充”……
编程语言精确到一个符号都不能错,需求文档却精确不到句号。
最后程序员成了需求还原大师,
硬是靠嘴炮 + 历史经验 + 猜测天赋完成了版本上线。
上线后果然出事了:
“这个功能不是这个意思啊!”
“这个地方漏了逻辑了呀!”
“这个体验我们没这样说啊~”
你哭笑不得:“哥,你写的根本没这些!”
他微微一笑:“那你应该来问我呀。”
二、最大的问题不是“没写”,而是“写了也看不懂”
最怕不是没文档,最怕是文档太多,全是废话:
- 写一大段业务背景,没有一句“我到底要你干啥”
- 用词含糊不清:“大概”“可能”“需根据情况”
- 图表丰富,流程复杂,但流程图从来没人走通一遍
程序员看完,脑袋三个问号:
“你让我实现的,是你想象中的幻想功能吗?”
三、需求写不清,程序员全场陪跑
需求文档不清晰,带来的不是一点点麻烦,而是:
- 开发时间加倍:来回问、频繁改、反复测试
- 交付风险拉满:需求边开发边变动,一上线就翻车
- 测试也疯了:没验收标准,全靠拍脑袋验收
- 团队氛围炸裂:产品嫌你“没理解”,你嫌产品“没说清”
你以为这是个前后端联调问题,
实际上这是全员痛苦的协作灾难。
四、解决方法不是躺平,是把“需求清晰”流程化!
程序员不是只能被动挨打,以下做法可助你反击:
✅ 1. 接需求前先“反写”
收到一个模糊需求后,你写一版自己理解的概要方案给对方确认。
提前暴露歧义,避免边干边吵。
✅ 2. 主动补上关键4件套
- 页面字段 → 明细列出
- 状态逻辑 → 状态图 / 表
- 用户操作 → 场景流程
- 异常处理 → 边界情况
你补的不是文档,是你的平静与清白。
✅ 3. 推广“开发前评审”
强推一个规则:不上开发前,先开评审会。
说得含糊就得补,说不出来就不能开干。
五、写代码不是最难,沟通才是最高等级的“工程活”
程序员能写出几千行精妙代码,却往往被**一句“我以为你知道”**毁掉整天。
所以,别再迷信什么“资深=写代码写得快”,
真正的高手,是:
- 看得懂产品的模糊语言
- 能提炼需求中的暗雷
- 会协作、敢补文档、会向上推动流程规范
“技术强”很重要,“沟通清楚”更值钱。
✍ 写在最后
- 写代码可以靠文档,需求不清只能靠血压。
- 代码的复杂度可以评估,模糊需求的风险不可控。
- 别被“就一个小功能”骗了,很多灾难都是从这句话开始的。
💬 评论互动区:
你有没有遇到过“谜语人级别”的需求?
你是怎么和产品吵……哦不,是怎么协作的?
欢迎留言讨论👇,点赞+收藏+转发,我整理了一份《让产品把话说清楚的10条金句》,
让你下次需求评审稳如老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