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与地面 IP 网络互联及 QoS 保障技术解析
1. 卫星通信系统发展与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逐渐成为一个更强大的网络,能够支持服务差异化,也为诸如电话会议和其他具有一定交互性的多媒体应用等服务提供支持。当代卫星也已发展成为更强大的宽带平台。
目前存在两种卫星通信系统:
- 非对称卫星通信系统 :如用于电视广播的直接广播卫星(DBSs),用户终端配备仅接收卫星天线,地面链路为特定服务器提供反向路径,以便在上行方向与卫星通信。
- 对称卫星通信系统 :用户终端可直接向卫星发送数据并接收数据,网络具有双向平衡负载和相同链路特性。
2. 地面与卫星 IP 网段互联的问题与挑战
地面与卫星 IP 网络的互联带来了诸多研究和技术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传输协议问题 :互联网传输层主要使用 TCP 和 UDP 协议,但卫星链路的长延迟(对于 GEO 卫星)和易出错特性会对这些协议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 TCP 协议。例如,TCP 的慢启动算法、带宽 - 延迟乘积、拥塞控制、确认和错误恢复机制在卫星链路上传输数据时效率极低。IETF 的一个任务组正在致力于开发适用于卫星环境的有效 TCP 协议。
- 路由协议问题
- GEO 卫星 :互联网路由协议(如 OSPF 和 RIP)依赖的拓扑信息可能因卫星移动而过时,导致算法效率和正确性无法保证。
- LEO 卫星 :虽