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可持续文化与生态艺术的深度剖析
1. 潜意识与自动生态创生
1.1 潜意识的信息接收
大脑会过滤掉几乎所有来自外界的感官/信息输入,只有极小一部分能被意识感知,但仍有部分过滤后的信息会到达潜意识。我们在意识层面只能看到我们认为可能的事物,因为它与我们内心已有的模式相匹配,我们总是通过记忆的镜子来感知事物。
1.2 对卢曼大脑理论的修正
卢曼认为大脑与外界没有直接联系,心理系统的表征是自身构建而非外界的呈现。然而,大脑可能无法区分外界的表征和自身的想象构建,因为看和记忆/想象涉及相同的神经网络。大脑在这两种情况下,相同的神经网络都会被激活,导致无法清晰区分信息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1.3 潜意识对内外区分的影响
潜意识会储存感官输入和记忆,并将它们与自身构建组合。这可能使幻觉体验在意识层面看起来像真实体验,进一步加剧了大脑对内外区分的混淆。但这种疑惑和混淆也能促使意识感知阈值的进化。
1.4 潜意识在生态创生中的作用
惊喜和信息差异会引发怀疑和猜疑,成为“心理系统”进化中的关键生态创生趋势。潜意识接收了部分被过滤且意识无法触及的环境信息,在打破习惯性思维模式方面发挥着作用,让随机元素进入有序的心理系统,使系统具有创造性。
1.5 大脑的可塑性与思维过程的中断
人类大脑具有较高的产后可塑性,神经细胞会因共同放电而连接在一起,也会因不再共同放电而断开连接。社会变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脑结构,而思维过程的改变往往源于对既定自动创生思维过程的中断。这种中断有三种方式:
- 自我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