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述
决策树就是通过一系列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的一种算法,可以分为分类树和回归树两类,分类树处理离散变量的,回归树是处理连续变量。
样本一般都有很多个特征,有的特征对分类起很大的作用,有的特征对分类作用很小,甚至没有作用。如决定是否对一个人提供贷款时,这个人的信用记录、收入等就是主要的判断依据,而性别、婚姻状况等等就是次要的判断依据。决策树构建的过程,就是根据特征的决定性程度,先使用决定性程度高的特征分类,再使用决定性程度低的特征分类,这样构建出一棵倒立的树,就是我们需要的决策树模型,可以用来对数据进行分类。决策树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特征选择,即从众多特征中选择出一个作为当前节点的分类标准;
2)决策树生成,从上到下构建节点;
3)剪枝,为了预防和消除过拟合,需要对决策树剪枝。
2.评价
优点:
1:理解和解释起来简单,且决策树模型可以想象,对中间值的缺失不敏感,可以处理不相关特征数据;
2:需要准备的数据量不大,而其他的技术往往需要很大的数据集,需要创建虚拟变量,去除不完整的数据,但是该算法对于丢失的数据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
3:决策树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即预测数据)是用于训练决策树的数据点的对数
4:能够处理数字和数据的类别(需要做相应的转变),而其他算法分析的数据集往往是只有一种类型的变量
5:能够处理多输出的问题
6:使用白盒模型,如果给定的情况是在一个模型中观察到的,该条件的解释很容易解释的布尔逻辑,相比之下,在一个黑盒子模型(例如人工神经网络),结果可能更难以解释
7:可能使用统计检验来验证模型,这是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8:从数据结果来看,它执行的效果很好,虽然它的假设有点违反真实模型
缺点:
1:决策树算法学习者可以创建复杂的树,但是没有推广依据,这就是所谓的过拟合,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出现了剪枝的概念,即设置一个叶子结点所需要的最小数目或者设置树的最大深度
2:决策树的结果可能是不稳定的,因为在数据中一个很小的变化可能导致生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树,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集成决策树来解决
3:众所周知,学习最佳决策树的问题是已知的NP完全下最优的几个方面,甚至简单的概念——因此,实际决策树学习算法是基于启发式算法,如贪婪算法,寻求在每个节点上的局部最优决策。这样的算法不能保证返回全局最优决策树。这可以减轻训练多棵树的合奏学习者,在那里的功能和样本随机抽样更换。
4:这里有一些概念是很难的理解的,因为决策树本身并不难很轻易的表达它们,比如说异或校验或复用的问题。
5:决策树学习者很可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